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留壩張良廟與張良之關系考論

        2017-04-13 07:58:01

        史 繼 東

        (陜西理工大學 文學院, 陜西 漢中 723000)

        留壩張良廟與張良之關系考論

        史 繼 東

        (陜西理工大學 文學院, 陜西 漢中 723000)

        位于陜西省留壩縣的張良廟,歷來被認為是張良晚年隱居辟谷之地。然而歷史證明張良并未在此隱居,也沒有來過留壩。位于山頂?shù)膹埩祭蠌R很可能是三國張魯所修建的天師堂,并不是專門祭祀張良的。今天的“漢張留侯祠”乃清康熙年間的滕天綬所修建,后經(jīng)數(shù)次翻修擴建。關于張良的紀念性建筑與遺跡在全國較少且分散,而陜西留壩的張良廟不僅專為祭祀、紀念張良而建,而且集中反映了張良傳奇的一生與高潔飄逸的道家人格理想。紫柏山的自然環(huán)境與張良廟相映成趣、渾融一體。這使張良廟突破了張良這一范疇,而具有了更為廣闊而永恒的歷史與哲學意義。

        留壩張良廟; 張良; 紫柏山; 天師堂

        在陜西省留壩縣城北十五公里,秦嶺西南麓紫柏山下,有一座張良廟,祭祀的就是鼎鼎大名的漢初三杰之一——留侯張良。此廟在道教中享有盛名,被譽為“全國道教十大洞天之三”、“西城太玄極真洞天”。張良的一生極具傳奇色彩,輔佐劉邦開漢家四百年基業(yè),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全始全終。其人生經(jīng)歷成為歷代士人理想化的人生模式,受到后世的敬仰與贊頌。而紫柏山山清水秀、風景如畫,尤其夏天,清逸涼爽,是避暑勝地。這兩方面的相得益彰使得張良廟一年四季游人如織,香火極旺。

        這座張良廟為什么會修建于此呢?《續(xù)修陜西通志稿》載:“留侯張子房辟谷處,在(留壩)紫柏山,有碑?!盵1]《漢中府志》載:“紫柏山,(留壩廳)西北五十里,層巒聳秀,古柏陰森,山頂暨山椒均有留侯祠,相傳張子房辟谷于此?!盵2]161清同治《留壩廳志》載:“山麓有碑亭寺,不知何時某立碣于寺前,曰‘漢留侯張子房先生辟谷處?!盵2]162據(jù)上述資料的記載,留壩紫柏山是張良晚年遠離朝廷,歸隱辟谷之地。再加上張良被封留侯,此處又名留壩,又有寺、有廟、有碑、有記載、有傳說。因此,更加使人堅信這些材料的說法,然而歷史事實恐不是如此。揭開這一事實真相的關鍵在于弄清張良晚年是否遠離朝廷、隱居山林。對此最為權威的資料當然是《史記·留侯世家》與《漢書·張良傳》。

        留侯從上擊代,出奇計馬邑下,及立蕭何相國……留侯乃稱曰:“家世相韓,及韓滅,不愛萬金之資,為韓報仇強秦,天下振動。今以三寸舌為帝者師,封萬戶,位列侯,此布衣之極,于良足矣。愿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游耳?!蹦藢W辟谷,道引輕身。會高帝崩,呂后德留侯,乃強食之,曰:“人生一世間,如白駒過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強聽而食。后八年卒,謚為文成侯。子不疑代侯?!妒酚洝ち艉钍兰摇穂3]1594

        《漢書》所載基本與此相同。這段文字雖被安排在張良傳記的最后,但很明顯,這是一段補敘。張良從高祖平陳豨在漢十年(公元前197年),蕭何被封相國在漢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次年,劉邦去世,張良的這番話就是在此期間所說。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愿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游耳”。好像張良從此就遠離朝廷,離家出走歸隱山林了。但其實這只是張良的愿望罷了,他并沒有這么做。所謂辟谷、導引輕身,也不過是不吃五谷雜糧,屈伸手足、鍛煉身體罷了,根本不用離家。更何況張良在說了這番話之后,并沒有出走。“漢十二年(公元前195年),上從擊破布軍歸,疾益甚,愈欲易太子。留侯諫,不聽,因疾不視事”[3]1592。很明顯,就在張良說從赤松子游的第二年,他還在長安,參與國家大事。因此,至少在公元前195年之前,張良是沒有離家遠游的。

