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 武
IPv6 建設別起大早趕晚集
文/文 武
圖/東方IC
最新發(fā)布的第三十九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國IPv4地址數量為3.38億個,擁有IPv6地址21188塊/32。全球的IPv4地址數已于2011年2月分配完畢,自2011年開始我國IPv4地址總數基本維持不變,IPv6地址則呈現不算太快的增長。
“IPv6”是什么?在互聯網普及率超過53%、中國網民數超過7.3億的今天,或許沒有多少人知道這個名詞是指“下一代互聯網”。大多數人可能也并不清楚“IPv4”是什么,它其實就代表著你須臾不能離開的當前這一代互聯網。
隨著接入互聯網的電腦、手機和各種機器設備越來越多,互聯網規(guī)模越來越大,會造成“入網名額”不夠用的問題。好比城市中的居民越來越多,代表家庭住址的8位數門牌號已不夠用,需要12位數的門牌編號。對互聯網來說,這樣的變化并不簡單。
作為互聯網發(fā)展的基礎,網絡體系結構的研究和推進是政府主管部門、電信運營商和科研機構應當肩負的責任。在這方面,尤其需要創(chuàng)新的意識、長遠的眼光,不能糾結于短期內的商業(yè)利益得失。
當前,全世界已經進入IPv6的全速沖刺時代。但令人擔心的是,中國在以IPv6為標志的下一代互聯網體系結構等關鍵技術的研究和實踐中,如果應對不當,可能會出現“起大早,趕晚集”的遺憾。一方面,十多年的超前研究和世界領先的實驗骨干網建設由于遲遲沒有進入規(guī)?;逃?,使許多研究成果無法得到應用。另一方面,當全球范圍內大規(guī)模開啟向下一代互聯網的“切換”,如果推進速度不夠,將使原本具有超前優(yōu)勢的我們不得不依然站在同一起跑線,十多年的努力將可能無法換取在下一代互聯網以及國際標準制定等方面的更大話語權。
像IPv6這種新事物的推廣應用考慮投入產出是商業(yè)和市場化的必須,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負責任的表現。但同時也要看到,在新一輪全球科技創(chuàng)新中,僅僅只是摘果子還不夠。20多年來,中國互聯網蓬勃興起,發(fā)展成為全球互聯網最重要的市場和力量之一,原因離不開一開始對成熟技術和模式的效仿,但也正是在逐步摘掉山寨帽子的過程中,大膽走自己的路,用自己的創(chuàng)新開路,才壯大了自己。
中國的科研工作者早在13年前就建設了世界上最大的純IPv6互聯網,在下一代互聯網切換的這個關鍵時刻,我們需要抓住這千載難逢的機會。不妨膽子大一點、步子大一點、速度快一點,在掌握互聯網關鍵技術話語權的同時造福全世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