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小松 宋展 呂柯 王耿澤
(河南省南陽市中心醫(yī)院 南陽 473009)
腹腔鏡下胃穿孔手術治療胃穿孔40例
景小松 宋展 呂柯 王耿澤
(河南省南陽市中心醫(yī)院 南陽 473009)
目的:研究腹腔鏡下胃穿孔手術治療胃穿孔臨床可行性。方法:研究對象為我院2014年1月~2016年4月胃穿孔患者80例,隨機分為兩組,傳統(tǒng)組采取傳統(tǒng)的開腹手術進行治療;腹腔鏡組采用腹腔鏡下胃穿孔手術治療。將兩組患者消化道功能恢復時間、術后住院平均天數、術中平均出血量、術后平均引流量和胃穿孔治療效果、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進行比較。結果:腹腔鏡組胃穿孔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傳統(tǒng)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傳統(tǒng)組,P<0.05。腹腔鏡組患者消化道功能恢復時間、術后住院平均天數、術中平均出血量、術后平均引流量均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組,P<0.05。結論:腹腔鏡下胃穿孔手術治療胃穿孔效果確切,可有效縮短消化道功能恢復時間,減少引流量和出血,術后住院時間短,值得推廣應用。
胃穿孔;腹腔鏡;胃穿孔手術;臨床可行性
胃穿孔為常見多發(fā)急腹癥,發(fā)病急,且處理不及時或處理不當可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脅。臨床上胃穿孔的類型較多,如潰瘍性穿孔、創(chuàng)傷性穿孔、癌變性穿孔等。胃穿孔多在潰瘍極度活躍的情況下發(fā)生,患者可伴隨便秘、惡心嘔吐等臨床癥狀,治療不及時可引發(fā)嚴重腹膜炎癥,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脅。傳統(tǒng)對于胃穿孔的常用手術方法為開腹手術,但時間長且手術后恢復慢[1~2]。近年來,隨著微創(chuàng)技術不斷發(fā)展,腹腔鏡下胃穿孔手術在胃穿孔治療中逐漸成為首選方案,優(yōu)勢凸顯。本研究探討了腹腔鏡下胃穿孔手術治療胃穿孔臨床可行性?,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研究對象為我院2014年1月~2016年4月胃穿孔患者80例,隨機分為傳統(tǒng)組和腹腔鏡組各4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胃穿孔診斷標準,經胃鏡檢查和X線檢查確診,除外胃癌,所有患者既往無胃出血、梗阻和潰瘍史,對本研究均知情同意,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行胃修補術。傳統(tǒng)組男29例,女11例;年齡23~77歲,平均年齡為(44.24±2.13)歲;發(fā)病2.5~35小時,平均(13.21±2.35)小時;其中胃幽門管穿孔20例,胃竇前壁穿孔11例,胃竇后壁穿孔6例,其他部位3例。腹腔鏡組男30例,女10例;年齡23~75歲,平均年齡為(44.14±2.18)歲;發(fā)病2.5~35小時,平均(13.34±2.32)小時;其中胃幽門管穿孔20例,胃竇前壁穿孔12例,胃竇后壁穿孔5例,其他部位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
1.2 治療方法傳統(tǒng)組采取傳統(tǒng)的開腹手術進行治療。腹腔鏡組采用腹腔鏡下胃穿孔手術治療。全身麻醉,平躺體位,腹腔鏡下清理患者腹部膿液,并探查腹部,用吸引器將腹腔膿性滲液吸引后,用手術紗布擦拭腹腔。對胃內容物多的患者需吸凈胃液,并觀察穿孔邊緣,及時進行病理檢查,對非癌性穿孔需給予修補,用絲線縫合傷口后用大網膜覆蓋,并固定和修補穿孔部位,修補后吸凈滲液,用生理鹽水清洗并經引流管排出,引流中注意對引流管進行良好固定,并及時更換膠帶,避免引流管脫落。
1.3 觀察指標對比兩組患者消化道功能恢復時間、術后住院平均天數、術中平均出血量、術后平均引流量和胃穿孔治療效果、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效:腹痛、惡心嘔吐等癥狀消失,穿孔處檢查愈合;有效:腹痛、惡心嘔吐等癥狀減輕,穿孔處檢查部分愈合;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癥狀無明顯改善,穿孔未愈合??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3]。
1.4 統(tǒng)計學處理以SPSS19.0軟件處理,計數資料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消化道功能恢復時間、住院天數、出血量、引流量比較腹腔鏡組患者消化道功能恢復時間、術后住院平均天數、術中平均出血量、術后平均引流量均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消化道功能恢復時間、住院天數、出血量、引流量比較(±s)