        此后八年,在《留侯世家》以及《漢書·張良傳》中都沒有了關于張良的任何記載。然而在《史記》其他篇章我們還能發(fā)現(xiàn)一些線索。據(jù)《史記·齊悼王世家》載:“于是齊哀王遺諸侯王書曰:‘高帝平定天下,王諸子弟,悼惠王于齊。悼惠王薨,惠帝使留侯張良立臣為齊王?!盵3]1562據(jù)《史記·漢興以來諸侯年表》載齊悼王去世在孝惠六年,齊哀王元年當孝惠七年,由此可見,在孝惠七年,張良還曾作為朝廷使臣立齊悼王之子劉襄為齊王,他還在朝廷而沒有隱居。

        至此以后,《史記》和《漢書》中便沒有了關于張良的直接記載,直至高后二年去世①。這兩年空白時間給了小說家們很好的想象空間。張良遠游,甚至羽化登仙的故事便層出不窮地應運而生了。僅在陜南,除留壩外,張良辟谷讀書的地方尚有數(shù)處之多,像旬陽的“子房觀”、城固的“子房山”及洋縣的“子房山”,據(jù)各自縣志的相關記載,都傳為張良辟谷讀書處。此外,山西省襄汾縣龜山上亦有“張良廟”,據(jù)該縣縣志所載亦為張良辟谷處②。那么這兩年,張良真的離家辟谷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史記·呂太后本紀》中有一段關于張良之子張辟彊的記載:

        ①關于張良的卒年,《史記》載為高后二年,而《漢書·張良傳》則作漢惠六年,王先謙《漢書補注》只點明了兩書差異,并沒有作考證說明。由于材料缺乏,司馬遷離張良較班固為近,因此本文暫從《史記》。

        ②《襄陵縣志》(民國八年版)記載“留侯祠在龜山上……少石山在龜山后,為子房辟谷處,旁有黃石祠”。

        七年秋八月戊寅,孝惠帝崩。發(fā)喪,太后哭,泣不下。留侯子張辟彊為侍中,年十五,謂丞相曰:“太后獨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辟彊曰:“帝毋壯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請拜呂臺、呂產(chǎn)、呂祿為將,將兵居南北軍,及諸呂皆入宮,居中用事,如此則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脫禍矣。”丞相乃如辟彊計。太后說,其哭乃哀。呂氏權由此起。[3]275

        張辟彊在《史記》中凡兩見,另一處是《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上崩,大臣用張辟彊計,呂氏權重,以呂臺為呂王?!盵3]945而《漢書》中則只《外戚傳》一見,為同一事件??梢姶撕笏]有突出的政治才能及出色表現(xiàn),更何況他當時年止十五,官只是未入流的侍中,竟能如此洞徹朝局,對呂后心思的揣測更是入木三分,竟然讓久居官場,熟諳為官之道,圓滑世故的陳平言聽計從,這不能不讓人懷疑。因此,在漢代就有人對此提出疑惑,揚雄在《法言》中說:“或問甘羅之悟呂不韋,張辟彊之覺平、勃,皆以十二齡,茂、良乎?”[4]30認為幕后出主意的其實是張良。徐禎卿更是注意到了其中的春秋書法:“書留侯子,惜留侯也?!盵5]215他們的懷疑是有一定道理的。那么張良為什么要讓自己的兒子替自己向陳平獻策呢,這要從張良政治立場的轉變說起,我們先看下面一段記載:

