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德銳
憶朝鮮五圣山慰問演出
□韋德銳
在前沿陣地,有一點歇息時間,文工隊員就與戰(zhàn)士們在山坡上聯(lián)歡
1952年秋天,我24軍奉命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那年我只有16歲,在70師當文藝兵。入朝后,我?guī)熯M駐東線元山港守海防。當時,中朝和韓美已形成三八線南北對峙局面,板門店和談已在進行,只在中線有些騷擾性的零星槍戰(zhàn),朝鮮戰(zhàn)爭已進入尾聲。
1953年夏,談判就要簽字,敵人為了在談判桌上討價還價,在中線發(fā)動了夏季攻勢,對我軍前沿陣地構(gòu)成威脅。我軍當然寸土不讓,積極組織夏季反擊戰(zhàn)以克敵。中朝聯(lián)合指揮部將我?guī)煆脑礁壅{(diào)到中線,師部決定將被稱為“老虎團”的210團調(diào)到中線最前沿的上甘嶺側(cè)翼之五圣山,因為美軍的進攻就是從五圣山對面的399.8高地發(fā)起的,“老虎團”的任務是拿下這個高地。
部隊出發(fā)前,為了鼓舞士氣,師首長帶領文工隊的女同志,手持鮮花和系著紅綢的手榴彈為戰(zhàn)士們壯行。歌聲和鑼鼓聲在山坡的松林內(nèi)響起,官兵情緒高漲,部隊整裝待發(fā)。師參謀長做了簡單的戰(zhàn)前動員,強調(diào)指出夏季反擊戰(zhàn)的意義,要求參戰(zhàn)人員堅決消滅來犯之敵。戰(zhàn)士們聽后熱血沸騰地高喊口號:打好反擊戰(zhàn)!不讓敵人一寸土地!那樣的場面,令人肅然,飛鳥噤聲。這是英雄的出征,有的人可能就一去不復返了。接著,女同志向戰(zhàn)友們獻上了自做的紅花,司令部的參謀們把扎了紅綢的手榴彈發(fā)到戰(zhàn)士們手中,指揮員一聲令下,英雄們披著夕陽的余暉,義無返顧地向前沿陣地進發(fā)了。他們高唱起一支歌:我們行進/行進在朝鮮的山林/帶著四萬萬顆憤怒的心/看那美麗的城鎮(zhèn)/都變成灰燼/我們的心中充滿了仇恨/為了祖國不受這樣的災難/我們英勇作戰(zhàn)不怕犧牲……豪壯的歌聲和英雄的身影消逝在遠處的山路上。
為了配合夏季反擊戰(zhàn),師政治部向文工隊下達了任務,要求他們編組成若干小分隊,深入前沿各坑道,為戰(zhàn)士作慰問演出。接此光榮任務,全隊動員,合理搭配成員,分期分批上火線。我和小提琴手王壬珠編在一起,由師文化科副科長魯烈?guī)ьI,去三營一連慰問。這個連距筑有堅固碉堡的美軍399.8高地只有幾十米。因為美軍控制著制空權(quán),每天都有飛機來我后方轟炸,白天走不太安全,所以我們選擇了吃好晚飯出發(fā)。大約5點鐘,我背著一面小扁鼓和二胡,壬珠拎著小提琴,魯科長背著留聲機和唱片,由前沿陣地派來的通信員帶領,在夜色降臨時舉步向五圣山進發(fā)。通信員說,按我們的速度,要走三小時。
美機幾乎夜夜來襲,我們文工隊在山坡上的坑道就是入夜時遭到轟炸的?,F(xiàn)在,我們雖然是在夜晚行進,但是天空中不時有美機掠過,在固定的封鎖線上(主要是交通樞紐和兵站),總要扔下一串炸彈。炸彈落處,爆炸的巨響打破了夜晚的寧靜,樹枝山石四處彈飛,濃煙滾滾,火光映天。但是我們已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繼續(xù)趕路。公路上,拖著大炮和彈藥的輜重車向前沿疾駛,車身全用樹枝偽裝著,遠看像一條移動的林帶。偶爾也能見到趕著牛車的朝鮮老大爺,飄著長裙頂著水罐的朝鮮婦女,他(她)們早已習慣了晝伏夜行的生活,這是殘酷的戰(zhàn)爭造成的。
壬珠平時在隊里少言寡語,一有空便到坑道后面小松林里獨自練琴,很少與人交流。但是今天走在路上她似乎變了一個人,不停地唱歌,唱完一曲接一曲,似乎要把她會唱的歌全唱出來。有一首蘇聯(lián)衛(wèi)國戰(zhàn)爭時期創(chuàng)作的歌曲她唱得特別動情:親愛的姑娘你可聽見我的話/我們是在保衛(wèi)我們的國家/不管風天雪地/不管日日夜夜/我們誓死戰(zhàn)斗消滅敵人……壬珠的戰(zhàn)場抒情曲使我們得到了放松和美的享受,腳步不由加快了。
