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睡
結婚之前,需要吵架的事情很多:裝修算一個,男人的工資卡算一個。
前幾天在天涯論壇上看到一個帖子,因為女孩在結婚前要求男孩上交工資卡,由她管錢,每個月男孩拿點零花錢就行了,男孩就覺得女孩的人品有問題,不是愛自己,而是更愛錢。于是,強烈要求分手,并且絕情地付諸于行動,任憑女孩如何哭哭啼啼地道歉都不為所動。
這樣的結果,對兩個人來說都輸了。女的過分看重了自己在男人心目中的位置,以為結婚就是一勞永逸地拿下男人財政大權的好機會;而男的呢,則比自己想象中的更為絕情,一個本來能用技術手段來解決的問題,卻簡單粗暴地處理成了分手,真叫人懷疑之前的感情到底有多真。
中國女人對于管理男人收入的執(zhí)著,大概是西方女性很難理解的。上個世紀90年代,我剛上班的時候沒有工資卡這個概念,是工資條,發(fā)現金,很多男人前腳領走,后腳就被老婆沒收了,他們苦笑著說:“老婆下手比小偷都快?!碑敃r我的辦公室和財務室相鄰,看到每個月都有男同事來求財務,給自己做一個假的工資條,好回家對假賬,糊弄老婆。女財務一邊罵他們缺德,還一邊幫他們造假,因為一個大男人的兜里連吃頓飯的錢都沒有,看著著實可憐啊。
你是哪一類型?他是否同意你的做法?
我還有一個男同事,屬于離異后再婚的,老婆唯恐他把錢給前妻和孩子,看得特別緊,經常洗劫他的錢包。有時候,他國工作需要會握有公款,老婆也老是不客氣地掃走,還得領導打電話親自證明,他老婆才會不情不愿地還回來。
后來不發(fā)現金,改發(fā)到工資卡里。男人們更可憐了,每個月連現金都摸不到,錢從賬戶上直接就飛走了,然后可憐巴巴的,像小時候那樣,去老婆那里領零花錢。每次領的時候,還要被拷問一番:“前幾天不是給過了嗎?怎么花的,都干什么了?”
像我媽那代人是非常贊成這種做法的:“攢錢不也都是為了家里嗎?要是依著男人,還不全都花了。”直到現在,她和我爸吵架,到嚴重的時候還是會將他的工資卡摔給你,表示決裂和“老娘不和你過了”的決心。非得我爸求著把卡給她,她才會“高傲”地接過來,證明日子照常,“濤聲依舊”。
她們都不覺得男人這樣活得很可憐,比如我有個朋友,每個月只給男人500塊錢,這錢包括了交通費、手機費、午餐費、人情來往費,還有偶爾的零食費,夏天的汽水、冬天的糖葫蘆等。你說在這物價飛漲的今天,500塊錢夠干什么的?但人家還覺得不少了:“有的男人才花200就夠!”
男人反感上繳工資的恐懼。
為什么很多男人都反感工資卡上交的方式,并不完全是錢的問題,更不是心存異心,而是他們對失去自由充滿了恐懼。年輕一代的男人,沒有了他們上一代的不尊重女人的陋習,但同時也沒有了那一代男人對于女人的擔當,他們更強調男女平等,強調自由,討厭被女人當做俘虜一樣的收編——知道勝利者是如何對待俘虜的嗎?你的番號、編制、職位都消失了,你整個人被納入新的隊伍,而且永遠留著歷史的污點,地位總是低人一等。
如果這就是結婚的意義,他們當然不會愿意結婚,結婚了也會厭倦婚姻生活。相反,女人對于結婚的熱切,對于收繳工資卡的重視,則更像是因為她們能從中受益,所以才會擁擴。
中國人的婚姻常常會失衡,變成男人的困局,女人自以為是的天堂,就是因為女人對男人的態(tài)度是管制型的,而非散養(yǎng)型。女人內心一直對男人的忠誠有不安全感,害怕男人手里有了錢,就有了體面和資本,而有了資本就容易被別的女人盯上。所以,要牢牢掌控住男人的命脈——工資卡只是一種象征,女人把它作為衡量一個男人誠意和操控男人的途徑。
以往男人養(yǎng)家、女人持家的方式,是男人對女人不能參與社會的一點補償和獎賞。但現在,已經不再是傳統農耕社會的封閉格局,女人的世界很大,女人生存的方式很多,女人自己也能賺錢,再用過去的方式來打造一個婚姻并不科學。
結婚,是兩個獨立的人決定組成一個家,一起開始新的生活。這個家要很大,容得下兩個自由的靈魂。誰來管理工資卡并不重要——我們家就是誰也不拿誰的工資卡,因為財務收入支出透明,共同投資,共同受益。
凡事商量著來,誰都不是誰的俘虜。一切都是技術問題,都可解決,唯有愛有永恒的核心內容:信任、尊重、平等、愛擴。
(摘自《婚育與健康》)(責編 伊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