表1 兩組消化道功能恢復時間、住院天數、出血量、引流量比較(±s)
組別n消化道功能恢復時間(d)術后住院平均天數(d)術中平均出血量(m l)術后平均引流量(m l)腹腔鏡組傳統(tǒng)組t值P值40 40 1.14±0.15 3.24±1.91 9.033 0.000 6.02±0.53 9.98±2.72 8.825 0.000 24.52±2.92 69.26±4.57 8.512 0.000 34.52±2.92 59.26±4.57 8.235 0.000
2.2 兩組患者胃穿孔治療效果比較傳統(tǒng)組顯效12例,有效18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為75.00%;腹腔鏡組顯效27例,有效12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7.50%。腹腔鏡組胃穿孔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傳統(tǒng)組,P<0.05。
2.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傳統(tǒng)組2例尿潴留,4例切口感染,3例腹脹;腹腔鏡組僅1例切口感染。腹腔鏡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傳統(tǒng)組,P<0.05。
胃穿孔為臨床常見多發(fā)急腹癥之一,具有發(fā)病急、病情變化快等特點,目前臨床多采用急診開腹探查以及穿孔修補手術對胃穿孔進行治療[4]。在穿孔修補手術中,采用腹腔鏡下進行修補,可對整個腹腔進行觀察,且觀察角度可調整,具有直觀和清晰的特點,可為手術提供廣闊視野。同時,還可對病變部位進行清晰觀察,可明確穿孔部位、范圍和程度[5~6]。傳統(tǒng)開放手術切口可達到12 cm左右,可帶來較大的創(chuàng)傷和疼痛感,術后恢復比較慢,且探查范圍受到明顯限制。而腹腔鏡下胃穿孔手術治療只需戳幾個孔即可完成手術,創(chuàng)傷小,腹部無明顯疤痕殘留,且經腹腔探查容易發(fā)現合并疾病,還可發(fā)揮診斷作用,可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有利于縮短住院時間,術后胃管和引流管可及早拔除,減少感染的發(fā)生,減輕患者不適感,有利于術后早日康復。但需要注意的是,腹腔鏡下胃穿孔手術治療尚無法完全替代傳統(tǒng)手術方法,對于高度懷疑胃癌、穿孔直徑大的高齡患者需慎用腹腔鏡下胃穿孔手術治療[7~8]。
本研究結果顯示,腹腔鏡組胃穿孔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傳統(tǒng)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傳統(tǒng)組,P<0.05。腹腔鏡組患者消化道功能恢復時間、術后住院平均天數、術中平均出血量、術后平均引流量均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組,P<0.05。綜上所述,腹腔鏡下胃穿孔手術治療胃穿孔效果確切,可有效縮短消化道功能恢復時間,減少引流量和出血,術后住院時間短,值得推廣應用。
[1]余春,毛興龍,林水泉,等.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腹腔鏡上消化道穿孔修補術中的應用[J].腸外與腸內營養(yǎng),2013,20(3):139-141
[2]袁軍.腹腔鏡上消化道穿孔修補術臨床療效觀察[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2,16(11):59-60
[3]張熾棠.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上消化道穿孔療效比較[J].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12,15(1):62-63
[4]蔡建群.經胃、經臍腹腔內鏡探查術與外科腹腔鏡探查術對不明原因腹水的對比研究[D].廣州:南方醫(yī)科大學,2013
[5]孫顥,陳佳棟,高友福,等.肝圓韌帶在腹腔鏡上消化道穿孔手術中的應用[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16,16(5):463-464
[6]謝明秀.腹腔鏡下消化道穿孔修補術術后的護理研究[J].臨床醫(yī)學工程,2016,23(5):681-682
[7]安玉懷,楊青.腹腔鏡、胃鏡、腹部CT三維重建三者聯合對急性上消化道穿孔診治的臨床體會[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期刊),2016,16(9):64
[8]姜濤,張少成,高海冰,等.經腹腔鏡行胃穿孔修補術治療急性胃穿孔患者臨床效果分析[J].臨床研究,2016,24(4):39-40
R656.6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1.037
2016-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