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蟲
在被稱為“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極”的青藏高原上, 在人跡罕至的高寒山區(qū),生長著許多美麗的珍稀野生觀賞植物, 大名鼎鼎的綠絨蒿、報春、龍膽、杜鵑就是它們的典型代表。每當(dāng)冰雪消融、春回大地時,這些美麗的花卉便競相綻放,讓人流連忘返。
雪線上的花中西施——杜 鵑
從西南山地到東北大興安嶺,從溫暖濕熱的海南島到冰雪覆蓋的青藏高原,從低矮的海平面以上到海拔4500 米的雪線附近,都有杜鵑花伸莖抽枝、含苞待放的倩影。為了適應(yīng)不同的環(huán)境,杜鵑的形象由喬木到灌木,最后變成了匍匐在地的灌叢。開花季節(jié)也隨著海拔的不同而變化。隨著春的氣息在青藏高原逐漸彌漫,有“花中西施” 之稱的杜鵑花也慢慢開滿了山頭,映遍了原野。杜鵑花肆意綻放,含苞多情, 顏色鮮艷,姿態(tài)萬千,頭花杜鵑的紫優(yōu)雅神秘,烈香杜鵑的黃俏皮可愛,隴蜀杜鵑的白圣潔高雅,百里香杜鵑的粉嬌艷欲滴……
杜鵑經(jīng)過嚴寒的錘煉,走過風(fēng)雪的洗禮,接受寒風(fēng)的滌蕩,在春風(fēng)喚醒高原大地的時候,一展生命的風(fēng)采。杜鵑花一般春季開花,每簇花2 ~ 6 朵, 花冠漏斗形,有紅、淡紅、杏紅、雪青、白色等,花色繁茂艷麗。生于海拔較高的山地疏灌叢或松林下,為中國中南及西南典型的酸性土指示植物。
喚醒萬物的使者——報春花
報春花是春天的使者,當(dāng)大地還未完全復(fù)蘇,它已悄悄地開出花朵,在林緣、在溪畔、在草地上,或成叢,或成片,競相開放,生氣盎然,昭示著嚴冬的即將離去和春天步伐的越來越近。
報春花屬是一種典型的溫帶植物,絕大多數(shù)種類均分布于緯度較高的低海拔或緯度較低的高海拔地區(qū),喜溫暖濕潤、通風(fēng)良好的環(huán)境,不耐高溫和強烈的直射陽光,多數(shù)亦不耐嚴寒。報春花其名,以及它的英文學(xué)名Primula,均含有早花的意思。早春開花為報春花的重要特性。冬末春初開花,花期為12月至次年4月。中國的報春花主要產(chǎn)于西南地區(qū),如云南、四川、西藏,在湖北、陜西、貴州等省也有分布。報春花為多年生草本植物。目前常見的天山報春、狹萼報春、
甘青報春、紫羅蘭報春、歐洲報春及多花報春等均為多年生。開花時,花葶從葉叢中抽出,有的一葶一花,有的在花葶上形成傘形花序。花冠呈漏斗形或高腳碟狀,5裂,雄蕊5個,貼生于花冠筒上或花冠喉部。蒴果球形或圓柱形,具多而細小的種子。
由于報春花是春天的象征,所以被人們用來比作每個人的必經(jīng)階段——青春期,所以報春花的花語就是青春的快樂和悲傷;報春花總是在萬物都沒有復(fù)蘇的時候開花,叫醒了世間萬物然后獨自凋謝,年復(fù)一年皆如此,所以報春花還有一個花語——不悔!