        呂后乃使建成侯呂澤劫留侯,曰:“君常為上謀臣,今上欲易太子,君安得高枕而臥乎?”留侯曰:“始上數(shù)在困急之中,幸用臣策。今天下安定,以愛欲易太子,骨肉之間,雖臣等百余人何益。”呂澤強要曰:“為我畫計。 ”[3]1591

        我們若考察張良的政治態(tài)度就會發(fā)現(xiàn),如果說張良在劉邦易太子事件之前都是被動出主意的話,那么在為呂后出主意請商山四皓之后,他就主動地靠近呂后及太子,處處為太子謀劃了。如漢十一年,黥布反,劉邦帶病將兵而東,此時臥病在床的張良一反常態(tài),“自強起”,利用送劉邦出征的機會說服劉邦“令太子為將軍,監(jiān)關中兵”[3]1593。并被劉邦任命為太子少傅。劉邦平定黥布回朝,自己也身受重傷,危在旦夕,就更加想更換太子。而此時“留侯諫,不聽,因疾不視事”,更是主動勸諫。在勸諫無果之下雖因疾不視事,但暗中卻安排計策,使商山四皓隨太子一同出現(xiàn)在劉邦的面前,從而徹底打消了劉邦更換太子的心思??梢哉f,劉盈能順利登上帝位,繼而呂后能以太后的身份執(zhí)掌朝政,張良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因此才有呂后的“德留侯”,所以,當張良要辟谷時,呂后極力反對,張良只好作罷。呂后對張良萬分感激。如何感激呢,在呂后看來當然是在京城享受無上的榮華富貴。連辟谷都不允許,張良要徹底離京歸隱,呂后怎么可能同意呢?因此,此時張良最大的可能就是居住在京城。公元前187年,孝惠帝去世,呂后與陳平、周勃為代表的漢初功臣之間的矛盾便重新浮現(xiàn)。張良十分了解呂后的剛毅與手段,為維護自己的權力地位,對漢初功臣集團下手恐怕已是箭在弦上,因此才有“太后哭,泣不下”。所以張良讓其子向陳平獻計,通過尊榮諸呂的方式平息了這場危機,可謂顯示出了超人的洞察力。至于為何不親自說出,在于張良一直以帝王師自居,所獻計策的對象只能是劉邦或者是呂后,他是不大可能直接向陳平獻策的,因此才讓張辟彊代自己獻策。而陳平對此當然心領神會,知道此計出于張良,當然也就欣然接受了。由此看來,至少張良在公元前187年尚在京城,而此年離他去世只有一年時間了。

        另外,張良晚年體弱多病,身體狀況不允許他長途跋涉到數(shù)百里之外的地方隱居?!妒酚洝ち艉钍兰摇穼Υ瞬恢挂淮蔚赜涊d。

        張良多病,未嘗特將也,常為畫策臣,時時從漢王。[3]1588(漢三年以前)

        留侯從入關。留侯性多病,即道引不食谷,杜門不出歲余。[3]1591(漢五年)

        留侯病……上曰:“子房雖病,強臥而傅太子?!盵3]1593(漢十一年)

