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大學生“理論自信”教育的路徑選擇

        2017-04-13 03:48:51何小春秦程節(jié)
        關鍵詞:理論自信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

        何小春,秦程節(jié)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廣東 茂名 525000)

        大學生“理論自信”教育的路徑選擇

        何小春,秦程節(jié)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廣東 茂名 525000)

        “理論自信”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增強“四個自信”的重要內容之一。大學生“理論自信”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習近平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武裝大學生頭腦。有效推進這一工作,關鍵是要創(chuàng)新與拓展實施路徑:既要在教學主渠道融入中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講深、講透、講活、講新;又要著力拓展學科滲透和實踐教育的途徑,努力深化大學生對科學理論體系的理性認知和情感共鳴;還要在日常生活世界、校園媒體建設中陶冶、強化,以達到相輔相成、合力育人的理想效果。

        理論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理論武裝;實現(xiàn)路徑

        “理論自信”,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增強“四個自信”的重要內容之一。在當下中國政治語境中,其核心要義是指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自信,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真理性和價值性的充分肯定和堅定信念。大學生是推動歷史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最具活力和創(chuàng)造性的群體,增強當代大學生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既是落實國家意志、確保長治久安的政治要求,又是其思想發(fā)展、成長成才的迫切需要。作為對全黨和全國人民精神狀態(tài)的新要求,“理論自信”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自發(fā)生成,它離不開對理論的宣傳和教育。因而,培育大學生的“理論自信”,關鍵是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習近平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武裝大學生頭腦。有效推進這一工作,需要從社會系統(tǒng)論的視角,全面分析、綜合考量影響大學生思想發(fā)展的諸環(huán)節(jié)、各因素,著力創(chuàng)新與拓展“理論自信”教育的實施過程及途徑,既要在融入教學主渠道中將理論體系講深、講透、講活、講新,又要著力拓展學科滲透和實踐教育的途徑,努力深化大學生對科學理論體系的理性認知和情感共鳴,還要在日常生活世界、校園媒體建設中陶冶和強化,以達到相輔相成、合力育人的理想效果。

        一、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為主導,著力強化理論教育的系統(tǒng)性

        “理論自信”是建立在科學認知上的精神信念,是源于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深刻認識和自覺把握。而“科學的思想理論體系不能自發(fā)地產生于廣大群眾的精神世界”,要實現(xiàn)由自發(fā)向自覺、由理論向行動的轉變,必須堅持灌輸的原理,將這種理論“從外面灌輸進去”[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習近平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一種高度系統(tǒng)化、理論化的思想體系,必須依托一定的相互聯(lián)系的課程體系對大學生進行系統(tǒng)教育,才能實現(xiàn)理論入心入腦的效果。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集中而系統(tǒng)進行國家主導意識形態(tài)灌輸的核心課程,要切實有效地推進“三進”工作,必須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習近平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的精神實質與實踐要求,全面深化課程建設綜合改革,實施教學體系創(chuàng)新計劃,確保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由理論體系向教學體系進而向學生認知體系和信仰體系的完整轉化。

        (一)優(yōu)化教學內容,在增強課堂教學的針對性上下功夫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作為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我們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所取得的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以實踐性為基礎,整體性為突出標志,民族性與時代性、一脈相承性和與時俱進性的有機統(tǒng)一為基本特征[2]。因此,在教學內容的邏輯建構上,一方面,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統(tǒng)領和整合四門課程,樹立四門課程一體化的宏觀視野,在理論武裝的總體目標觀照下研究各門課程作為子目標的具體任務及在教學內容上“重點選擇”的原則、思路和布局,形成“一線貫穿、多維展開”、既有分工又相互銜接的理論教學體系,以解決教學內容的重復和脫節(jié)問題,充分展現(xiàn)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完整脈絡。另一方面,要依據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要求,立足當代中國實踐,結合學生的思想實際與內在需求,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實踐中的新發(fā)展、新成果充分體現(xiàn)到教學內容中。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順應世界歷史潮流和國內發(fā)展大勢,提出并形成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這些創(chuàng)新思想是新起點新階段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是指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進步的科學指南[3],應當將其作為重點內容貫穿于教學之中,以求達到武裝大學生頭腦的目的。

