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國
心理困境:公務員錄取后想放棄
建成,大學畢業(yè)生,一個挺不錯的年輕人。畢業(yè)后應聘到一家公司工作??墒?,入職沒幾天就辭職不干了,說是要考公務員。于是,他報了公安系統(tǒng)的公務員,備考,應考,筆試,面試,花了不少功夫,挨了多半年時間,最后,總算一路斬將過關,被正式錄取,即將入職從事公安民警工作。這一天,一家人在飯店里歡聚之后,建成來到一所警官學校,開始了職前培訓。
然而,讓人大出意外的是,家人的心情還沒有從喜慶中走出來,卻接到了建成的電話:我不干了,我要回去……
這簡直像一聲悶雷,讓家人的心一下子懸了起來:這還了得!這是鬧著玩的嗎?這是出了什么問題?
刻不容緩,家人趕緊來到培訓學校,對學校借口說有點特殊情況,把建成先接回家。學校答應時限兩天,兩天后再不報到,就算自動除名。
回到家里,全家人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輪番上陣展開攻心戰(zhàn),該說的不該說的都說了,勸建成不能就這樣放棄??墒牵螒{家人磨破了嘴皮子,建成就是一句話:警察工作不適合我。聞聽此言,家人簡直感覺火上房了:這不是你自己報的嗎?好容易到現(xiàn)在了,怎么卻說不適合了?再不去就算自動除名,這可真是急死人了!
情急之下,家人輾轉(zhuǎn)聯(lián)系上我,請求緊急來訪。如此境況真有點十萬火急了,于是,我推掉其他工作,又一次破例當了一回緊急救火的消防隊員。
所幸的是,建成本人求助的愿望也很強烈。當我們坐在一起的時候,從談吐舉止看出來,這是一個好青年。在初步交流之后,他說很希望從我這里得到一些幫助。于是,我們就為什么說警察工作不適合而要拒絕入職進行了討論。
心理探究:站不住腳的幾個理由
建成談到的第一個理由是,當警察不能實現(xiàn)自己的遠大志向。
建成說:怎么說呢?上大學的時候,我就是系學生會主席,大三的時候入了黨。我是個志向很高的人,不想碌碌無為,說的徹底點,我總想出人頭地。我要追求成功的人生,我就很羨慕您這樣的成功人士。可是,當個小小的警察能有什么成功?
于是,我就從自己的人生說起:謝謝你的鼓勵,假如馬老師的人生可以算成功,那么,成功的秘訣就是做好眼前的小事。真的,我常常感覺自己是個沒有遠大志向的人,為此我專門寫過一篇文章。隨后,我們又談到了很多古今中外諸如此類的實例。建成當場讀了我的這篇文章,還拿手機照了下來,幾乎自責地說:我回去還要好好讀讀,我就是有點野心太大,其實誰的成功不是從小事做起的,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這是我們中學時候就學會的道理。說完搖搖頭,很明顯,他意識到了自己的第一個理由站不住腳。
建成談到的第二個理由是,當警察難以實現(xiàn)自己從政的志向。
建成說:其實說具體了,我想追求的成功是從政,我考公務員不是為了找個一般的工作,而是為了將來在政界有一番作為,做一個對社會有影響的人,做一個大人物,說白了就是想當官,當大官??墒牵也椴闆]有哪個大官是從警察做起的。所以,我覺得這個工作不適合我,我就想放棄,重新考公務員。
這顯然也是一個認知誤區(qū)。行行出狀元,同樣,行行也可以出政界大人物。關于人才成長的研究,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職業(yè)是專門造就高官的,更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職業(yè)是專門造就總統(tǒng)的。我們談到了古今中外的很多實例。經(jīng)過討論,建成認識到,從政,當大官,做政界大人物,并非自古華山一條路,而是條條大路通羅馬。建成自己也覺得這個理由也說不通。
