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田 黃安平
(九江學院 江西·九江 332005)
從《紫色》談黑人社會的倫理回歸之路
范小田 黃安平
(九江學院 江西·九江 332005)
從文學倫理學角度對艾莉絲·沃克的《紫色》進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讀,對白人統(tǒng)治下黑人社會倫理觀的形成和轉變進行探索,進而實現(xiàn)對黑人文化重構的介入,希望能夠為黑人社會倫理回歸提供相應的理論參照和精神引導。
艾莉絲·沃克;《紫色》;黑人社會;倫理回歸
艾莉絲·沃克是當代國際上影響力最顯著的黑人女作家之一,其在創(chuàng)作中用筆作為重要的武器,對黑人社會現(xiàn)狀進行揭示,希望能夠借助小說啟發(fā)黑人自覺捍衛(wèi)自身合法權利,走出社會歷史限制的桎梏,實現(xiàn)對黑人社會文化的復興。在艾莉絲·沃克的代表小說中,《紫色》就是對黑人社會倫理思想進行揭示的典型代表作品,在這部小說中,艾莉絲·沃克引導社會上的黑人擺脫白人思想價值觀的束縛,尋求倫理回歸之路,在社會上產(chǎn)生了較為深刻的影響。對《紫色》小說作品進行研究和解讀,能夠對當前美國黑人社會的發(fā)展情況形成更為明確的認識,并通過系統(tǒng)的研究和分析為黑人理論回歸的探索提供相應的理論指導。
艾莉絲·沃克的代表作《紫色》以書信體為主要格式,將美國一位普通的黑人女性西利的人生經(jīng)歷作為情感主線,以西利為代表對美國南方黑人社會上黑人女性的悲慘生活狀態(tài)加以反映,希望能夠引導黑人社會探索倫理回歸,實現(xiàn)對黑人和諧生存環(huán)境的構建。在艾莉絲·沃克的筆下,西利是當時美國社會上廣大黑人群體中女性的典型代表人物,西利在成長過程中與周圍人產(chǎn)生的倫理觀變化正是當時美國黑人社會倫理回歸的縮影。艾莉絲·沃克在《紫色》中刻畫了黑人女性的精神狀態(tài),因此作品表現(xiàn)出強烈的黑人婦女主義色彩,指出黑人婦女主義者應該力求男女性在社會、全民族范圍內(nèi)生存狀態(tài)和精神世界的完整性。長時間以來,由于民族歧視一直是世界上的焦點問題,因此《紫色》也被世界文學評論家和批評家從多角度對問題進行研究和解讀,并且將研究視角集中到黑人女性群體的精神缺失和倫理異化問題上,艾莉絲·沃克在小說中希望借助對黑人女性生活狀況的直觀描述探索黑人社會生存狀況,特別是女性群體精神缺失和倫理異化的事實,促使黑人社會中的人也能夠樹立正確的倫理價值觀,共同構建黑人社會的中心思想,有效促進黑人社會的良性發(fā)展。
《紫色》對黑人社會倫理異化問題進行解讀,探索倫理回歸問題,希望能夠為黑人社會倫理回歸指明發(fā)展方向,促進黑人社會的良性發(fā)展。
(一)黑人社會倫理異化的形成
在文學倫理學的研究體系中,倫理觀方面的思想是較為重要的研究內(nèi)容,其主要指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對社會體系的構建,對人與人之間所存在的特殊倫理關系進行合理的架構,并結合社會實際情況對社會秩序加以確定。從文學作品分析和詮釋角度進行研究,倫理價值觀的主要思想就是對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進行解讀,并對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思想道德觀念的確定以及各種社會秩序和規(guī)范的確定等[1]。在艾莉絲·沃克的筆下,美國黑人社會在發(fā)展和演進過程中,長期受到白人種族歧視觀念的壓迫,黑人群體的思想觀念發(fā)生一定的變化,經(jīng)過長時間的社會建設和傳承,逐步形成了特殊的倫理關系和倫理秩序,特別是黑人社會中的黑人女性群體,她們在生活中所受到的思想壓迫和身體迫害更為嚴重,主要包含黑人男性和白人男性群體的雙重壓迫,并且種族歧視和性別歧視的思想觀念導致黑人婦女的生活異常艱難,對黑人社會的良性發(fā)展也產(chǎn)生了一定的不良影響。
