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丹
都說“寶寶是在睡眠中成長的?!眲偝錾膶殞毺貏e能睡,一天24小時幾乎20個小時都在睡覺。金質睡眠對寶寶來說特別重要,但是嬰幼兒怎樣睡才是合適的?每個父母各有說法。大部分父母認為,無論是抱著睡、晃著睡、獨自睡,還是先獨自睡,等寶寶睡不踏實了再抱起來睡,只要他睡夠了,就都是一樣的。殊不知,不同的睡法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寶寶日后的睡眠質量及身心發(fā)育。
就大部分寶寶的不同睡法,我們分別來看一看,聊一聊這些睡法的利弊、對寶寶的影響,還有寶寶在睡眠前后以及睡眠時爸爸媽媽需要注意的地方。
睡法1:抱著睡
緣由
小寶寶特別喜歡被爸爸媽媽懷抱著的感覺,可能與他在媽媽子宮里的時候習慣了聆聽媽媽的心跳聲入眠以及被子宮溫暖地“懷抱”著有關。爸爸媽媽對寶寶的肌膚相親,讓寶寶充分感覺到愛與安全感,所以,在爸爸媽媽的懷抱里很容易入睡,而爸爸媽媽倘若覺得這樣可以讓寶寶盡快入睡而“愛不釋手”,久而久之就會讓寶寶養(yǎng)成抱著睡的習慣。
影響
抱著睡的寶寶,其實并不能睡得很深,因為爸爸媽媽的懷抱畢竟不如床來得舒適,如果爸爸媽媽抱久了,手臂肌肉乏了,難免要換姿勢從而影響寶寶的深度睡眠;再則被抱著的寶寶無法全身心地舒張,四肢的活動也受到限制,不利于睡眠時的身體成長;還有,抱著睡的寶寶容易吸入爸爸媽媽呼出的二氧化碳,同時限制了新鮮空氣的吸入,影響寶寶的新陳代謝。抱著睡弊大于利。
改進
以前我有一位同事四十多歲得子,寵得不得了,寶寶剛出生時,一放下睡,寶寶就會哭,大人舍不得,就馬上抱起來,足足折騰了好幾個月,天天抱著睡。其實,抱著睡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大人,是大人給寶寶養(yǎng)成的這個壞習慣。
如果要改變“抱著睡”的習慣,首先要“舍得”,不要以為抱著睡就是疼愛,舍得放下,舍得讓寶寶獨自睡。抱,在寶寶醒著的時候滿足他。而到了寶寶要睡覺和該睡覺的時候,就要把他放下,一次兩次,他可能會哭會鬧,爸爸媽媽可以在床邊輕輕拍拍他,給予安撫。而在此之前,要營造一個適合寶寶入睡的溫馨環(huán)境,比如在床上鋪放柔軟的墊毯、毛巾被等,不要讓寶寶直接接觸冰冷而硬的床面;把寶寶放在床上的時候,可以先讓寶寶的屁股下身著床,然后再慢慢地把寶寶的頭部放下,不要直接頭朝下落床,這樣可能會讓寶寶產生一些失重感,容易驚醒。寶寶睡著后,不要去打擾寶寶。如果中途寶寶半睡半醒地鬧覺,也只需拍拍他安撫一下,不要馬上抱起來。
睡法2:晃著睡
緣由
有很多爸爸媽媽在寶寶哭鬧時,以為搖搖晃晃可以讓寶寶感到放松和舒服,以此來安撫寶寶。其實,這是成人主觀的錯誤判斷。很多成人坐在搖椅或車船上時,搖搖晃晃特別容易入睡。殊不知,同樣是搖晃睡,對寶寶卻有潛在的危害。
影響
晃著睡無疑是抱著睡的進階。其弊端更大于抱著睡。
因為寶寶的骨骼發(fā)育還不完善,且骨質柔軟,身體的重要主要依靠頸部的肌肉和韌帶支撐,而寶寶的頸部肌肉力量還較弱,韌帶彈性也較差,搖晃寶寶容易損傷寶寶的頸部肌肉和韌帶,甚至會扭傷寶寶的頸部。
搖晃寶寶還可能引起“搖晃綜合征”。由于新生寶寶的頭顱相對身體而言比例較大,而且相對較重,寶寶的骨骼又很軟,加之寶寶沒有自我保護的能力,因此,猛烈地搖晃會讓寶寶腦內產生巨大的沖擊,對寶寶的健康帶來隱患。
改進
爸爸媽媽在哄睡寶寶時,切記不要猛烈地搖晃、舉抱寶寶。放在搖籃里也不宜搖晃個不停。不論寶寶在清醒的時候,還是要入眠的時候,都不要以搖晃的方式來安撫寶寶。寶寶在睡眠中驚醒哭鬧時,如果輕拍仍哭鬧不止,可以先排除排便或肚子餓等原因,再抱起安撫即可,抱起以后避免用晃動的方式。安睡后,仍然要記住把寶寶放下,讓他躺著睡,以免養(yǎng)成抱著睡的習慣。
睡法3:和爸爸媽媽同睡
緣由
出于喂養(yǎng)的方便,很多爸爸媽媽選擇讓寶寶與自己同睡。
同睡的好處是,寶寶緊挨著爸爸媽媽,尤其是媽媽身上的味道讓寶寶感到踏實。而媽媽在給寶寶哺乳時,甚至可以不用起身,只要朝向寶寶,位置恰當,就能輕松地進行喂奶。從這個方面來講,產后的新媽媽身體不會過度勞累,而且相對容易入睡。
影響