        (二)優(yōu)化教學方法,在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上下功夫

        在教學內容體系設定的前提下,如何實現(xiàn)教學體系向學生認知體系的創(chuàng)新性轉化成為影響“理論自信”教育效果的關鍵瓶頸。破解這一難題,需要在深入研究把握當代大學生對理論信息的接受習慣與認知方式的基礎上,實現(xiàn)傳統(tǒng)方法的現(xiàn)代轉換,經驗方法的科學轉換,單一方法的綜合轉換,以切實推進教學方式方法的變革與創(chuàng)新。具體可以綜合采用以下類型的教學策略:一是實行以問題為導向的專題式教學。通過授課教師集體攻關,梳理出教材內容的基本理論內核并整合為若干專題。以《基礎》課為例,該課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為邏輯主線,以解決學生在成長與發(fā)展中的問題為著力點,以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為旨歸,我們基于對時代背景、教材內容和學生需求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將教學內容細化為大學時代的生活之境、世俗時代的信仰之思、全球時代的興國之魂、多元時代的價值之選、功利時代的德行之道、自由時代的法治之路六個專題。在每個專題中,把教材的理論主題、學生的成長問題與重大現(xiàn)實問題研究結合起來,強調問題意識,注重理論推導,突出思想引領,這種兼顧理論深度、思想高度與生活厚度的教學探索,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培養(yǎng)學生理性思維能力、解決學生思想困惑、提升學生實踐智慧的重要功效。二是在開展專題教學的過程中,綜合應用問題引導、案例分析、理論比照、情境模擬、思維導圖、社會調研和多媒體輔助式等多種教學方法,吸引學生自覺參與教學過程,實現(xiàn)“愿意學—學得進—用得上—更加愿意學”的良性循環(huán)效果。

        (三)優(yōu)化教學話語,在增強課堂教學的感染力上下功夫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直接透過教學語言理解教學內容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話語作為教學過程中用來交流、描述、解釋、宣傳、灌輸、說服的言語符號系統(tǒng),是傳遞思想理論教育內容的重要載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經驗”與“中國道路”的理論概括和邏輯提升,具有高度抽象化、高度系統(tǒng)化的理論特征,“要把這一學理形態(tài)的理論內容轉化成大學生接受的教育內容,教育材料和語言的使用至關重要?!盵4]然而,在高校思政課的實際教學中,一定程度地存在著對教材文本簡單復述、把理論當教條來生硬灌輸的現(xiàn)象,“其話語體系中充斥著‘一定要、必須、應該、貫徹、落實……’等程式化、結論性語言”[5],其本質與“文件話語”“官方話語”無異。由于說教式、命令式、灌輸式的色彩濃厚,往往給學生留下“老調重彈”“講大道理”的刻板、僵化印象,難以引起他們對理論和現(xiàn)實問題的深層關注和思考。有調查表明,“其實學生們對‘大道理’反感,并非由于道理上不接受,而只是對這套話語系統(tǒng)反感?!盵6]因此,要增進理論教育內容與大學生的親近感,激發(fā)學生的理論興趣,就必須轉換話語范式,用契合當代大學生“口味”和需要的言說方式展開教育。即聚焦學生的可領會性和可接受性,善于從生活實踐中提煉新鮮話語、從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人文話語、從理論成果中引入經典話語,從相關學科中借鑒學術話語,采用問題式導入、生活化闡述、形象化表達、平等式對話等豐富多樣的表達方式,來分析理論、闡發(fā)理論、傳播理論,以此改變“大道理”盛氣凌人卻又晦澀難懂的面目,還其“放射著理性的普照之光”的本真形象。