        雖然按照韓兆琦的解釋,留侯杜門不出歲余是有政治原因的,那就是劉邦的誅殺功臣。然而張良本身多病也是不爭的事實。那么他怎么可能在自己人生最后的兩年,拖著久病的身體,翻越秦嶺,來到留壩隱居呢?而山西省襄汾縣離西安近八百里,可能性就更小了。此外,張良死于呂后二年,賜葬長陵,是有明確記載的。宋人宋敏求《長安志》卷十三載:“張良墓在(咸陽)縣東北三十六里,留侯陪葬長陵,與高祖陵相去五里?!盵6]97元人駱天驤《類編長安志》卷八《山嶺冢墓》亦載:“張良墓在咸陽縣東北三十六里?!艉钆阍衢L陵,與高祖陵相去五里?!盵7]547看來,張良在晚年一直居住在長安,并沒有隱居他鄉(xiāng),羽化飛升就更是無稽之談了。因此,留壩的張良廟并非張良晚年隱居辟谷之地,張良恐怕也從來沒有到過留壩紫柏山?!读魤螐d志》云:“豈知侯初從漢王至褒中時未曾辟谷,其功成辟谷,為呂后強食而卒,不聞遠居深山在七八百里外。《華陽國志》《水經(jīng)注》《太平寰宇記》諸書皆好奇,往往載神仙之事,而于此山皆不云留侯曾居是,此說乃起自近代也。”[2]162這段話不僅否定了留壩的張良廟是張良的辟谷之處,同時也否定了其他號稱張良辟谷之地的說法??滴醭幾拇笮皖悤豆沤駡D書集成·漢中府》載:“紫柏山,在(鳳縣)縣南一百三十里高峻,多出紫柏,上有七十二洞,異人多隱于此,盛夏凝冰不消”“紫關嶺,在(鳳縣)縣南一百五十里,形勢峻險,為虎狼藪,故設關于下?!币餐瑯記]有提及張良廟。若我們翻閱明嘉靖《漢中府志》、清康熙《漢南郡志》,以及康熙前歷代文人政要詠頌漢中山水古跡的詩文,也沒有關于張良廟的記載及詠頌。由此看來,此處為張良辟谷隱居處的說法是靠不住的。

        既然張良一生從來沒有來過留壩,更不曾在此隱居辟谷,那么在留壩為何會有這座“漢張留侯祠”呢?據(jù)《留壩廳志》載:

        《水經(jīng)注》云:“沔水西山上有張?zhí)鞄熖谩薄瓘執(zhí)鞄熣撸瑵h張魯所立,魯祖陵父衡,皆造作道書以惑巴漢之民,謂之天師道。民奉其道必祀天師堂,所祀不知何神,以意度之,殆留侯也。《道藏》有《張?zhí)鞄熓兰摇钒司?,其始祖為留侯,九傳而至張陵。天師之名自陵起。陵既以鬼道惑人而托諸留侯傳至其孫,必率奉道之人祀其先祖,而立留侯主于天師堂中,亦自然之事也。子房山、留侯洞與此山之留侯廟蓋皆漢代天師堂之遺跡,后人不得其有廟之故,遂鑿為辟谷之說,訛以傳訛,無人是正。[2]162

        《道書》又言“巴漢間天師堂數(shù)百所,是時凡奉道之地皆立天師堂,其存于今者惟此三處耳”。張陵最初在西蜀鶴鳴山創(chuàng)立五斗米教,并建立二十四治,即二十四教區(qū),尤其以川西北和陜南最為密集。僅在漢中郡就有浕口治、后城治、公慕治三個教區(qū),有一定的群眾基礎。張陵的九世祖據(jù)《道藏·張?zhí)鞄熓兰摇份d,就是留侯張良。而張良與道家的關系非常密切,他晚年羽化飛升成仙的故事又廣為流傳。因此,無論張良與張道陵的關系是否如《道藏》所言,假托留侯之名進行傳道設教對于張道陵來說都是極為有利的。因此在他所建的天師堂中供有張良的神主,應是理所應當?shù)?。而張陵之孫張魯以五斗米教統(tǒng)治巴、漢一帶更長達三十多年,可以說這一時期是五斗米教最為繁盛的時期。史稱“民夷便樂之”,朝廷“力不能征”[8]198。張魯在此遍建天師堂,供奉其祖張陵張?zhí)鞄煹耐瑫r,亦立張良之神主于堂上。當時,巴漢間天師堂有數(shù)百所,后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天師道在此地逐漸衰落,向北發(fā)展,這些天師堂也逐漸破敗。后人見廟內有張良之牌位,不解其意,便以訛傳訛,誤以為是張良當時辟谷隱居之處,因此洋縣、城固等地都發(fā)現(xiàn)了相類似的張良牌位,從而形成了在陜南有多處張良隱居辟谷遺跡的現(xiàn)象。由此看來,此廟最初并不是專為祭祀張良而建,而是一座供五斗米教信徒所參拜的天師堂,最初建在山頂,與張良的關系并不大。