建成談到的第三個理由是,當警察束縛自己未來的發(fā)展。
建成介紹說:錄取之后才知道要簽一個協(xié)議,協(xié)議要求不允許入職后隨便跳槽,至少要在公安系統(tǒng)工作9年以后,才能改行換工作。這樣,就阻斷了自己其他的發(fā)展機會,束縛了自己未來的事業(yè)發(fā)展。
經(jīng)過交流,建成認識到,這樣的協(xié)議要求,是為了強化專業(yè)思想和減少人員流失,但是,事情都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是有很多靈活性的,是有很多變數(shù)的。這個變,一方面是規(guī)定的自行調(diào)整,一方面是個人的主動調(diào)整,都可能會有很多變化的可能性,這也不是自己放棄入職的理由。
建成列舉的第四個理由是,不當警察可能會有更好的工作。
建成說:我放棄這個警察工作,就可以選擇其他更好的工作,兩年后我還可以再考別的公務員,來實現(xiàn)我從政的遠大抱負。
這更是一個站不住腳的理由了。經(jīng)過交流,建成很快認識到,固然可以重新選擇,但是,人的任何選擇,都要權衡利弊得失,都要考慮到風險,誰能保險兩年后的結(jié)果。再說,自己已經(jīng)成人,花自己的錢,吃自己的飯,自己養(yǎng)活自己,也許才是最先需要的成功。一面靠父母養(yǎng)活,一面奢談遠大抱負,實在是應該羞于出口了。
心理揭秘:看清了自己的內(nèi)心
討論到這里,建成意識到自己所說的都不是合適的理由。于是,沉思良久后說:也許我不該放棄?可是,可是,我就是在這個學校很不適應,找不到感覺,和我在原來學校當學生會主席時候的感覺完全不一樣,對,我就是感覺適應不了……
前面我們的討論好像剝蔥,一層一層剝到現(xiàn)在,建成終于看清了自己的內(nèi)心:攔住他入職的就是他說的這個“感覺”。就是說,雖然建成是個不錯的年輕人,但是,在入職就業(yè)這樣的事情上,和有些年輕人一樣也在跟著感覺走,一面有遠大的抱負,一面卻讓某種不適的感覺攔住了自己入職的路。
建成的這個“感覺”,其實就是適應障礙,或者叫做適應期的心理反應。交流中,建成和家人都談到了,建成的適應能力較差,上高中,上大學,最初都鬧過不適應,是慢慢才過來的。而且,畢業(yè)后第一份工作沒幾天就辭職,其實也是不適應?,F(xiàn)在,又到了新環(huán)境,又面臨新生活,也就又出現(xiàn)了適應障礙。加之,這種不適應的感覺,與剛剛結(jié)束的當學生會主席的那種感覺形成了強烈反差,適應障礙就更明顯了,就感覺受不了了,因而,要打退堂鼓了。
但是,人的許多心理活動常常會改頭換面地表現(xiàn)出來,而掩蓋了真實的心理緣由。于是,建成的這個適應障礙,就在心理上被置換成了上面的種種所謂的理由。這種心理置換,與尋找借口不同。尋找借口,往往是故意而為,是有意識的;心理置換,往往是無意而為,是無意識的。正是因為心理置換是在潛意識里不知不覺中進行的,所以當事人自己也會被自己蒙蔽,而看不清自己的內(nèi)心。
前面的心理咨詢會話過程,就是為了幫助建成看清自己的內(nèi)心。最后,領悟后的建成自問自答:我這是因為適應困難而想逃避了?對,是逃避。對許多求詢者來說,看清了自己的內(nèi)心,怎么辦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臨別時,建成表示要把我們談的回去好好想想,自己會做出理性的選擇。最后,我們幾方面達成共識:一切交由建成自己決定,家人不再干預??吹贸?,建成的家人雖然接受了不再干預的建議,但是,那顆懸著的心卻依然沒有放下。
第二天,建成的家人打來電話說:建成最后決定不放棄入職,已經(jīng)返回了培訓學校。人常常是這樣,一旦用勇氣直面自己的心,就會勇往直前,誰也攔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