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學敏
關心學生,愛護學生是每位教師應盡的責任。一個富有責任感,一個對學生成長寄予期望的教師,他會經(jīng)常把學生放在心上,體會他們的酸甜苦辣,關心他們的生活冷暖,關心他們學習、做人和各方面的健康發(fā)展,用師愛滋潤學生的心田。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關心、尊重、理解、信任,才會更“傾心”于教師,更加樂于接近教師,更愿意接受教師的教育,那要如何關愛學生呢?
首先,關愛家庭,做家長的朋友。
一、知心家庭,愛心無限
模仿是孩子學習的重要方式,父母無疑是孩子最主要的模仿對象。孩子后天而成的許多思想、觀點、習性均與父母平時在孩子面前的表現(xiàn)有關。經(jīng)常家訪便于尋找孩子與父母身上的契合點;經(jīng)常溝通,有助于加深雙方的了解和信任。教師還可運用心理換位法,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為家長著想,從感情上與家長相溶在一起,真心做家長的朋友。
二、欣賞孩子,平等相處
1.真心相見,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的閃光點。教師幫助家長,善于捕捉學生的潛力,從愛孩子到欣賞孩子,發(fā)現(xiàn)孩子的閃光點,挖掘出創(chuàng)造的潛能。例如,有些孩子喜歡畫畫,作業(yè)做完就允許他畫畫;有些孩子喜歡踢球,有些孩子玩皮,但聰明;有些孩子不善言辭,但內(nèi)心又有自己豐富的世界……,家長、教師只要給學生一定發(fā)展空間,孩子的個性就可能得到充分發(fā)揮。
2.真情相助,學會做孩子的朋友。關愛孩子,把愛融入教學。教師一個充滿愛意的眼神,一個關懷呵護的舉止,一個激勵的話語,可能會影響學生的一生,關愛無處不在。我們以積極的心態(tài)看待學生,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是那樣值得我們贊嘆;我們以誠懇的態(tài)度傾聽學生的心聲,就會發(fā)現(xiàn)我們在教育教學上的盲區(qū)。只要學生把我們當作朋友,敞開心扉,教育教學問題就能迎刃而解。有了和學生做朋友的想法,然后采用一定的方式與學生交流,溝通,達到思想上思維一致,心理上和諧,學生才愿意和你交流、真心相處。和學生交朋友我先采用請學生當一日班主任,讓學生輪流體會班主任的辛苦,然后備政治課教案,讓學生參與備課,參與教學,請學生做小教師。
再次,還要 “理解學生” 、“信任學生”。
理解學生就是懂得學生心里想的,相信學生口說的,明白學生手中干的。小學生由于年紀小、閱歷淺、經(jīng)驗少等多種因素,不時會出現(xiàn)或這或那、或多或少、或輕或重的錯誤言行,這些都在所難免。一個人總是由童年到少年,再由少年到青年,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教師對學生,尤其是對后進生的錯誤,不能“見到風就想到雨”,不能怒不可遏,動輒訓斥,更不能體罰或變相體罰。正確的態(tài)度應是:允許學生犯錯誤,又允許學生改正錯誤。同時要知道,改正錯誤不可急于求成,它是一個漸變的過程,需要教師細心、細致、不懈地扶持。
信任學生可解釋為“信而任之”,即相信敢于托付。首先,在對待全體學生上,要一視同仁、不偏不倚,要努力做到以信任之心待之,以信任之目視之,以信任之耳聞之,以信任之言任導之;其次,在對待后進生上,同樣要以信任為前提,不能橫挑鼻子豎挑眼,不能抱有成見,學生犯錯誤,應當心平氣和地讓他坐下來,想方設法讓他開口說話。然后順勢進行引導,最終使之幡然醒悟。再次,在對待班干部上,要堅持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充分調(diào)動全體班干部的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讓它們在信任的土壤上茁壯而健康地成長。
教師是學生心靈的塑造者。孩子是祖國的未來,關愛學生就是關愛未來。對學生赤誠的關愛,是人民教師起碼的品質(zhì),讓我們做一名關愛學生的教師。
前蘇聯(lián)教育學家馬卡連柯曾說過:“愛是無聲的語言,也是最有效的催化劑。”教師對學生的愛,勝過千次萬次的說教。只要用愛的春風溫暖每一個學生的心靈, 學生所有的嫩芽在得到老師言語行為的呵護滋潤后,將會更好地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