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剛入園常見的問題很多,諸如不敢上廁所、怕老師、不愿吃飯、爭搶玩具、哭鬧不停等。那么,作為家長應如何應對孩子入園的這些常見問題呢?
問題一:孩子不愿意去幼兒園,家長如何應對?
入園前家長可帶孩子先參觀幼兒園,熟悉一下幼兒園的環(huán)境。告訴孩子幼兒園里有許多小朋友,是大家一起做游戲、唱歌、聽故事的地方;在這里可以遇到更多的伙伴、玩更有趣的游戲、聽好聽的故事等等,幼兒園的老師會很好地照顧寶寶的。總之,在孩子入園前家長一定要給孩子正面積極地引導,而不是在孩子犯錯不聽話時恐嚇、嚇唬,有的家長會在孩子不按自己意愿行事時,說“再不聽話把你送幼兒園”“誰誰是老師,你再不這樣做,人家就來啦”等恐嚇的話。這樣只會讓孩子在沒入園時就對幼兒園及老師有害怕恐懼的心理。
問題二:孩子怕老師,家長如何應對?
孩子入園前家長要教孩子及時表達自己的想法,如上廁所、喝水、被小朋友欺負等,要讓孩子敢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訴老師或者旁邊的小伙伴。在園里特別是小班,老師會在固定的時間帶孩子上廁所,其他時間孩子如果需要上廁所一定要敢于說出來,老師一定會讓孩子去的,因為幼兒園不限制上廁所時間。
如果家長沒有在家中提前給孩子植入幼兒園、老師的負面印象,不曾拿老師出來嚇唬過孩子,3歲的孩子是不會害怕老師的。
問題三:孩子不愿意吃飯,家長如何應對?
對于這個問題家長不用過于擔心,因為環(huán)境的改變、吃飯習慣、盛飯方式、口味不同等等,孩子一時不習慣,不愿吃飯,或因為離開家傷心而一時不愿就餐很正常。但孩子適應能力較強,他們會很快喜歡上這種用集體式小碗,集體吃飯的方式。如果有個別孩子在上一頓沒有好好吃飯,幼兒園在中午、下午都有一個簡單的加點,比如水果或小面包等,家長完全不用擔心孩子餓著,而應在家教育引導孩子和小朋友們一起就餐,適應新的生活環(huán)境、新的生活方式。
問題四:孩子爭搶玩具,家長如何應對?
孩子入園后其實就是從家庭步入社會的第一小步,社會性開始逐漸表現(xiàn)出來,爭搶玩具是孩子開始和他人交往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我們要慢慢地告訴孩子好東西要分享,或者讓孩子學會規(guī)則,學會等待,別人不玩了我們再玩。剛入園的孩子可能會有“我看見的就是我的”等此類意識,這個很正常,隨著和別人交往時間久了,他們會慢慢長大,會樹立規(guī)則意識,學會合作分享。
問題五:孩子哭鬧不停,家長如何應對?
孩子之所以哭鬧,是因為孩子自己的心愿沒達成。作為家長,切不可粗暴予以制止,應冷靜分析孩子哭鬧的原因,才能運用正確的方法應對。
(1)孩子的無理取鬧。譬如:提過分的要求,要玩具、零食或不讓玩手機就不吃飯等等,遇到此類情況,家長一定要有堅定不移的處理標準和態(tài)度。首先要給孩子講清楚父母不答應他的原因,然后采取冷處理或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切忌一味遷就。
(2)孩子的分離焦慮。有的孩子在和親近的人分開時,會表現(xiàn)得極不情愿,甚至會用不停地哭鬧以示抗議。這種情況下,家長一定要和孩子說明父母要去干什么,為什么會和孩子分開,然后告訴孩子確切的回來時間,并且一定要履行承諾,準時或提前到幼兒園接孩子。與孩子分開和見面的時候,家長能夠輕輕地擁抱、親吻孩子會更好。
(3)孩子的無事生非。當孩子的表現(xiàn)比較反常,稍不如意就哭鬧或是無理由地發(fā)脾氣時,父母首先要觀察孩子是不是不舒服或者想要睡覺等等,排除了生理原因后再對癥下藥。
總之,新入園孩子有很多的不適應,有的適應新環(huán)境能力強,有的弱。但只要家長心態(tài)平和,多和老師溝通,孩子很快就會結交新的小朋友,度過分離焦慮期,適應幼兒園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