一路緊趕慢趕,夜色漸濃。終于,通信員的腳步停了下來,定睛看一座山峰擋住了去路,看那山并不太高,朝鮮多山但少有高入云霄者。通信員說:“這就是五圣山,三營一連守在山中坑道里。對面不遠處便是敵人據(jù)守的399.8高地,美軍的火力一直封鎖著我們的坑道口,我們只能堅守不出。當然,我們的武器也緊緊盯著他們。”夜色中,敵人的數(shù)十個探照燈射出的雪亮光柱對著五圣山照射,那光柱不停地移動搜尋目標,陣地上亮如白晝。那些光柱像是一把長劍在魔怪手中揮舞,把天空切割得支離破碎。此時陣地上并沒有槍炮聲,顯得十分沉寂,這是戰(zhàn)前的平靜。在強光照射下,我們看見有一條“S”形壕溝蜿蜒向山中延伸,毫無疑問,它是通向坑道的隱形安全路。通信員壓低聲音叮囑我們:“進了壕溝腰要彎得低,頭不要露出。別弄出聲響,因為敵人的槍口一直瞄著這里,一聽到聲響便會瘋狂地射擊。”這不啻是一道生死攸關的命令,必須不折不扣地執(zhí)行。我們?nèi)齻€人跟著通信員魚貫下到齊腰深的壕溝,貓著腰,碎步小跑。但是意外的事發(fā)生了,壬珠較胖,又可能因為緊張,將小提琴摔落,琴盒開了,那琴弦不知碰到什么,發(fā)出了清脆的響聲,壬珠“哎呀”叫了一聲。在這寂靜的戰(zhàn)地之夜,壬珠的聲音雖不大,但還是傳到了幾十米外敵人巡邏兵的耳中,于是立即傳來一陣爆豆般的槍聲。子彈嗖嗖地從壕溝上劃過,打在山石上,激出點點火花。
這是一條很長的壕溝,當我們從坑道口進入一連堅壘時,已是氣喘吁吁,汗水浸濕了軍裝。這雖說是個大坑道,但因深挖在山腹中,陰暗潮濕,用以照明的松明子,光弱而煙濃,空氣混濁稀薄,有點呼吸急促的感覺。戰(zhàn)士們抱著槍,挨肩而坐,見我們到來,熱烈鼓掌表示歡迎,但沒有站起來,因為坑道高度不允許。這時,一個腰間挎著手槍的軍官走過來和我們一一握手,他有些激動地自我介紹道:“我叫李小羊,是這個連的指導員,連長去營里開會討論作戰(zhàn)方案了。營長在電話里通知我說魯科長你們要來,戰(zhàn)士們可高興了。我代表連長和全連對你們表示歡迎,感謝師首長對我們的關心?!濒斂崎L接著說:“李指導員辛苦了!同志們辛苦了!你們在這樣的艱苦條件下堅守陣地,你們是抗美援朝的功臣。師首長惦記著你們,特地叫我們在戰(zhàn)前來看望你們,相信你們一定能拿下399.8高地,叫敵人乖乖地坐到談判桌旁簽字,讓和平來到朝鮮。今天給你們演幾個小節(jié)目,算是慰問演出吧?!睉?zhàn)士們聽后鼓起掌來,我們的演出便開始了。
第一個節(jié)目由我開場。我支起了小扁鼓,咚咚咚地敲響,演唱了由張曙創(chuàng)作的歌唱抗日小英雄的鼓書《晉察冀小姑娘》,又用二胡演奏了《光明行》。重頭戲是壬珠的,她先是拉了幾支小提琴曲,然后我用二胡給她伴奏,演唱了《南泥灣》《王大媽要和平》和蘇聯(lián)歌曲《喀秋莎》,還有幾首朝鮮歌曲。最后的一個節(jié)目又是我的,我打起了梨花板,說了由高元鈞創(chuàng)作的山東快書《一車高粱米》,這段快書是表現(xiàn)朝鮮戰(zhàn)爭的,很生動。節(jié)目演完,魯科長打開留聲機,放起了唱片,唱片多為歡快的廣東音樂,有《彩云追月》《雨打芭蕉》《步步高》等。歡快的旋律在坑道里回響,這是戰(zhàn)爭中的和平,單調(diào)中的豐富,寂寞中的歡悅,給戰(zhàn)士們帶來精神慰藉,而我們則留下入朝最難忘的記憶。
告別時,李小羊指導員表示:“反擊戰(zhàn)即將開始,請魯科長轉(zhuǎn)告師長,等著我們勝利的消息吧!”萬沒想到的是,這竟是這位抗戰(zhàn)老兵留給我們的最后一句話。我軍的夏季反擊戰(zhàn)打響了。李小羊和孫連長率領一個加強連,一舉攻占了399.8高地。但敵軍組織了14次反撲,李小羊奮勇當先,身上多處負傷,眼睛看不見了,身子站不起來了,但仍然高呼:“打呀!絕不后退一步!”英雄流盡了最后一滴血,犧牲在被我軍攻占的敵人碉堡內(nèi)。
戰(zhàn)后,李小羊被志愿軍總部授予二級戰(zhàn)斗英雄稱號。1953年7月27日,美國不得不在停戰(zhàn)協(xié)定上簽字。和平是英雄們用生命換來的!
戰(zhàn)士們勇猛地沖向敵人陣地
(編輯 何文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