如今,不少國家倡導嬰幼兒與父母同睡的理念。比如我們的近鄰日本的很多父母就提倡寶寶與父母共睡。共睡倡導派認為寶寶年幼的時候正是建立安全感的時期,與父母同睡,可以讓寶寶更有安全感。而父母能真正擁有寶寶的時間也就是寶寶年幼的這幾年,在寶寶人生的頭幾年,同睡可以增進父母與寶寶之間的親子情感。
同睡派的觀點固然沒錯,但是除了看了同睡的優(yōu)勢,我們也要看到同睡的弊端:
寶寶與爸爸媽媽同睡,很容易被大人擠壓到,尤其是同睡還共用一床被子的時候,容易造成寶寶蒙被窒息等危險。再則,寶寶與爸爸媽媽同睡,容易吸入成人呼出的濁氣,并且比較難吸到新鮮空氣,對寶寶的新陳代謝不利。長期同睡,還會讓寶寶對爸爸媽媽產生依賴,不利于獨立性的培養(yǎng),嚴重的還會影響到夫妻情感。
改進
如果寶寶在剛出生時為了哺育方便而選擇同睡的,應在適當的時候,過渡到分床不分房睡,可以讓寶寶的小床挨著爸爸媽媽的大床,再慢慢過渡到獨自睡。
在短期同睡的階段,要盡量避免讓寶寶躺在夫妻之間睡,可以讓寶寶在媽媽的另一側睡。而床的側邊有阻攔以免寶寶跌下床。即使是同睡,寶寶也應有自己獨自的小被窩,不要和爸爸媽媽同被窩。媽媽應避免與寶寶直接面對面,以免呼出的二氧化碳直接被寶寶吸入。更不要摟著寶寶睡。
睡法4:獨自睡
緣由
獨自睡,有利于寶寶的身體健康,也有利于從小培養(yǎng)內心獨立。因為寶寶獨自睡了,爸爸媽媽不會因為哄寶寶睡覺而導致身心疲憊,從而影響夫妻感情。對于三四歲以后的寶寶而言,也不容易養(yǎng)成戀父或戀母的情結。
影響
有的寶寶因為生性膽小怕黑,害怕獨自睡。如果這時候爸爸媽媽強行讓寶寶獨自睡,反而會給寶寶的心理造成傷害,寶寶既害怕又無從傾訴和依托,入睡前后陷入恐懼之中,可能會蒙頭睡而導致呼吸不暢,或是睡夢中驚醒哭泣等。如果遇到這種情況,爸爸媽媽不要置之不理,而是要給寶寶適當的安撫,并且?guī)椭鷮殞毧朔睦碚系K。
改進
歐美很多國家的寶寶出生不久,就單獨放在嬰兒房里讓其獨自睡。但是在中國,更多的父母會實行先分床不分房培養(yǎng)獨自入睡,再過渡到分房獨自睡的方式。對于我們大部分家庭來說,可以使用這種方式。
培養(yǎng)寶寶獨自睡,首先要建立規(guī)律的睡眠時間,可以在睡前進行一些舒服且安靜的儀式,比如洗澡、聽睡前故事或是催眠曲等,不要玩一些劇烈的游戲或是看恐怖刺激的畫面,并且為寶寶布置舒適又溫馨的睡床睡房,熄滅亮的大燈,如果寶寶能適應黑暗的環(huán)境,最好不要再開燈。如果有的寶寶在黑暗中有恐慌,可以通融一些,開一盞小夜燈,待寶寶睡著后再關閉。
分房睡的寶寶,可以讓寶寶的房門和爸爸媽媽的房門都開著,以便夜間及時聽到寶寶的聲響。夜間可以去查看寶寶的睡眠情況,看看被子是否蓋好,口鼻是否被枕頭被子蒙住等情況,但是不要過度干擾寶寶夜晚的睡眠。
睡法5:先獨睡,睡不踏實了再同睡或陪睡
緣由
因為寶寶年齡的特殊性以及個體性格差異,有的寶寶能很快養(yǎng)成獨自睡的習慣,但是也有些寶寶在培養(yǎng)獨自睡的過程中,會出現反反復復的情況。例如,愿意獨自睡,但是睡到半夜又睡不踏實,一定和爸爸媽媽同睡或是讓爸爸媽媽陪睡。我家的寶寶就有這樣的現象。
影響
面對這種情況,有的爸爸媽媽會狠狠心,不去理會寶寶的夜里的哭喊,直到寶寶哭得又睡著了。但是更多的爸爸媽媽出于心疼寶寶,會妥協讓步,而同意讓寶寶過來和自己同睡,或是去寶寶房里陪睡。如此反復,爸爸媽媽和寶寶的睡眠質量都受到影響。
改進
如果出現這種情況,除了像前一條“獨自睡”中提及的那些方法,還要用溫和、柔軟但堅定的態(tài)度處理,態(tài)度堅定是爸爸媽媽態(tài)度要一致,讓寶寶知道他必須得獨自睡了,溫和地開導他,心理疏導,不要讓彼此之間的關系劍拔弩張,那樣反而會影響彼此的睡眠質量,還會造成惡性循環(huán)。另一方面,睡前的陪伴是需要的,寶寶明白爸爸媽媽讓他獨自睡并非不愛他了,建立規(guī)律的作息,在日常生活中給予寶寶充分的安全感,可以穩(wěn)定寶寶的情緒,增強他對爸爸媽媽的信任。
科學的睡法,有利于促進寶寶的身心健康。對照以上的各種睡法,爸爸媽媽可以來查找一下自家寶寶睡眠的問題,衡量其利弊,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做法,給寶寶建立一個健康的睡眠方式,為寶寶一生的健康打下重要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