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厚的待遇、干凈的辦公室和自己一手搭建的團隊,在糾結了兩周后,在百度有一份不錯職位的李國訓還是選擇了辭職,投身到互聯(lián)網農業(yè)公司,一個幫助農民解決農產品信息不對稱的平臺—一畝田。北京晨報記者了解到,離開互聯(lián)網投身到農業(yè)領域的人愈來愈多,他們希望用互聯(lián)網思維去解決農業(yè)痛點,盡管沒人走過的路上總是一路荊棘。但李國訓用了一句廣告語形容他們:有春天,無所謂。
“上周我在朋友圈開始發(fā)一些種菜、賣咸鴨蛋的消息,很多人問我是不是被盜號了?!比缃駬我划€田市場部負責人的李國訓說,“從互聯(lián)網到每天和農民打交道的平臺,你所需要的語言以及宣傳方式是完全不一樣的”。
據李國訓介紹,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和大部分管理團隊都是從BAT出來的,而之所以選擇出逃BAT并不是因為工作待遇、壓力等問題,而是他們本身來自農村。“每個事情的興奮點不一樣,當你親眼看過一車車品質上好的大蔥倒到大溝里,你就明白我們?yōu)槭裁措x開,為什么要做現(xiàn)在的事情?!崩顕栒f,“滯銷、產銷不對路多少年一直沒有解決,我們希望用互聯(lián)網的方式去解決。”
據了解,農產品大小年問題始終沒有解決,今年如果某類產品價格高,第二年許多人就會一擁而上,因此也導致了很多產品的滯銷。除此之外,農民個人銷路相當單一,不是趕到集市去賣,就是等著收糧人上門。李國訓告訴北京晨報記者,今年河南福建等地遭遇大面積大蔥滯銷,一畝田通過平臺發(fā)布滯銷信息,讓有需求的采購商看到,已經幫助不少農戶找到了出路。
一畝田在一線布局了很多信息采集人員,“哪里滯銷、哪里有產品需求,都會快速上傳到網站平臺并形成雙方交易機制。一畝田未來也會通過大數(shù)據,預測和判斷未來的農業(yè)生產情況,幫助農戶減少滯銷的可能性。”李國訓說。
來源:《北京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