        那么從什么時候起,此廟被認為專為祭祀張良而建呢?在隋唐時期,這種說法還沒有出現(xiàn)。明末漢中進士李一鰲在《紫柏山免糧記碑》說:“隋唐來古廟棋列,名與五臺、蓬峨并崇。盛於宋,極於明,頭陀猬集,鐸誦四聞??N紳游士過必登,登必覽,遍數(shù)日徘徊不忍去。云棧奇概,此稱絕勝。”[9]190據(jù)此,此廟之所以聞名,并不是它和張良的關系,而是因為古廟眾多,山景奇絕。道光十五年《留壩廳志》中有一篇《留侯廟碑記》,是康熙二十二年(1683)漢中知府滕天綬所作,詳細記載了該廟的建修緣由:

        余承乏守漢中八年矣。庚午、辛未、壬申旱荒,奉督撫命,運漢米入西安, 以濟兵餉。北出云棧,過紫柏山山麓,石碑上書曰:漢留侯張子房先生辟谷處。余望山遙拜,遂假寐山中。夢三人皆黃冠野服,儀貌奇古。余迎而揖之坐,問其姓名。……一人不言,其二人曰:此即“功成身退”四字君,當諦思。余乃下拜,三人忽不見,余亦夢覺,但見紫柏嵯峨,白云繚繞而已。余坐憶夢,其一人為子房無疑。其二人倘所謂黃石公、赤松子非也夫?……余生平景仰子房之品,并企慕赤松、黃石之高風,今乃夢寐見之,故建立廟貌,以祀三先生,而概論其道書之。

        這段文字中提到了紫柏山麓下的石碑,上書:“漢留侯張子房先生辟谷處。”這塊石碑何時所立已不可考了,今天所見已不是原碑,而是道光元年程春海侍郎書。據(jù)滕天綬所說,他建此廟的原因是因為在山麓下假寐,偶做一夢,夢見張良及黃石公、赤松子。此事的真實性當然已無從考證,但他仰慕張良之高風,過此見到石碑,深有感觸,為瞻仰張良而建此廟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因此,便有了今天的“漢張留侯祠”,而山頂?shù)奈彘g廟宇被稱作了張良老廟。至此,無論是山頂?shù)睦蠌R,還是山麓新建的廟宇都和張良有了直接的聯(lián)系,變成了專門祭祀張良的廟宇。此后又有觀察豐紳、太守嚴如熤等相繼修理,“道人陳松石復兼并碑亭寺(當是趙貞吉詩碑)基地,增修祠宇、客舍,筑亭鑿池,培以花木,往來行人必游覽焉。于是留侯廟之名益著,而題詠者遂以為侯辟谷于此也”[2]245。今天所見廟中碑文大多如此,于是張良在此辟谷讀書的說法便廣為流傳,為世人所接受了。

        地方志可以說是研究本地歷史文化的活化石,有極高的歷史價值。然而關于本地的歷史名人、名勝,它往往載錄雜聞傳說,但不作考證。其目的在廣人所聞的同時,恐怕也有故意抬高本地地位和擴大本地影響的因素。我們對此要采取審慎的態(tài)度,不能一概信之。在這一點上,《留壩縣志》堪稱楷模。本來,張良廟為張良隱居辟谷之地的觀點已廣為流傳,得到認同,并因此使得紫柏山和留壩名聲日遠。但它卻能對此客觀分析,從而推翻這一有利于本地的傳聞,這實在是難能可貴的。

        通過以上考證我們可以大體得出以下結論:位于紫柏山山頂?shù)膹R宇很可能是三國張魯所建的天師堂,目的在于傳教而非祭祀張良,張良亦并未在此辟谷隱居。廟臺子的“漢張留侯祠”乃是康熙年間滕天綬所修建。經(jīng)后人數(shù)次擴建翻修,遂成今天的規(guī)模。既然留侯廟并不是張良的遺跡,那是否就降低了留壩張良廟的價值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即便張良從未到過留壩,更不曾在紫柏山隱居,但留侯廟仍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和歷史價值。