黑人社會倫理價值觀異化問題的出現(xiàn)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種族歧視方面的深刻社會歷史原因。一方面,美國社會中的白人群體對黑人的精神壓迫是造成黑人社會出現(xiàn)倫理異化問題的最主要因素,并且由于黑人群體長時間受到白人種族歧視思想和白人價值觀的限制,黑人群體中部分思想不堅定的人開始將白人思想價值觀作為生活標準,宗教信仰也隨著白人群體發(fā)生了變化,所信仰的上帝是白人的形象,在宗教信仰的作用下,黑人社會的思想價值觀念受到完全的禁錮,黑人社會整體倫理價值發(fā)生異化現(xiàn)象,在倫理秩序層面也被白人社會所控制。另一方面,受到白人種族歧視的影響,黑人男性逐漸喪失了作為男性群體的自尊和自信,并且為了尋求精神上的宣泄,將被壓迫和被統(tǒng)治的思想轉移到壓迫女性群體上,希望借助壓迫女性重新獲得生活的自尊。受此影響,黑人社會中的女性受到白人社會思想價值和黑人社會男性群體的壓迫,承受身心雙重傷害,在身體和精神層面上受到極大的限制和約束,并且長時間以后,黑人女性群體逐漸默認了自己的社會地位,社會倫理觀也呈現(xiàn)出明顯異化的現(xiàn)象[2]。在小說《紫色》中,小說主人公西利在生活中任勞任怨,從來沒有為爭取自己的權利而斗爭,只求能夠穩(wěn)定的生存,其思想受到極大的限制。此外,異化的倫理思想在社會上世代相傳,黑人社會中的青少年群體在成人言傳身教的影響下也逐漸樹立了異化后的倫理價值觀念,在生活中維護既定的傳統(tǒng)社會秩序,導致黑人社會中倫理異化問題日益嚴重,甚至根深蒂固為特定的社會準則。艾莉絲·沃克在小說中希望借助小說的主題思想引發(fā)黑人社會同胞的深思和反省,讓他們真正認識到錯誤的倫理觀念所產(chǎn)生的不良影響,進而探索社會倫理觀的回歸,真正追尋自由、平等、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
(二)黑人社會的倫理回歸
艾莉絲·沃克《紫色》小說中主人公倫理觀隨著其成長不斷發(fā)生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美國黑人社會中理論回歸的歷程和黑人社會的良性發(fā)展。艾莉絲·沃克在小說中融入先進的民族主義思想,通過對“莎格、索菲亞”等具有代表性的個性新女性形象進行塑造,呼吁黑人同胞擺脫自身思想認識的束縛,從而真正探索倫理回歸的發(fā)展方向,讓更多的黑人能夠為民族解放事業(yè)的發(fā)展而堅持和奮斗,以期可以全面推進黑人社會在當前社會背景下取得良好的發(fā)展成效[3]。在小說中,艾莉絲·沃克所塑造的新女性敢于否定當前社會不合理的思想價值觀念,追求自由、解放和平等,并在生活中感化和影響了黑人社會中的其他人,在女主人公的不斷努力和探索中,美國社會上禁錮黑人思想的白人傳統(tǒng)價值觀逐漸弱化,最終土崩瓦解,整個黑人社會日漸認識到自身思想認識層面的異化問題,真正踏上倫理回歸發(fā)展道路。
在《紫色》小說中,莎格是黑人社會中新女性群體的典型代表,其追求獨立、平等和自由,思想開放,受到莎格成長經(jīng)歷和思想觀念的影響,小說的女主人公西利日漸轉變了保守思想,開始追求自由和解放,如西利在莎格的支持和鼓勵下穿上男士長褲,就是其突破自身傳統(tǒng)思想價值觀念束縛,這不僅表現(xiàn)出其思想的解放,也是其向當時社會上處于統(tǒng)治地位的“父權制”提出挑戰(zhàn)的最直觀反映[4]。同時,在莎格的影響下,主人公西利最終放棄對上帝的信仰,與莎格一同信仰泛靈論。泛靈論即堅持萬物有靈的思想,具有濃郁的黑人文化色彩,西利在生活中放棄對上帝的信仰,不僅是其信仰方面做出的改變,更是其在思想意識層面摒棄白人傳統(tǒng)價值觀的束縛,重新追尋黑人傳統(tǒng)文化以尋求精神層面的解放。在西利不斷成長和成熟的過程中,其思想價值觀念從錯誤走向正確,最終其離開束縛她的家,與莎格一起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世界。
