(重慶市璧山區(qū)公路管理所 重慶 402760)
淺析瀝青路面就地熱再生施工技術要點
易忠平
(重慶市璧山區(qū)公路管理所 重慶 402760)
瀝青路面就地熱再生技術與傳統(tǒng)的養(yǎng)護技術相比具有其優(yōu)越性,越來越多的應用于瀝青路面的預防性養(yǎng)護性工程中。由于采用了熱粘結方式,再生層與原路面結構的層間結合較為緊密,再生路面整體強度良好。實踐證明,就地熱再生施工時應針對關鍵性工藝進行實時監(jiān)控,動態(tài)調整施工速度,以減少因施工不均勻所帶來的路面質量的波動。
瀝青;就地熱再生;養(yǎng)護性工程;層間結合;關鍵性工藝
瀝青路面經長期運營,在荷載和溫度、紫外線等環(huán)境因素作用下會使瀝青混合料出現(xiàn)老化,造成其使用性能不斷下降,出現(xiàn)裂縫、車轍等病害[1]。而就地熱再生技術作為一種高效、綠色的瀝青路面預防性養(yǎng)護技術,可對淺層的病害進行維修,實現(xiàn)就瀝青混凝土的100%利用,具有良好的經濟和環(huán)境效益,廣泛應用于瀝青路面的預防性養(yǎng)護性工程中。但在再生路面的使用過程中仍出現(xiàn)早期病害,這主要是由于施工過程中的非均勻性導致。因此,本文主要就瀝青路面就地熱再生施工時的控制要點進行詳細的討論,以改善再生路面的質量。
1.1技術優(yōu)勢
(1)實現(xiàn)原路面材料的100%利用,節(jié)能減排。就地熱再生技術通過添加再生劑恢復舊瀝青的性能,實現(xiàn)再生利用,不需要運輸廢料及布置堆放廢料的場地,具有良好的經濟和環(huán)境效益。
(2)施工速度快,生產效率高。與傳統(tǒng)路面病害處治方式不同,由于采用就地直接銑刨重鋪的方式,比傳統(tǒng)的銑刨重鋪減少了運輸舊料的步驟,實現(xiàn)了一體化施工,其施工效率遠遠提高,攤鋪速度可達2-4m/min,一天可施工1.5km/車道。且施工時采用單車道施工,作業(yè)面小,不會產生封路施工的問題,對于交通量較大的路段也可適用,整體經濟效益明顯。
(3)提高路面養(yǎng)護質量。經就地熱再生技術處理后的路面由于采用瀝青層與瀝青層之間采用熱粘結方式,提高了層間的結合能力,消除了原路面施工時在層間產生的弱界面。同時,原路面在經過高溫加熱后,瀝青會產生流動性,對裂縫也有一定的修復效果。
1.2技術局限性
(1)由于受加熱深度的限制,就地熱再生技術適用于僅存在淺層輕微病害的瀝青路面,再生深度只能局限于20~60mm,難以對更深層次的病害進行修復。
(2)對原路面材料的級配調整幅度有限,無法除去已不適合進行再生的混合料。對進行過稀漿封層、微表處、超薄罩面等預防性養(yǎng)護技術處理過的路面,需在就地熱再生前將其銑刨后再重新進行配合比設計。
(3)就地熱再生后的路面的高溫穩(wěn)定性和耐久性較原路面有所減弱。
2.1復拌再生原理
就地熱再生技術可劃分為復拌再生和加鋪再生,其不同之處在于加鋪再生是在再生混合料上面再攤鋪新瀝青混合料,兩層一次碾壓成型,增加了路面厚度。復拌再生工藝是采用2-3臺加熱機組對原瀝青路面進行加熱,然后將松軟的路面耙松或銑刨,并噴灑再生劑和新瀝青(再生劑和新瀝青含量由室內試驗測得),與新瀝青混合料復拌、攤鋪后碾壓形成再生瀝青路面。
2.2再生劑還原舊瀝青原理
瀝青在荷載、紫外線及溫度等環(huán)境因素作用下,瀝青的組分逐漸發(fā)生變化,導致瀝青中的芳香芬朝著瀝青質轉化。隨著瀝青質含量的增加,瀝青的軟化點逐漸增大,針入度和延度逐漸減小。而再生劑可視為一種調和瀝青,它的加入可改變老化瀝青的化學組成成分,恢復瀝青膠體結構,調節(jié)舊瀝青的粘度,從而達到改善瀝青流變性質的目的。