        二、以學科滲透為依托,著力強化理論教育的協(xié)同性

        課堂是高校對廣大學生進行科學文化知識傳授和教育的最主要場所,也是高校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及其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教育大學生,進而提升大學生“理論自信”的最重要陣地。一方面,如前所述,思想政治理論課擔負著灌輸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引導的重要使命,是推進理論教育工作的主干渠道和主要課堂;另一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進教材進課堂’,并非‘只要’進入思政理論課的教材和課堂,哲學社會科學課程以及其他專業(yè)性的學科課程都具有闡釋理論體系的內容空間和教育責任?!盵7]因此,各類課程都應“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基于自身的課程性質,從不同的論域、角度或層面展開、深化、支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教育”[7],使之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學生學習始終,確保這一最新理論成果為廣大學生所理性認知和接受。

        (一)切實發(fā)揮哲學社會科學課程在“理論自信”培育中的引導功能

        哲學社會科學課程雖然不是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主要旨趣,但其課程內容大都建立在馬克思主義科學基石之上,蘊含著闡揚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主流思想文化、塑造先進價值觀念的重要功能。當前,要充分發(fā)揮哲學社會科學的“理論自信”教育功能,必須著力解決“馬克思主義在一些學科中‘失語’、教材中‘失蹤’、課堂上‘失聲’”[8]的不協(xié)調不適應現(xiàn)象。無疑,這種不協(xié)調不適應現(xiàn)象與“理論自信”的價值訴求相去甚遠,其結果必然造成一些學生的思想混亂、價值迷惘。因此,要使哲學社會科學課程在“理論自信”中的教育功能得以有效發(fā)揮和充分彰顯,當務之急是大力推進哲學社會科學教育教學改革,切實加強對哲學社會科學課程教學的指導,嚴格相關教材管理,確保馬克思主義及其最新理論成果在哲學社會科學教學中的“在場”和“發(fā)聲”。同時,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學科教師要以清醒的理論自覺、堅定的政治信念著力提高理論宣傳教育的主動性,把“理論自信”培育工作作為一項立德樹人的時代任務和歷史使命,在教學過程中自覺地貫徹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主要觀點,“緊密圍繞大學生普遍關心的、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中的重大問題,主動做好釋疑解惑和教育引導工作。”[9]

        (二)充分發(fā)揮其他專業(yè)課程在“理論自信”教育中的輔助功能

        在高校的課程體系中,除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和哲學社會科學課程以外,還有其他一些課程也是以理論形態(tài)開展對學生理論教育的主要渠道。因為任何課程在本質上都是社會意志、國家意志的體現(xiàn),承載著社會和時代的要求。它們內在地關系到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成效和價值,影響著國家主導意識形態(tài)貫穿和滲透的程度。但從現(xiàn)實情況看,不少高校存在專業(yè)課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脫節(jié)、把專業(yè)課單純看成傳授知識課的現(xiàn)象,甚至在一些課堂上有意無意地傳播錯誤思想觀點、渲染不良社會情緒的“逆德育”“反德育”現(xiàn)象也絕非鮮見。為此,必須認識到大學的主旋律應是“育人”,而非“制器”。所有學科都應該始終將“培養(yǎng)什么人”“如何培養(yǎng)人”這一重大課題擺在優(yōu)先位置,真正做到既教書又育人,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根據學科特點和優(yōu)勢,深入發(fā)掘各類課程的思想理論教育資源,在教學中尋找最佳結合點與合理切入點,有機滲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題宣傳,以實現(xiàn)理論認知渠道的全面擴展。

        三、以實踐活動為載體,著力強化知行結合的一體性

        “理論自信不能建立在良好愿望或主觀需求的基礎之上。”[10]理論的基礎是實踐,開展實踐活動,是培育大學生“理論自信”的題中之義和重要環(huán)節(jié)。根據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要求和大學生的實際需求,精心設計和認真組織大學生的實踐活動,不僅有利于大學生通過社會實踐深刻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精神實質,而且有利于大學生運用科學理論指導自己的學習、生活與工作實踐。