大隱于市的隱者——龍 膽
龍膽,因為它的根像龍膽一樣的苦澀,所以才有這樣的名字。現(xiàn)實中的龍膽花卻格外的甜美漂亮。在懸崖上,數(shù)不清的龍膽你挨著我,我擠著你,爬滿了山坡上、草叢間、石巖縫中……在發(fā)達的根系上抽出嫩芽,發(fā)出細莖,一對對葉子冒出展開,把山崖渲染得格外漂亮。
龍膽植物花色艷麗,色彩豐富,有紫、白、藍、黃白等多種顏色,大部分是矮小貼地叢生。一株上有許多分枝,花生于枝上頂端,成古鐘形或漏斗形,有4~5個裂瓣,全緣的,也有細裂的成流海似的須。鱗葉龍膽、天藍龍膽、刺芒龍膽等花為多數(shù),單生于小枝頂端;青藏龍膽、云南龍膽等花枝多數(shù)叢生,鋪散,斜升,黃綠色,光滑;麻花艽枝多數(shù)叢生,斜升,黃綠色,稀帶紫紅色,近圓形。
龍膽花在秋冬季一片枯黃的草叢中臨風(fēng)開放,顯得分外樸實和幽靜,龍膽開花一片片、一簇簇,隨風(fēng)搖曳,顯出一種淡雅、素靜的美,因而成為著名的觀賞花卉。
龍膽花長在遠離喧囂的市鎮(zhèn),空氣清純的世界中,它本身似乎也顯得那么圣潔,一塵不染。那獨有的顏色,分明就是燃燒不熄的火焰,給人們帶來一股深深的暖意;分明就是放蕩不羈的精靈的召喚,給人們送去一種啟迪,一種感悟。
雪域高原上的美人——綠絨蒿
在被人們譽為“天然花園”的高山峻嶺之上,雪山幽谷之中,每當(dāng)氣溫回升,雪山初融之時,萬物復(fù)蘇,生機勃勃,在一片嫩綠如洗的草地上,開滿了各種各樣的鮮花。而在這五彩繽紛的百花叢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那輕盈嫵媚、舞姿翩躚的綠絨蒿。當(dāng)我們看到山坡上那一朵朵紅領(lǐng)巾般迎風(fēng)飄揚的火紅花兒時,心中的那份驚艷真是無法形容。它對我們有著不可抗拒的吸引力,讓我們不由自主地走近它,觀察它,迷上這位高原上的美人。
綠絨蒿為一年或多年生草本,一般生長在海拔3000~5500米高寒地帶的
雪山草甸、高山灌叢、流石灘等人跡罕至處,種類不同,花期為每年的6~9月。綠絨蒿種類不同,花型各異,姿態(tài)亦殊;有的自基部蓮座狀的葉叢中抽出花葶,一叢數(shù)葶,每葶獨挺一朵;有的莖上著花,一莖數(shù)花,成一總狀圓錐花序;其瓣多見為4,亦有多達10瓣成重瓣類型的。其葉長橢圓形,闊卵形,或具長柄如湯匙形,或分裂為琴形等等不一。淡黃色的全緣綠絨蒿、紫藍色的多刺綠絨蒿、淡藍色或紫色的五脈綠絨蒿、大紅色的紅花綠絨蒿,還有呈粉紅、玫紅、白色的琴葉綠絨蒿等,無不婀娜多姿,使人一見傾心。
從綠絨蒿的形狀中可以看出,它們和罌粟有著不解的緣分,但綠絨蒿并不是“罪惡之花”。綠絨蒿那含蓄微張的綠葉,那半俯微垂的花朵,那潤滑如絲的花瓣,無論是單瓣叢蕊或數(shù)瓣輕疊,它們或狂放不羈,或含蓄內(nèi)斂,都堪稱妝容靚麗,華美絕倫,使人過目難忘。由于綠絨蒿身居山高谷深處,所以古代本草學(xué)家在他們的本草典籍中很少記載,但藏藥典籍中則載有藏族用綠絨蒿治病的歷史。綠絨蒿花色艷麗,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有些種類尚可入藥治病。如金緣綠絨蒿、尼泊爾綠絨蒿全草均可入藥,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其他如被稱為“紅毛洋參”“雪參”的綠絨蒿根可入藥,治療氣虛、浮腫、哮喘等癥。
為了適應(yīng)嚴寒的氣候,高原上的花朵身披毛絨,仿佛穿上御寒的毛衣;根也變得肥厚堅韌,其長度往往超過株高的幾倍,以利穿過巖石的縫隙,把根扎得更深,汲取更多的養(yǎng)分。更為令人驚嘆的是,在那百草不生,海拔高達5000米的流石灘中,它們開放出艷麗奪目的花朵。
形態(tài)各異、色彩絢麗的植物展示著造物的神奇,妝點著蒼茫大地,形成了高原地區(qū)獨特的自然景觀。在游覽青藏高原時,驚嘆于雄渾壯麗的高原風(fēng)光和獨具魅力的人文景觀時,請略微放慢腳步,俯下身軀或抬起頭來仔細觀察,不要忽略大自然散落在你面前的精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