        首先,留壩“張良廟”是目前所知的有關張良紀念性建筑中保存最完整、規(guī)模最大的一座祠廟。由于張良淡泊名利、功成身退,《史記》《漢書》等資料對其行跡記述簡略。因此,關于他的遺跡與紀念性建筑較之同為漢初三杰的蕭何、韓信要少很多。比如張良的故里在哪,現(xiàn)在都不能確定,有河南襄城、山西屯留、山西襄汾、安徽亳縣、河南郟縣等觀點。而這些地方有關張良的遺跡或者出于傳說,或者已被歷史淹沒,所遺留下來大多是星點痕跡,不成規(guī)模。有關張良的墓地大多也都是象征性的,而非真實的墓地。有關張良的祠廟,全國雖有很多,但大多破敗不堪。其中最為集中的除留壩外,要數(shù)張良的食邑之地留(今江蘇沛縣南)。留地的祠廟大約在漢代就有了,但到唐代晚期,就已經(jīng)年久失修、滿地蔓草青苔了。劉長卿《歸沛縣道中晚泊留侯城》云:“訪古此城下,子房安在哉。白云去不反,危堞空崔嵬。伊昔楚漢時,頗聞經(jīng)濟才。運籌風塵下,能使天地開。蔓草日已積,長松日已摧。功名滿青史,祠廟唯蒼苔。百里暮程遠,孤舟川上回。進帆東風便,轉岸前山來。楚水澹相引,沙鷗閑不猜??巯蠌拇巳ィ邮兹耘峄??!贝嗽娗『媚茏C明在唐代,留侯廟、留侯城雖尚存,但已頹敗。宋代,梅堯臣、邵雍、劉敞、范成大等亦曾游歷過此廟。但據(jù)劉敞《留城子房廟》云:“我行覓遺跡,城邑空蒼蒼。”可知,宋代以后,此處的張良廟就不存在了。安作璋《漢高帝大傳》中說:“他(指張良)的封地留城,在沛縣東南十五里處,如今已淹沒在煙波浩淼的微山湖中,其余幾處張良祠廟也大都傾圯?!盵10]409這是非常符合歷史情況的。而今天的留壩“漢張留侯祠”占地達1.24萬平方米,祠廟有大小9個院落,樓殿廟舍、亭臺房舍156間,建筑群規(guī)模宏大,風格各異,是目前全國保存最完整,香火最旺盛的祭祀張良的廟宇。

        其次,張良廟通過各種建筑和布局,完整而形象地展現(xiàn)了張良的生平經(jīng)歷、典故故事以及他與道教的淵源。前文已說,全國關于張良的遺跡不僅少,而且相對分散,并大多已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使我們很難在一個地方了解到有關張良的相對完整的情況。然而留壩的張良廟為我們彌補了這一遺憾。廟內很多建筑及布局生動形象地反映了張良的生平故事,從而披拂了濃郁的人文內涵。走進張良廟,首先看到的便是一座橫跨在山間小溪上的小橋,這便是進履橋。橋上山風習習,橋下溪水潺潺。取張良在圯橋為黃石老人三進履之意。在大殿院北側北花園內西南角有一座名叫拜石亭的六角亭,《史記·留侯世家》黃石公授張良書后說:“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后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谷城山下黃石即我矣?!盵3]1594后來,張良過濟北,果然見谷城山下有一堆黃石,張良下拜,并撿起一塊,供奉于祠堂中。拜石亭就取自這個典故。大殿后院的回云亭,取張良功成身退來到紫柏山,云回霧蕩、心與天游之意。而那座茅草蓋就的草亭,正是傳說中張良隱居辟谷時彈琴吹簫之處,既取意琴亭草舍之高雅,又取留侯功成不居之意。而張良廟的最高建筑——授書樓,其寓意也很豐富,不僅有修道之人必須經(jīng)過神仙點化之意,把它建在最高處也有尊師重道的內涵。總之,此處的每一個景致、每一處房舍、院落、陳設,都在講述著張良的故事,我們身在其中能感受到張良傳奇人生的精彩與功成不居、求仙訪道的飄逸。