        (一)高度重視實踐活動的重要地位

        “實踐”,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范疇和根本原則。人們思想觀念的形成、發(fā)展,以及判斷思想的正誤都離不開實踐,實踐活動是人的思想認識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早在1887年,恩格斯曾針對一些德國人把馬克思主義當作教條向美國工人生硬灌輸的問題,深刻指出:“越少從外面把這種理論硬灌輸給工人,而越多由他們通過自己親身的經驗去檢驗它,它就越會深入他們的心坎。”[11]這一重要論述深刻說明,在大學生中開展“理論自信”培育工作,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論宣傳上,而是要向實踐活動領域延伸?!袄碚撟孕拧苯逃哪康?,不只是讓學生掌握其基本理論知識,最重要地是要引導學生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觀點去審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將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精髓、基本精神內化為思想素質,外化為實踐行動,從而達到知與行的統(tǒng)一。高度重視大學生的實踐活動,加強實踐活動載體的建設和有效利用,能夠為深化大學生對理論體系的真切感悟,促進大學生對理論體系的情感共鳴,提供有力的支撐平臺,同時也為大學生在實踐中檢驗自己對理論體系的掌握程度,提高應對社會現(xiàn)實問題的理論思考能力提供重要契機。

        就目前的實際情況看,“缺少實踐環(huán)節(jié)、理論脫離實際”仍是當下大學生理論武裝工作中存在的普遍問題,也是制約大學“理論自信”教育的重要變量。有關調查顯示,大多數學生認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最能吸引人的最有效途徑首先是組織實踐活動,其次是借助各種媒體自學”,但是目前高校實踐活動的組織狀況及效果離學生們的預期還存在較大差距,多數受訪者反映他們只是偶爾參與了學校組織的實踐活動,其形式常常限于聽報告、實地參觀、志愿服務等。在對實踐活動效果的評價上也不夠高,不少學生認為“流于形式”“效果不明顯”[12]。可見,注重實踐環(huán)節(jié)的探索與提升,推進實踐活動形式的多樣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以滿足學生理論學習的新需求、新期待已成為當務之急。

        (二)構建多維度的實踐活動平臺

        當前,要破解“理論自信”培育活動的開展方式不靈活、學生滿意程度偏低等問題,必須著力拓展實踐教育空間,豐富實踐活動形式,構建課堂、校園、社會、網絡“四維聯(lián)動”的實踐活動平臺,以提升實踐育人的整合效果。課堂實踐教學主要圍繞一些熱點話題、重點事件展開案例分析、情景模擬、專題研討,以幫助學生加深對科學理論體系的理解;校園實踐活動重在圍繞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階段性的中心工作、重要紀念活動等舉辦相關主題教育活動,如組織學生參加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知識競賽、辯論演講、學術講座、形勢政策報告等;還可組織學生開展校園文藝創(chuàng)作活動,把理論精髓融入詩歌、散文、圖片、視頻、微博、微電影、歌舞、話劇等文化作品之中,以生動鮮活、直觀形象的方式解讀和傳播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使最新理論成果真正深入當代青年學生的頭腦與心靈;社會實踐活動主要通過組織學生深入農村、企業(yè)、社區(qū)等廣泛開展參觀考察、社會調研、社會服務、基地實踐、理論宣講等活動,以深化對科學理論的感性認知,促進對科學理論的情感體驗,提升對科學理論的踐行水平;虛擬實踐活動主要利用網絡平臺和新媒體技術開展虛擬體驗、虛擬創(chuàng)作、網上調研、學術沙龍等活動,以擴大學生的理論視野,深化對理論體系的掌握和運用。

