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麗
[摘要] 目的 分析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中醫(yī)證候。 方法 選取2012年4月—2015年6月該院收治的740例冠心病患者中同時合并糖尿病的245例進行調研,采用現(xiàn)況調查方法對其中醫(yī)證候要素進行分析,并予以統(tǒng)計處理。 結果 全部患者中共有115例氣虛病例,占46.94%,痰濁120例,占48.98%,血瘀168例,占68.57%;亞組分析結果證實氣滯證是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兼高脂血癥患者的常見癥狀。 結論 氣虛、痰濁、血瘀是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中醫(yī)基本證候,其關鍵病機在于氣滯。
[關鍵詞] 中醫(yī)證候特點;糖尿?。还谛牟?/p>
[中圖分類號] R2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12(b)-0116-02
冠心?。–AD)臨床中發(fā)病率比較高,該疾病會給患者的身心健康帶來較大的威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且還會讓患者發(fā)生心血管疾病的幾率提高,因此患者的死亡幾率較高[1-3]。從研究來看,臨床中患者接受積極治療,結合合理的護理措施,可以有效地避免不良事件的發(fā)生,讓患者的發(fā)病率顯著下降,防止了患者的死亡[4-6]。此次根據(jù)該院2012年—2015年6月接收的740例冠心病患者來進行研究分析,現(xiàn)有以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院選取了2012年4月—2015年6月接收的740例冠心病患者來開展研究分析,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所制定的《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及診斷》診斷標準來對此次研究病例進行篩選[7-10];糖尿病患者是依據(jù)《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標準來進行篩選[11-13]。并且使用了中醫(yī)辯證分型方式來對患者進行了冠心病分型。納入標準:①患者均滿足糖尿病和冠心病的診斷依據(jù),臨床中存在無癥狀、慢性心絞痛和急性冠脈綜合征,且病情超過1個月,較為穩(wěn)定;②全部患者都是不足75歲的患者,對此次的研究知情同意參與。排除標準:①患者患有活動能力受限的疾??;②患者的心肝腎等臟器在近1個月內(nèi)有過嚴重損傷、手術或疾病;③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正常,無血液疾病,腫瘤疾病。此次研究中的男性有310例,女性有430例,最小患者是26歲,最大患者是74歲,平均(62.5±4.5)歲。患者中共有450例高脂血癥患者,480例高血壓患者,245例糖尿病患者。
1.2 方法
①為患者提供中醫(yī)癥候橫斷面調查,安排經(jīng)驗豐富,基礎知識扎實的研究生來作為調查員,并在此之前對其提供了指導和培訓,對如何開展有效的調查進行了訓練,在調查中,確保調查流程的合理規(guī)范,保證調查結果的準確真實,優(yōu)選考核合格的調查員;②為患者提供預調查,避免出現(xiàn)誤差錯漏;③使用了相關的統(tǒng)計學軟件來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和研究。
1.3 統(tǒng)計方法
將此次調查研究的數(shù)據(jù)均錄入至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中加以分析處理,應用率(%)表示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分析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中醫(yī)證候分布特點
245例患者的主要中醫(yī)證候為:氣虛115例,百分比為46.94%,痰濁120例,百分比為48.98%,血瘀168例,百分比為68.57%。
2.2 對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醫(yī)證候分布進行亞組分析
鑒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與冠心病未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兼加高脂血癥和腦卒中等疾病比較方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該研究以此來對亞組進行了研究分析,結果表明,兼加高脂血癥患者與未兼加高脂血癥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氣滯證在兼高脂血癥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中屬于主要癥狀。
3 討論
臨床中冠心病患者的高危因素包括了高血壓、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14-15]。從研究結果來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有較大的幾率出現(xiàn)心血管不良事件,患者的發(fā)病時間以及并且程度要重于普通的冠心病患者,兩組發(fā)病情況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患者的預后效果十分不理想[16-18]。因此臨床中加強對冠心病糖尿病患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這也是現(xiàn)在對這一領域開展多項研究的主要原因。根據(jù)研究表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特點如下:①冠狀動脈分支存在病變,患者發(fā)生彌漫性和閉塞性病變幾率上升,RCA病變的幾率比較高,血管病變表現(xiàn)出了復雜性和彌漫性;②甘油三酯(TG)、低密度膽固醇(LDL-C)上升,膽固醇密度(HDL-C)下降;③患者的血小板炎癥反應明顯。根據(jù)臨床研究來看,患者合并糖尿病后,死亡率極大的提升。