        其三, 張良廟的地理環(huán)境及布局設施與張良所代表的道家思想及人格理想完全吻合、相得益彰。如今的張良廟已不再僅僅是為了祭祀張良,它所表達的人文價值,已經(jīng)完全超過了它本身真實的分量。無論張良是否到過這里,是否在此隱居辟谷,人們都對他運籌帷幄的智慧人生贊嘆不已,對他功高不居的高風亮節(jié)無限景仰,對他與自然合一的超然飄逸無比羨慕。張良的人生軌跡及人格理想正是道家人生觀的最高境界。而紫柏山主脈氣勢磅礴,遠觀如龍騰虎躍,故又名“如龍山”。山上古樹參天、層巒疊翠,山中又有許多天然石窟,歷來都是隱士高人隱居之所的最佳選擇。而張良廟整個建筑群坐南向北,依山勢自然向上,延伸到山上,與山林融為一體。依山傍水,周圍五山環(huán)抱,碧水縈繞,云山霧罩,鳥語花香,真稱得上人間仙境,這與道教典籍中所描述的神仙居住之地非常吻合,也與道家道法自然、感通天地、崇尚自然、寄情山水的思想相一致。因此,與張良歸隱山林、回歸自然的人生理想十分契合。我們置身其中,也能夠遠離塵囂、忘懷得失,使心靈得到凈化、境界得到提升,享受自然的寧靜與生機。

        [1]楊虎城,邵力子.續(xù)修陜西通志稿·留壩廳[M].1934,鉛印本.

        [2]郭鵬.(嘉慶)漢中府志??盵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2.

        [3]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82.

        [4]揚雄.法言[M]//諸子集成:第七冊.北京:中華書局,2006.

        [5]梁玉繩.史記志疑[M].北京:中華書局,1981.

        [6]宋敏求.長安志[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3.

        [7]駱天驤.類編長安志[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

        [8]陳壽.三國志[M].北京:中華書局,2005.

        [9]陳顯遠.漢中碑石[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6.

        [10]安作璋,孟祥才.漢高帝大傳[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

        [責任編輯:曹 驥]

        2016-10-20

        2016-12-10

        史繼東(1981-),男,文學博士,陜西理工大學文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先秦兩漢文學和地域文化。

        陜西省教育廳專項項目(2013JK0449)

        K928.72

        A

        1673-2936(2017)01-0048-05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久|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四色av|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欧美精品aaa久久久影院| 手机在线免费av网址| 日本中文一区二区在线| 无码欧美毛片一区二区三|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狼| 亚洲老熟妇愉情magnet| 你懂的视频网站亚洲视频| 国产电影无码午夜在线播放| 男人边吻奶边挵进去视频| 国产6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18p| 婷婷五月六月激情综合色中文字幕| 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 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av| 精品精品国产一区二区性色av| 久久99天堂av亚洲av| 色欲av蜜桃一区二区三| 国产手机在线αⅴ片无码| 激情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公厕偷拍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国产婷婷色综合av蜜臀av| 国产 中文 制服丝袜 另类| 黄色大片国产精品久久| 色综合久久久久综合体桃花网|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香蕉| 青青草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男人的天堂无码动漫av| av中文字幕综合在线| 蜜桃av噜噜噜一区二区三区| 伦伦影院午夜理论片|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麻烦 | 最近中文字幕视频完整版在线看| 女的把腿张开男的猛戳出浆|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乱码| 一本色道久久爱88av| 久久久午夜精品福利内容| 欧美精品aaa久久久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