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學 四川 成都 610059)
鉀長石的工藝礦物學特征
吳慶杰馬雪峰
(成都理工大學四川成都610059)
闡述XRD、XRF、紅外光譜分析、掃描電子顯微鏡等測試方法,簡述鉀長石礦化學成分的分析以及有害元素鐵的賦存狀態(tài)的等工藝礦物學特征進,對比國內近幾年的除去鐵的除雜工藝。
鉀長石;選礦;測試方法
長石是一種鋁硅酸鹽類造巖礦物。長石族礦物是地殼上分布最廣泛的造巖礦物,約占地殼總重量的50%,其中60%賦存在巖漿巖中,30%分布在變質巖中,10%分布在沉積巖中,但只有在相當富集時長石才可能成為工業(yè)礦物?;瘜W上,長石是用于表示含有鉀、鈉或鈣的鋁硅酸鹽的一個統稱,其種類較多,形狀也多種多樣,形狀有塊狀、柱狀或針狀等。常見的長石有鉀長石、鈉長石等,不同種類間的長石可以混溶,形成同象共溶體。
鉀長石是一種含鉀架狀結構硅酸鹽,是KAlSi3O8的三個同質多像變體透長石、正長石和微斜長石的總稱,理論上含K2O 16.9%,SiO2 64.7%,Al2O3 18.4%。天然鉀長石的雜質以石英或氧化鐵為主,氧化鈉和氧化鈣次之,一般含K2O 9%~14%,SiO2 50%~65%,Al2O3 12%~18%,密度2.56~2.58g/cm3,莫氏硬度6~6.5,熔點1200~1400℃。
長石的選礦方法隨礦床類型及礦石性質而異。一般來說,高品位礦石手選后進行破碎、磨礦、磁選等作業(yè),即可生產出符合工業(yè)要求的產品。長石的主要選礦方法:(1)手選:可除去礦石中的云母、石榴子石、電氣石等雜質礦物;(2)光選:代替手選,從大塊礦石中除去暗色廢石;(3)水洗、脫泥、分級:可除去黏土、云母等較容易泥化的雜質礦物;(4)浮選:除去云母、石英、鐵礦物等雜質;(5)磁選:除去鐵等磁性礦物;(6)電選:除去石英等伴生雜質礦物;(7)酸浸:對于鐵有嚴格要求,利用強酸進行化學處理除鐵。
(一)X射線熒光分析
X射線熒光分析是檢測礦石定性、定量分析的主要手段,它具有檢測元素范圍廣、X射線譜線簡單、相互干擾少、分析濃度范圍較寬、從常量到微量都可分析、檢測樣品不被破壞,檢測快速、準確等特點,利用X射線熒光光譜儀測定樣品中各種元素的種類及含量,進而判斷長石樣品中影響其品質的主要元素。
(二)X射線衍射分析
X射線也叫倫琴射線,它同Y射線、紫外線、可見光和紅外線一樣,都屬于電磁波。X射線的波長只有0.001~10nm,用于晶體分析的X射線,其波長介于0.05~0.25mn之間。為了測定礦石物相組成和晶體結構,多采用X射線衍射法。利用X射線對物質內部的原子和離子作用,產生散射現象,散射波之間會發(fā)生干涉作用,導致某些方向上散射波加強,從而顯示出與結晶結構相對應的特有的衍射現象。根據X射線衍射圖譜中的強衍射峰的位置,判斷長石的礦物組成、鐵在長石中的賦存狀態(tài)及處理后的長石的物相變化。
(三)掃描電子顯微鏡
利用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長石顆粒處理前后的電子成像的輪廓、顆粒形狀、大小、顆粒層間結構等,分析長石結構的變化,判斷處理方法的可行性。觀察過程如下:將長石顆粒粘在載物臺上,抽凈儀器內空氣,使之處于真空狀態(tài),然后對準物鏡,選擇合適的物鏡調整顯微鏡的焦距,調整顯微鏡的亮度和光圈的大小。通過調整顯微鏡,觀察視頻圖像窗口中的成像效果,抓拍所需的圖像。
