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醬
時光回到65年前,1951年,兩人在北京相識。那時,潘際鑾選修的專業(yè)是無人問津的焊接技術(shù),而夫人李世豫卻是北大有名的才女。有人笑話李世豫:“你男朋友是焊洋鐵壺還是修自行車的?”但她還是義無反顧地追隨他。
1955年,潘際鑾從哈工大畢業(yè)回到清華,帶著團隊沒日沒夜地搞科研,經(jīng)常幾個月不回家。李世豫一個人撐起一個家,她一邊在北大教書,一邊照顧潘際鑾的父親,還要撫養(yǎng)3個孩子。
當問到李世豫:“潘院士碩果累累,名聲顯赫,您卻一直默默堅守北大教學(xué),在家奉獻多,覺得委屈嗎?”
她直爽地說:“不委屈呀,他忙他的事,我忙我的教學(xué),帶好我的孩子,很好的?!?/p>
65年過去了,我國第一條高鐵、第一座自行建設(shè)的秦山核電站,潘際鑾都是焊接顧問。如今高鐵鋼軌的焊接技術(shù),也是由他開創(chuàng)并推廣到全國的。
如今,潘際鑾成了中國當之無愧的焊接專業(yè)泰斗,其科研成果的經(jīng)濟價值早已高達千億。然而他和李世豫還是蝸居在10多年前的老房子。
家里的書房是由陽臺改造的,堆不下的資料就放在茶葉盒、月餅盒里。每月領(lǐng)著1萬元的退休金,和那些動不動就年人百萬的金領(lǐng)相比,這樣成績斐然的泰斗得到的并不多。即便如此,兩人已經(jīng)很滿意。
雖然已經(jīng)退休多年,但潘際鑾就是閑不住,兩人的生活簡單而有規(guī)律。每天上午8時30分,在家吃完老伴準備的早餐,騎著電動自行車,一陣風(fēng)般飛馳10多分鐘,到辦公室做研究,帶著20多人的團隊干活;傍晚6時,他又騎著電動自行車回家,老伴已經(jīng)準備好了晚飯。沒有山珍海味,沒有珍饈美饌,簡樸的生活卻最愜意!
當然,在最平淡的生活里,潘際鑾也會弄點小驚喜。譬如在鉆石婚的時候,偷偷做好相冊放在老伴的床頭。相冊純手工制作,外表有點粗糙,但老伴總是小心翼翼地摩挲一遍又一遍。里面存放的都是兩人相識、相戀60年時光的最好記憶。
這是她此生收到過最珍貴的禮物!
如今,擔心老伴摔著,潘際鑾再不騎車帶她去學(xué)校了,而是改為手牽手。南昌大學(xué)有一條“際鑾路”,去年潘際鑾和夫人牽手走在這條路上還被學(xué)生拍到,直呼“這就是愛”。
在學(xué)生時代認識他,年輕時,就騎車,你前座我后座;畢業(yè)了,還牽著,風(fēng)雨大一塊走;等老了,還軋馬路,你左手我右手。
還有什么比這更美好的事情嗎?
一次,潘際鑾友人造訪他家時問:“兩人是如何把愛情做到這么牢固的?”李世豫聽后向潘際鑾靠靠,微笑著滿臉的幸福。潘際鑾此刻望了望夫人,卻被夫人輕輕地推了一下:“你說?!币晃槐贝蠼淌谠趷廴嗣媲皡s表現(xiàn)得像個小女生,這是一種多么美好的相守終老。
最理想的愛情不過是“一房二人三餐四季”,如此溫暖過一生罷了。
(摘自《晚晴》)(責(zé)編 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