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靜文
那年去西安走了13天
文/張靜文
1949年初,我與4位女同學一道,毅然離家出走,踏上了革命征程。我們一行步行300多里,在湖北省鄖陽縣考上了陜南公學。陜南公學學習結束后,我們被分配到陜南區(qū)黨委工作隊。到工作隊后,經過一個多月的培訓,就開赴到湖北鄖縣十堰區(qū),發(fā)動農民群眾開展反霸減租和民主建政等工作。第一期反霸減租結束后,我們工作隊又奉命西進漢中。
作為共和國創(chuàng)立的參與者和一名婦女干部,我親眼見證了安康在這60多年里政治、經濟、文化、醫(yī)療、交通等領域的巨大變化,尤其是交通方面的變化讓我感觸最深,因為65年前,我從陜南去西安走了整整13天。而今天從紫陽到西安,無論乘火車還是坐汽車也就3個來小時。
1952年冬季,我任紫陽縣婦聯(lián)會主任,當時陜西省婦女代表大會在西安召開,通知安康地區(qū)10個縣的婦聯(lián)會主任和縣婦女代表參加會議。為了能按時趕往西安參加會議,我們提前幾天從紫陽坐木船來到安康與幾個縣的參會人員會合,一起前往西安。
各縣婦女代表大多來自農村山區(qū),有的還是纏足小腳,走長途路程比較艱難,還要自帶行李卷。當時安康到外地的主要交通工具是木頭轱轆的牛車。
第一天清晨約7點鐘,我們便乘坐牛車從安康地區(qū)婦聯(lián)出發(fā),那時候漢江上沒有大橋,要經過漢江七里溝擺渡船,到達北岸后繼續(xù)趕路。20多公里的路一直走到天黑,還是打著燈籠才趕到了王彪店(大同鎮(zhèn)街上)。大家就在路旁群眾家里鋪上稻草,蓋著自己帶的被子,休息了一夜。第二天天一亮又接著走,晚上吃飯后才掌燈歇腳。
走了4天才到石泉縣,在馬池的馬嶺上(九里十三彎)路邊農民家里住了一夜,第二天到石泉縣城才換了馬車。我們坐馬車又走了4天才到達漢中。到漢中后買了汽車票,終于把兩個輪子變成了4個輪子。我們坐了兩天多的汽車,到了寶雞,登上了去西安的火車,把4個輪子變成了幾十、幾百個輪子。當我們終于到達西安時,陜西省婦女代表大會已經開到了第3天。整整13天,創(chuàng)下了我這輩子去西安途中耗時最長的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