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霄羽
以前考官的批語可以笑一年
□ 黨霄羽
許廣平在上大學(xué)的時候,曾經(jīng)寫過一個考試作業(yè),名字叫《羅素的話》,交給了她的老師魯迅先生。
魯迅審稿后批道:“《羅素的話》給九十分,其中給你五分(抄工三分,末尾的議論二分),其余的八十五分都給羅素?!辈焕⑹囚斞?,或許,這句話的實(shí)際意思是說,我給了你八十八分的感情分哦。
自古至今,無論是爛到無敵的試卷,還是妙筆生花的美文,總能激發(fā)某些考官的創(chuàng)作欲。
清朝詩人張問陶在萊州主持考試,出了個題目讓考生寫“伯夷叔齊”。有個考生不知道伯夷、叔齊是兩個人的名字,把四個字拆開寫了篇文章,共分八個自然段。張問陶模仿戲文的語氣在試卷下面批道:“我的兒啊!我只知你倆在首陽山上,做了餓殺鬼,誰知你倆被一個混賬的東西,做成了一味吃不得的大炸八塊?!辈?、叔齊做的油炸單品,原料也是挺珍貴的。
明代成化年間,陳公甫、莊孔暢、章德懋三個人一起進(jìn)京參加會試,結(jié)果發(fā)榜的時候,榜單上卻獨(dú)獨(dú)沒有陳公甫的名字。大家一起去查卷子,發(fā)現(xiàn)陳的文章開頭是這樣寫的:“人各有其等,圣人等其等?!蔽恼律驳氖÷宰屓水a(chǎn)生歧義。因此考官批寫道:“若要中進(jìn)士,還須等一等?!?/p>
由于文句不通造成考官無法理解的情況還不少。紀(jì)曉嵐就曾經(jīng)給難以理解的文章寫批語道:“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眱蓚€黃鸝鳴翠柳,意思是說文章寫的是鳥語,完全不知所云;一行白鷺上青天,意思是不知道你要讓我理解到哪里去,該不是要上天吧?
康有為曾受閻錫山之托考縣官,題目是“廉吏民表”。有個考生沒讀過包拯《乞不用贓吏》中的“廉者,民之表也”這句話,以為就是類似excel表之類的東西,因此寫道:“盛矣哉,世界之表多也,有攝氏表,有華氏表,如今又有廉吏民表……”康有為批道:“今若題為‘閻錫山論’,爾必曰:‘盛矣哉,山西之山多也,有五臺山,有中條山,如今又有閻錫山也……’”看來康有為很懂冷笑話。
還有威脅老師的學(xué)生。有的孩子答不出題,就在試卷上題詩一首:“未曾提筆淚漣漣,苦讀寒窗十幾年;考官若不把我取,回家一命歸黃泉!”主考官的回復(fù)是:“未曾提筆淚漣漣——不必;苦讀寒窗十幾年——未必;考官若不把我取——勢必;回家一命歸黃泉——何必!”
清代的《堅(jiān)瓠集》里記載一個故事,某次考試要考生圍繞“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寫篇文章。有個秀才寫道:“一代一代又一代?!边@是地地道道的白話文,形同兒戲。因此考官李宗師批道“二等二等再二等”,把該考生定為六等。按照明清的“六等黜陟法”,這秀才回到鄉(xiāng)里也當(dāng)不成秀才了。考試有風(fēng)險(xiǎn),玩笑須謹(jǐn)慎!
考官若是覺得一份卷子好,也是不吝筆墨,極力夸贊,完全不顧考生可能會產(chǎn)生驕傲的情緒。一位姓彭的考官夸獎考生的文章寫得好,把其他人的文章都比作蟲子的嗡嗡聲:“蓋腰鼓百面, 以破蟋蟀之鳴、蒼蠅之聲者也?!辈贿^這位考生也只得了十八名而已。不知道排在他前面的那些考生看了這句評語該做何感想。
還有更厲害的,梁啟超會試的時候,考官李文田很欣賞他,而其他考官不喜歡他。李文田力爭,在試卷上引用了張籍的“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這句詩作為批語,可見李文田對梁啟超言辭有多么柔軟了。
清朝時,閱卷老師特別注重考生的書法。龔自珍的字書寫潦草,因此只在會試?yán)锩嫒〉昧巳资琶某煽?。龔自珍看到這個分?jǐn)?shù)很生氣,就把女兒、老婆、小妾、婢女統(tǒng)統(tǒng)叫來,讓她們做一件事——練字!別的字體不準(zhǔn)練,就練科舉考試用的那種館閣體!從此之后,只要談到科舉,他就理直氣壯地對朋友說:“吾家婦人無一不可入翰林。”
還有的考生給自己寫評語,這恐怕是歷史上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脊俣劈S裳請考生尹樞主持了考試,尹樞選了不少人,考生都心悅誠服。最后,還差一個狀元沒選。尹樞哈哈一笑,說:“狀元非老夫不可?!逼渌艘捕纪?。就這樣,尹樞成了歷史上唯一一個把自己評為狀元的考生,這種事也只有唐朝人辦得出來。
(摘自《字媒體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