3.1施工前準備
就地熱再生施工前應對深層病害應進行預處理。同時,若路面存在植物隔離帶,應提前進行有效保護措施,如鋪設隔熱板等。
3.2原路面加熱控制
溫度是保證就地熱再生技術施工效果的關鍵性因素。原路面加熱溫度過高會導致瀝青混合料燒焦,出現(xiàn)老化現(xiàn)象,而溫度過低又會導致銑刨料級配不均勻,產生離析,并會影響再生路面的壓實效果。根據《公路瀝青路面再生技術規(guī)范》(JTG F41-2008)要求,并結合就地熱再生施工經驗,要求三臺加熱機組的加熱溫度分別為110±10℃、145±15℃、160±20℃。
原路面加熱須遵守下列原則:原路面必須充分加熱,不得因加熱溫度不足造成銑刨時集料破損,使原路面舊料級配不均勻,也不得因加熱溫度過高導致瀝青過度老化;各加熱機組統(tǒng)一按照設定的施工速度勻速行進,其間距應保持在較小的范圍內,減少熱量散失;原路面加熱寬度應比銑刨寬度每側至少寬出100mm,保證銑刨區(qū)域受熱均勻。
3.3銑刨控制
銑刨過程中,應實時監(jiān)控銑刨深度、銑刨料及銑刨底的溫度,保證銑刨底面溫度大于90℃。若施工現(xiàn)場環(huán)境較為潮濕,銑刨過程中出現(xiàn)大量白汽,需適當降低機組行進速度,直到水汽減小至再恢復行進速度。同時,再生劑及新瀝青的噴灑了應以室內試驗結果為依據,并根據原路面概況實時調整,噴灑時要求計量準確、噴灑均勻,保證施工質量。圖1為再生劑和新瀝青噴灑過程。
圖1 再生劑和新瀝青噴灑
3.4攤鋪與碾壓控制
攤鋪均勻性是良好路面壓實度的保障。攤鋪過程中,攤鋪機應勻速行進,混合料攤鋪均勻,避免出現(xiàn)粗糙、拉毛、裂紋、離析等現(xiàn)象。若監(jiān)測到有離析現(xiàn)象,應及時人工填料,確保施工質量。
碾壓時可采用鋼輪壓路機與輪胎壓路機結合的方式,先鋼輪碾壓后膠輪碾壓。碾壓必須緊跟攤鋪進行,初壓溫度不得低于130℃。使用鋼輪壓路機時應減少噴水,使用輪胎壓路機時不噴水。碾壓過程中,壓路機不得轉向、掉頭、急停急起,避免出現(xiàn)擁包等現(xiàn)象。
3.5開放交通
當終壓完成后,需等待路表溫度小于50℃后才能開放交通,否則,由于瀝青路面內部尚處于較高的溫度,具有一定的流動性,過早的開放交通會導致路面出現(xiàn)推移等現(xiàn)象。
針對就地熱再生施工關鍵性工藝進行監(jiān)測,通過實時控制原路面加熱溫度、銑刨深度、銑刨料及銑刨底溫度,同時注意再生路面攤鋪與碾壓的溫度與質量,及時調整機組行進速度,盡量減少因施工不均勻所帶來的路面質量的波動。
[1]袁旭. 基于溫度控制的就地熱再生過程質量管理研究[D]. 重慶交通大學,2011.
[2]包雙雁,陳長征,楊體文,等. 海南東線高速公路大修工程就地熱再生經濟分析[J]. 中外公路,2010,30(5):321-323.
[3]張友華,李新華,徐瑩,等. 就地熱再生施工瀝青混合料級配影響性研究[J].公路,2015(5):202-206.
U415.6
B
1007-6344(2017)04-0058-01
易忠平(1970~),男,本科,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工程項目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