        (三)建立多層面的實踐育人機制

        針對長期以來大學生實踐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認識不明確、機制不健全、評價不科學、經費不到位等問題,急需建立一整套相對完善的規(guī)章制度作為其良性運作的保障,以確保其科學化實施和規(guī)范化運行。首先,在宏觀層面,應充分認識實踐活動促進大學生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認同、政治認同、情感認同的重要意義,把大學生實踐活動納入學校的整體教育計劃,建立“統(tǒng)籌性”的領導負責機制、“協(xié)同性”的組織管理機制、“專項性”的經費投入機制,為大學生理論武裝的實踐教育環(huán)節(jié)提供切實的領導保障、組織保障和經費保障。其次,在中觀層面,要構建科學規(guī)范的質量評價體系和監(jiān)控體系,加強對大學生“理論自信”培育實踐環(huán)節(jié)的過程監(jiān)控和督導,防止實踐活動流于形式或過于隨意。最后,在微觀層面,一方面要加強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培訓,引導教師在理論研究及教學實踐中確立實踐性思維,注重探索實踐教學的方式方法和規(guī)律,以提高實踐環(huán)節(jié)的育人效果;另一方面要對學生開展系統(tǒng)化的實踐素質和技能培訓,包括指導學生如何具體進行課堂實踐、校園實踐、社會實踐、虛擬實踐以及自我實踐,使其在生動鮮活的實踐場景中充分感受理論體系的內在價值,進而內化為思想素養(yǎng),外化為行動能力。

        四、以傳播媒介為工具,著力強化輿論場域的導向性

        “理論自信”的培養(yǎng)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在堅持抓好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的同時,要大力發(fā)揮傳播媒介在大學生“理論自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為增強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信創(chuàng)設良好的輿論導向和文化氛圍。

        (一)綜合利用多種傳播媒介的重要作用

        一種思想、理論或學說能否在社會廣為流傳并深入人心,有效地發(fā)揮其現(xiàn)實影響力,一方面取決于其內容是否具有科學性和真理性,另一方面也受制于其是否具有先進的傳播媒介和手段。馬克思在《〈新萊茵報〉審判案》中曾說過:“報刊就其使命而言,是社會的捍衛(wèi)者,是針對掌權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無處不在的耳目,是熱情維護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萬應的喉舌?!盵13]在這里,馬克思十分形象地論述了作為傳播媒介的報刊在輿論宣傳中的“耳目”與“喉舌”作用。毛澤東在1948年對《晉綏日報》社編輯人員的談話中指出,“我們的政策……一般地都應當在黨的報紙上或者刊物上進行宣傳,使廣大群眾都能知道?!盵14]在當今信息時代,作為一種文化的技術邏輯和力量,大眾傳媒憑借其強大的傳播功能優(yōu)勢能夠擴大一種思想文化信息的輻射力和影響力,是思想文化信息被大眾所掌握的強有力的推手。高校要有效推進大學生理論武裝工作,提升大學生的“理論自信”,就必須高度重視和充分發(fā)揮各種傳媒載體的作用,切實把各種傳媒載體的特殊優(yōu)勢展現(xiàn)出來,并把各種媒介載體進行有機整合,形成對理論體系全方位、多渠道宣傳普及的疊加效應和強大合力。

        近年來,隨著傳播新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各種各樣即時傳播而又高度互動的新媒介不斷涌現(xiàn)、迅速普及,為人們獲取信息、交流思想、認識社會提供了更便捷、更及時、更廣泛的渠道,并日益成為影響人們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文化習性的重要力量。因此,在大學生中宣傳普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傳播媒介的選擇方面,應當充分考慮當代青年學生接收信息的特點和偏好,除了依靠傳統(tǒng)的行之有效的平面媒體,如報紙、雜志等傳播方式外,還應更多地采用以數字式、多媒體和互聯(lián)網為代表的傳播新技術、新媒介,通過綜合運用各種傳媒技術和手段,實現(xiàn)理論傳播的視覺化、具象化、網絡化,使廣大學生易于觸及與接受。

