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松 王碩 劉珊杉 楊亮慶
(黑龍江省木材科學研究所,哈爾濱 150081)
楊木清林材樹皮率、密度和含水率的研究
張雪松 王碩 劉珊杉 楊亮慶*
(黑龍江省木材科學研究所,哈爾濱 150081)
以楊木清林材為研究對象,采用樹皮率、基本密度和含水率等材性指標對其樹皮特性及其影響進行研究。結果表明,樹皮體積百分率低于質(zhì)量百分率,分別為7.73%和10.18%;樹皮基本密度明顯高于木材部分,分別為0.504 6和0.384 3g/cm3;樹皮含水率顯著低于木材部分,分別為99%和134%;樹株個體對各項指標均產(chǎn)生顯著影響,其中對樹皮率影響遠高于對基本密度和含水率的影響。
清林材;樹皮率;基本密度;含水率
樹皮是樹木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森林資源之一,不同樹種的樹皮其利用價值也不同,經(jīng)過加工可以得到許多種重要的林副產(chǎn)品,提高森林資源利用率。目前,針對樹皮開展的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組分構成分析[1]、成分提取應用[2-3]、功能改良[4]等方面,為樹皮的有效利用奠定了理論基礎。隨著我國木材資源供求矛盾的加劇,清林材等大量以往難以利用的小徑級木質(zhì)類材料引起相關企業(yè)的關注,并開始用于單板、細木工板制造等領域[5]。伴隨該類材料實木化應用領域不斷開發(fā),徑級較小、樹皮較薄材料帶皮加工應用將成為該類材料開發(fā)的一個重要方向。從已有相關研究來看,針對樹皮尤其是速生楊木樹種樹皮材性特征的研究尚未見報道。本文以5~8 cm徑級速生楊木清林材為研究對象,以樹皮率、含水率和基本密度為指標,對樹皮相關材性特征及其對木材相關性能的影響進行了研究。
1.1 材料與設備
試驗材料為樹齡6年青皮楊,產(chǎn)地為黑龍江省慶安縣。截取造段后每根長度2.5 m,選取10根;每根截取3塊約1 cm厚度小圓盤,選用精截鋸片進行加工以保證小圓盤表面光潔度。
設備有烘箱、電子秤、燒杯、固定架、精截鋸。
1.2 基本密度測量方法
由于試件形狀不規(guī)則,其密度測量采用阿基米德定律(水的浮力法)進行測試。首先選擇相對試件徑級有一定余量的燒杯并裝水,將其放在電子秤上,平穩(wěn)后清零;將帶樹皮小圓盤使用自制鐵絲針扎住,放入盛水燒杯中使之完全浸沒,再用試管固定架固定,此時電子秤稱得重量即為試件排除等體積水的重量,換算得出試件的體積;試件取出后去掉樹皮,擦拭掉表面水分,按照上述順序再次獲取無皮試件重量,換算得出去皮后試件的體積;前后體積差值即為樹皮基本密度計算所需體積。將樹皮放入烘箱至絕干,得絕干重,進而計算出樹皮基本密度。楊木基本密度亦照此法測定。
1.3 樹皮率測定
樹皮率分為樹皮體積百分率和樹皮質(zhì)量百分率。樹皮體積百分率通過測量體積計算,用樹皮體積除以所在樹干部位樹皮與木質(zhì)部體積之和得出;樹皮質(zhì)量百分率通過稱量重量計算,用樹皮重量除以所在樹干部位樹皮與木質(zhì)部重量之和得出,此為絕干狀態(tài)時的質(zhì)量。
式中,V皮、V木分別為帶皮和不帶皮圓盤體積(mL);G皮、G木分別為帶皮和不帶皮圓盤質(zhì)量(g)。
2.1 樹皮體積百分率
試驗結果(圖1)表明,不同樹株間樹皮體積百分比波動較為明顯,波動范圍在5~11%之間,最大差異達到了100%。這一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原因可能與試件截取部位樹皮形態(tài)有關,因為樹皮表面并不平整,密布著大大小小的隆起,如試件若處于或鄰近枝丫基部,該部位樹皮厚度就較正常部位厚度明顯增大;也有部位因外界原因或災害受到損傷致使厚度變薄甚至消失等。因此,試件制取時要避開一些較大的隆起,但一些數(shù)量較大、體積相對較小的隆起和凹陷則不需要回避。樹皮體積百分率均值約為7.73%左右,與已有的其他樹種成熟材相比明顯要低,據(jù)相關學者對灰木蓮[6]、青鉤栲[7]、香梓楠[8]和刨花潤楠[9]的研究結果,樹皮百分率分別達到16.6%、11.4%、15.8%和12.2%,均明顯高于本試驗對象,而針對楊木類樹種樹皮率的研究未見報道,有待進一步研究。
圖1 不同樹株間樹皮體積百分率
2.2 樹皮質(zhì)量百分率
不同樹株間樹皮質(zhì)量百分比變化情況(圖2)顯示,體積百分率相比樹皮的質(zhì)量百分率受樹株個體影響更為明顯,波動范圍在7%~16%,最大差異達到了125%。樹皮質(zhì)量百分率均值約為10.18%左右,由于此處均采用絕干質(zhì)量進行計算,因此可以推測樹皮密度要高于木材自身密度,后續(xù)計算也驗證了這一點。相比體積百分率,楊木清林材的質(zhì)量百分率則要更高一些,從相關樹種的研究來看,這一結論與對灰木蓮、香梓楠和刨花潤楠、頂果木、山白蘭樹、擎天樹、火力楠和陰香樹等樹種的研究結果一致[10-14],其質(zhì)量百分率分別達到19%、19.7%、13.2%、11.8%、20.4%、20.1%、14.29%和15.2%,均超過體積百分率。但也有一些樹種的體積百分率高于質(zhì)量百分率,如黎素平、周小金等[15-17]在研究青鉤栲、降香黃檀、人工林紅錐和馬占相思樹等時就得出其樹皮質(zhì)量百分率低于體積百分率的結果。
圖2 不同樹株間樹皮質(zhì)量百分率
2.3 樹皮對木材含水率的影響