(四)紅外光譜分析
采用紅外光譜儀進行浮選藥劑與礦物間作用機理的研究。采用KBr壓片法測定,觀察油酸鈉作用前后長石特征峰的變化。紅外分析樣品制備過程如下:在浮選槽中加入一定量的長石樣品,用去離子水調成40%的礦漿濃度,加入pH調整劑,然后加入一定量的捕收劑油酸鈉,攪拌5min后,采用離心機固液分離,將所得樣品在50℃以下烘干,將烘干后的樣品研磨與溴化鉀粉末混勻壓片,然后進行紅外光譜掃描。
(一)鉀長石中鐵礦物分布狀態(tài)
一般來說,鉀長石中鐵礦物有兩種分布狀態(tài)。第一種是粗粒鐵礦物單體、集合體:粗粒的赤鐵礦、褐鐵礦單體、集合體分布在鉀長石粒間,有的呈細脈狀貫穿在鉀長石中。第二種是浸染鐵礦物:鐵染形成的氧化鐵淋漓滲透污染鉀長石的表面,氧化鐵沿著裂隙、礦一物間及鉀長石的解理縫貫入分布,解理縫的寬度僅1微米左右。在薄片中能看到赤、褐鐵礦單體周圍分布著氧化鐵的擴散暈,它往往污染周圍的鉀長石,也就是鐵染成片。呈鐵染的氧化鐵本身為質點分散分布,粒度細小,僅幾至十幾微米。這種鐵染形成的氧化鐵大大地增加了除鐵的難度。
(二)鉀長石礦中除鐵的相關工藝
在郭保萬等人的實驗中,可得出采用單一磁選工藝得到鉀長石精礦產率66.60%、鐵品位0.37%,除鐵率91.24%。單一浮選精礦產率55>83%、鐵品位0.36%。磁浮聯合流程的精礦產率56.35%、鐵品位0.25%、除鐵率94.96%,磁浮聯合流程取得了較好的結果。
在李靜玲等人的試驗中,研究了具隱晶質結構鉀長石礦除鐵方法,根據鉀長石與含鐵礦物在物理及表面物理化學性質方面的差異,采用了如下試驗方法:①單一磁選流程;②單一浮選流程;③浮-磁選流程;④浮選-酸浸法;⑤浮選-氯化法。在經過5種試驗方法過后,考慮到產品生產成本問題,在試驗采用浮選-硫酸酸浸方法,Fe2O3含量即可降至0.12%左右,符合市場對該產品技術指標中Fe2O3的要求。
隨著當今技術的發(fā)展,針對鉀長石礦的工藝特征,采用多種巖礦現代測試分析方法(XRD、XRF、紅外光譜分析、掃描電子顯微鏡),對該礦工藝礦物學進行研究,對其礦物化學元素、有害元素及雜質進行詳細的精確的分析,同時,對其工藝進行試驗。
目前對于鐵雜質,主要是采用磁選-反浮選、酸浸等工藝,盡管各個分離鐵雜質的研究可能大部分停留在實驗室,或者是其對性的工藝還未得到普及,在工業(yè)生產中獲得實際應用的例子很少,但是這些工藝方法值得去做進一步的探討和改進,望能夠廣泛應用與實際,實現工業(yè)應用,以獲取經濟效益。
[1]胡波,韓效釗,肖正輝等.我國鉀長石礦產資源分布、開發(fā)利用、問題與對策[J].化工礦產地質,2005,27(1):25-31.
[2]李東明.高鐵低品位鉀長石選礦實驗[D].碩士學位論文,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3.
[3]郭保萬,張艷嬌,趙平,楊欣劍.某高鐵鉀長石除鐵工藝流程研究[J].礦產保護與利用,2000,(2):22-26.
[4]李靜玲,黃沖,王叢標.馬鞍山林里鉀長石礦除鐵試驗研究[J].礦業(yè)快報,2001,(19):17-20
馬雪峰(1992-),男,碩士研究生,成都理工大學,地質工程;吳慶杰(1992-),男,碩士研究生,成都理工大學,固體地質勘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