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猴子被一條河攔住了去路。水上的獨木橋說:“我很瘦,在上面不好走,要小心!”“知道。我從沒走過這么窄的橋,但有信心!”于是,猴子像雜技演員一樣伸開前肢用來平衡,小心翼翼,雙腳交替前行,一步一步地挪到對岸。
另一條河上也有座橋,但比獨木橋?qū)捜?。橋說:“我很瘦,在上面不好走,要小心!”“我走過比你窄得多的獨木橋!”猴子想也不想跳上橋就走,哪料沒幾步就掉入了水中……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猴子兩次過橋,心態(tài)是完全不同的:第一次,小心謹慎,因此橋雖窄,但安全地抵達對岸;第二次,掉以輕心,因此橋雖寬卻掉入水中。顯然,材料昭示的核心意旨是“心態(tài)決定成敗”。在我們的生活中,最危險的就是盲目自信地認為不會有危險,就是自以為大風大浪都見過了,眼前的危險算不了什么。因此,常懷敬畏之心,常懷如臨深淵的心態(tài),是對自己最好的保護。有人曾做過統(tǒng)計,二戰(zhàn)中盟軍在實施轟炸前和轟炸時被德軍擊毀、擊落的飛機,要低于返航途中的損失。其原因就是德軍利用了盟軍飛行員“最危險的轟炸任務我都沒有出事,返航還有什么好怕的呢”的麻痹心理,在受到轟炸后,立刻調(diào)動戰(zhàn)斗機在盟軍的返航路線上控制有利位置,嚴陣以待。海爾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zhí)行官盧鏗時常告誡員工:“不是‘居安思危,而是‘居危思進,永遠戰(zhàn)戰(zhàn)兢兢,永遠如履薄冰。”
寫作時一定要揭示或昭示出“心態(tài)”與“成敗”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理清從“心態(tài)”的滋生到“成敗”的結(jié)局之間的邏輯路徑。這既需要生活的閱歷,更需要邏輯的思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