在小說中,耐蒂倫理觀回歸與其在非洲社會的掙扎生活存在緊密的聯(lián)系,在逃跑到非洲社會并艱難掙扎生存期間,其眼界不斷開闊,對黑人社會的發(fā)展歷史形成了更為深刻的了解,并且肯定了美洲黑人是非洲黑人轉賣給殖民者后在美洲社會上生存和繁衍的事實,而文化知識的學習和思想理論的日漸豐富促使耐蒂逐步探索思想的解放,真正突破了傳統(tǒng)倫理觀的束縛,為自己作為黑人感到驕傲和自豪。由此可見,艾莉絲·沃克希望黑人能夠正視自己的膚色、正視自己的身份,以期可以有效激活黑人群體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在艾莉絲·沃克小說中,黑人社會整體呈現(xiàn)出的倫理回歸不僅在黑人婦女倫理觀的常態(tài)化發(fā)展方面有所表現(xiàn),也與黑人男性思想認識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認識的扭轉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紫色》小說中各個主要人物在成長和日漸成熟的過程中都表現(xiàn)出倫理觀的回歸,并且在正常社會秩序的作用下日漸告別不幸,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對小說進行綜合分析,小說中某某先生的改變就是其中較為典型的代表,在西利離家出走開始尋求獨立的生活后,某某先生也擺脫了父權制腐朽思想的限制,思想的自由度日漸提高,不再尋求上帝的信仰和上帝的主宰,而是挖掘自身愛好,并做起針線活這種在黑人社會上只能由女性所做的家務活,在倫理觀轉變的同時他也真正獲得了新生,“第一次像個正常男人那樣生活在世界上”,感受到生活的真諦和生活最本真的價值[5]。在艾莉絲·沃克筆下,某某先生是傳統(tǒng)黑人男性的縮影,其倫理觀的回歸也能夠引發(fā)黑人社會男性群體對自身精神狀態(tài)的反思,進而促使男性群體也能夠重新尋找倫理觀的回歸,探索精神世界的完整,在實現(xiàn)個人發(fā)展的同時也促進黑人社會的整體性發(fā)展。
在艾莉絲·沃克小說《紫色》中,其將美國社會上普通黑人女性的生存經(jīng)歷為主要線索,揭露了異化倫理所產(chǎn)生的不良影響以及對黑人社會造成的危害,進而讓人認識到黑人社會整體回歸的重要性,啟發(fā)和引導黑人同胞能夠自覺探索倫理價值觀的回歸,為黑人社會的發(fā)展指明發(fā)展方向。可見對《紫色》小說的深刻思想內(nèi)涵進行深入的挖掘,能夠對黑人社會的整體倫理價值觀形成系統(tǒng)的認識,真正呼吁黑人同胞逐步樹立正確的倫理價值觀,重新構建平等的黑人社會基本訴求,有效促進黑人社會的和諧發(fā)展。
綜上所述,艾莉絲·沃克的《紫色》對黑人社會倫理異化問題進行了深刻的揭示和反映,艾莉絲·沃克由此引發(fā)黑人同胞的反思,希望能夠以此文化引導促進黑人同胞精神意識的覺醒,有效推動黑人社會的倫理回歸,讓黑人能重新過上幸福的生活。所以對艾莉絲·沃克的《紫色》進行研究和分析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能夠為當前世界上種族歧視問題的研究提供相應的參照,為正確處理種族歧視問題提供相應的支持和借鑒。
[1]陳晶.從《紫色》看黑人社會的倫理回歸之路[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2):147-148.
[2]葉美玉.生態(tài)女性主義視角下的《紫色》[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4.
[3]余秋蘭.社會歧視下美國黑人女性的生存智慧——艾麗斯·沃克的《紫色》體現(xiàn)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J].學術界,2015(3):149-158.
[4]馮麗君,何圓.《紫色》中獨特的成長領路人——黑人女同胞[J].商洛學院學報,2014,28(3):47-49,96.
[5]賀潔.《紫色》中新現(xiàn)實主義和黑人民族主義的建構[D].安徽大學,2014.
責任編輯:徐向陽
審稿人:于吉瑞
I106.4
A
1009-8534(2017)04-0032-02
范小田,九江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