在此次研究中,這些患者中大部分都是血瘀、氣虛、痰濁等表現(xiàn),在此次研究中,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兼加高脂血癥患者與未兼加高脂血癥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氣滯證在蒹高脂血癥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中屬于主要癥狀,說明該疾病患者的氣的功能異常?;颊叩奈镔|代謝也會降低。我國的中醫(yī)研究發(fā)現(xiàn),糖尿病的主要病因就是氣生化功能失常,脾臟是氣的來源,因此脾臟失調,則胃部燥熱,津液運轉失調,則痰濁氣滯[19]。該次研究中,全部患者中共有115例氣虛病例,占46.94%,痰濁120例,占48.98%,血瘀168例,占68.57%;亞組分析結果證實氣滯證是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蒹高脂血癥患者的常見癥狀。在其他的而一些研究中,冠心病住院患者中較多都患有糖尿病,無論是擇期入院患者還是急癥入院患者均表現(xiàn)如此。所以臨床中在治療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疾病的時候應該要對患者的血糖進行調節(jié),除此之外,保證患者癥候病機的變化和演變能夠及時診斷出來,提前進行預防,為了防止臨床中出現(xiàn)死亡事件或者不良事件,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此次需要為患者提供中醫(yī)辨證施治,讓患者及其家屬對此次的治療服務滿意。
該次研究說明了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接受中醫(yī)癥候診斷,能夠及時有效地找出病機核心,對整體治療效果起到促進作用,對個體差異進行統(tǒng)籌兼顧,這也是中醫(yī)治療的特點,具有較好的遠期效果以及較高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 張宏才,許勇,聶謙,等.益心通脈湯防治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冠脈內(nèi)支架植入術后再狹窄的療效觀察[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yī)藥現(xiàn)代化,2013,21(5):1056-1060.
[2] 張瑩,李慶祥.冠心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醫(yī)證候分布特點分析[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3,22(3):376-378.
[3] 王娟,陳嬋,張鵬,等.630例慢性心衰患者中醫(yī)證候分布規(guī)律研究[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3,36(8):567-571.
[4] 岳嶸,王衛(wèi)星,趙玨,等.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中醫(yī)二級綜合預防方案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臨床觀察[J].山西中醫(yī),2015, 31(1):23-24.
[5] 段異,楊孟雪.祛痰利濕活血祛瘀類中藥對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實效性評價[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5,31(3):558-560.
[6] 李云龍.葛根飲-2對糖尿病性心臟病同型半胱氨酸影響的臨床研究[D].廣州: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6.
[7] 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診斷和治療建議[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0,28(6):409-410.
[8] Waller B,Palumbo P,Roberts W.Status of coronary arteries atnecropsy in diabetes mellitus with onset after age 30 years[J].Am J Med,1980,69(3):498.
[9] 廖曉星,馬虹.慢性穩(wěn)定型心絞痛診療指南(1999年)[J].嶺南心血管病雜志,2000,6(3):215-216.
[10] 陳慧誼, 黃俊杰, 黎永祥, 等.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檢驗結果分析[J]. 檢驗醫(yī)學與臨床, 2014 (6):829.
[11] 晏文強, 謝明水, 劉國政. 2 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體內(nèi)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與血脂水平的研究[J].湖北中醫(yī)雜志, 2013, 35(9): 20-21.
[12] 李亞霞.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檢驗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 醫(yī)學專業(yè), 2012, 14(28): 238.
[13] 孫百超,楊東輝,王越暉,等.冠心病合并 2 型糖尿病患者不穩(wěn)定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評估及影響因素的分析[J]. 中國實驗診斷學, 2013, 17(4): 683-686.
[14] 張雪梅. 冠心病合并 2 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和冠脈特點分析[J]. 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2, 10(11): 1296-1298.
[15] 王洪臣,湯陽,王木芳,等.冠心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與冠狀動脈病變的相關性[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11,27(10):729-731.
[16] 程方雄,曾昆,劉青建.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應蛋白、胱抑素C水平變化及臨床意義[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12,28(1):79-80.
[17] 舒嫻,傅春江.血清胱抑素C與冠狀動脈病變相關性研究[J].重慶醫(yī)學,2010,8(2):78-79.
[18] 李志強,鄭興.炎癥與冠心病[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雜志,2006, 4(3):233-235.
[19] 克比努爾·阿不利克木.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C與冠心病的相關性研究[J].新疆醫(yī)科大學,2011,8(2):88-90.
(收稿日期:2016-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