不同樹株間木材含水率存在較為明顯的波動(圖3),帶皮試件含水率波動范圍在122%~139%,不帶皮試件含水率波動范圍在125%~146%,最大差異分別達到14%和17%,可見樹株個體對含水率存在顯著影響。
圖3 樹皮對木材含水率的影響
樹皮的存在明顯降低了樹株整體的含水率水平。由于樹皮占比較小,又能引起含水率的顯著下降,可以推測樹皮的含水率要遠低于木材含水率,試驗和計算結果(表1)顯示,樹皮含水率僅為木材含水率的74%。
表1 樹皮及木材的含水率及密度
2.4 樹皮對基本密度的影響
不同樹株間,木材基本密度存在較為明顯的波動(圖4),帶皮試件基本密度波動范圍0.38~0.42 g/cm3,不帶皮試件基本密度波動范圍0.37~0.40 g/cm3,最大差異分別達到9.8%和6.7%,前者差異較大可能與取材部位構成較為復雜有關,如鄰近枝丫基部附近等。可見樹株個體對材性指標存在顯著影響。
從帶皮和不帶皮木材基本密度比較來看,前者基本密度明顯大于后者,說明樹皮密度要明顯高于木材部分,試驗結果也驗證了這一點(表1),樹皮密度達到0.5以上,是木材密度的1.3倍。由于清林材徑級較小,樹皮的存在對該類材料相關性能及后續(xù)應用的影響還有待研究。
圖4 樹皮對木材基本密度影響
3.1 以楊木清林材的樹皮體積百分比、質(zhì)量百分比、基本密度和含水率等指標為研究對象,分析了樹株個體對各項指標的影響。
3.2 樹皮體積百分率和質(zhì)量百分率分別為7.73%和10.18%,均低于其他成材樹種的相關值,較低的樹皮率為該類材料的帶皮木制品加工應用提供了條件;樹株個體對樹皮率影響顯著,最大與最小差值達到1倍左右。
3.3 樹皮含水率明顯低于木材部分,而基本密度又明顯高于木材部分,盡管樹皮占比較小,但仍然對帶皮試件的基本密度和含水率產(chǎn)生一定影響;樹株個體是影響基本密度和含水率的重要因素,但最大差別僅在10%和17%以內(nèi),遠低于樹皮率的影響。
[1]郭亞楠,唐躍剛,王紹清,等.樹皮殘植煤顯微組分分離及高分辨透射電鏡圖像分子結構[J].煤炭學報,2013(6):1019-1024.
[2]姜貴全,方桂珍,張卓睿,等.超臨界CO2輔助-超聲波強化對落葉松樹皮原花青素提取工藝的優(yōu)化[J].食品工業(yè)科技, 2013(18):257-261.
[3]崔曉霞,張小麗,唐煥威,等.落葉松樹皮活性物質(zhì)提取及紅外光譜分析[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12(7):1810-1814.
[4]王格慧,宋湛謙,王連生.樹皮的化學改性及其吸附特性研究[J].林產(chǎn)化學與工業(yè),2002(2):12-16.
[5]周志芳,黃海兵,趙思淼,等.枝椏材制備木質(zhì)刨花板成板工藝及性能研究[J].林業(yè)科技,2016,41(5):20-24
[6]韋善華,唐天,符韻林,等.灰木蓮樹皮率、心材率及木材密度研究[J].西北林學院學報,2011(3):152-155.
[7]陳衛(wèi)國,劉德承,梁志斌,等.青鉤栲樹皮率、含水率及木材密度研究[J].廣西林業(yè)科學,2014(2):179-183.
[8]黎小波,張鈺雯,符韻林.香梓楠樹皮率、生材含水率及木材密度研究[J].陜西林業(yè)科技,2014(4):1-4.
[9]樊吉尤,韋鵬練,卓宇,等.刨花潤楠樹皮率·生材含水率及木材密度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1(9):5278-5280+ 5296.
[10]曾輝,劉曉玲,符韻林,等.頂果木樹皮率、心材率及木材密度研究[J].西北林學院學報,2014(1):161-164+173.
[11]蘇勇,符韻林,廖克波,等.山白蘭樹皮率、心材率及木材密度研究[J].西北林學院學報,2012(2):249-252.
[12]符韻林,黃松殿,韋鵬練,等.擎天樹樹皮率·心材率及木材密度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1(9):5274-5277.
[13]梁有祥,符韻林,玉桂成,等.火力楠樹皮率、心材率及密度研究[J].林業(yè)實用技術,2010(7):18-20.
[14]曾輝,陳衛(wèi)國,李秀榮,等.陰香樹皮率、心材率及木材密度研究[J].森林工程,2014(2):13-16+20.
[15]黎素平.降香黃檀樹皮率、心材率及木材密度研究[J].廣西林業(yè)科學,2012(2):86-90.
[16]陳桂丹,唐賢明,覃引鸞,等.人工林紅錐樹皮率及樹皮纖維尺寸的研究[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2012(6):163-167.
[17]周小金,李德滿,文立華,等.馬占相思基本密度和樹皮率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3(14):6331-6332+6343.
第1作者簡介:張雪松(1966-),男,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木質(zhì)復合材料。
(責任編輯:潘啟英)
S781.25,S792.11
A
1001-9499(2017)02-0051-03
楊亮慶(1981-),男,博士,副研究員,研究方向:木材干燥及改性。
201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