        (二)有效發(fā)揮報紙、雜志等傳統(tǒng)紙質媒介的輿論引導作用

        相比其他傳播媒介,紙質媒介是透過文字、圖片等形式傳遞信息,其特點在于可以重復閱讀,挖掘內容實質更有深度,同時,信息容量大,可信度高,適合具有較高文化素質的青年學生群體閱讀。因此,高校一方面要切實做好權威性報紙雜志(如《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等)的征訂工作;另一方面要著力辦好本校的校報及其他內部刊物。大學校報、校園自辦刊物是黨在高校最基層的宣傳工具。校報要重點刊登具有輿論引導作用、傳遞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反映學校改革發(fā)展成就、解答學生關心的熱點問題、記錄學校先進人物事跡等方面內容的文章;校園自辦刊物應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相關的理論、人物、著作,開辦專欄深入解讀、闡釋黨和國家的重大方針政策,引導學生學習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三)充分利用廣播、影視等現(xiàn)代立體傳媒的理論宣教作用

        廣播、電影、電視的傳播特點在于聲像并茂,視聽兼容,生動可感,具有形式上活、藝術性強、感染力大、受眾面廣的優(yōu)勢。這種直觀、具體、可感的傳播形式具有很強的穿透力和影響力,能有效激發(fā)廣大青年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接受熱情,在無形中提升理論體系的傳播效果?!栋偌抑v壇》通過電視熒屏解讀經典著作,評點歷史故事,受到廣大青年的熱捧,有力地推動了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與普及,即充分地印證了這一點。因此,在大學生中開展理論武裝工作,要善于借鑒和運用現(xiàn)代傳媒優(yōu)勢來推動理論體系的傳播,增強理論教育的感染力。具體而言,學校應加強對校園廣播電視的管理,努力繁榮節(jié)目創(chuàng)作,不斷提高節(jié)目品質,使節(jié)目既能緊扣黨政熱點、國情民生熱點,又能契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精神文化需求;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織觀看以黨史國情、改革開放為題材的紀錄片、故事片,向學生展示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使之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引領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的實踐威力。通過影視作品等藝術形式反映和傳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可以實現(xiàn)理論性和觀賞性的統(tǒng)一,讓廣大學生在享受藝術的精神滿足和潛移默化中,自覺接受理論體系的傳播。

        (四)大力發(fā)揮網絡等新媒體的理論傳播作用

        網絡媒體作為新興的傳播方式,具有開放性、即時性、交互性、自主性等技術特征,在推動理論傳播中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高校要充分利用廣大學生對網絡媒介的偏愛和網絡信息傳播的特點,增強主動介入網絡時空的意識和能力,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最新理論成果的網絡傳播工作,切實解決新媒體背景下思想理論教育“跟不上、堵不住、抓不實”的現(xiàn)實問題。首先,要立足校園網站打造一批以宣傳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成果為旨歸的思想理論教育網站,加強理論教育的網上內容建設,及時發(fā)布最新理論成果,推出通俗理論讀物,開設理論網絡課堂,并邀請有關專家學者在網上論壇、網上講座開展理論宣講和政策解讀,為大學生自主學習相關理論知識提供方便;其次,要加強校園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公共交流平臺建設,配備專門的網絡宣傳人員向師生定期推送電子報刊、校園信息,切實做好典型宣傳、熱點透視和輿論引導工作;最后,要構建集教育性、服務性、趣味性于一體的網絡虛擬社區(qū),利用虛擬社區(qū)強大的交互性功能優(yōu)勢,設置緊扣時代發(fā)展熱點和學生關注焦點的議程和話題,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在討論和互動的過程中實現(xiàn)對科學理論的認識由差異到理解、由分歧到共識的跨越和轉化。

        [1]列寧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7.

        [2]袁銀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特征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4:85.

        [3]王偉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當代理論成果——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J].中國社會科學,2015(10):4-28.

        [4]黃蓉生,白顯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與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0(2):138-146.

        [5]馮秀軍.“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主題教學模式建構及其內容整合[J].教學與研究,2013(6):95-100.

        [6]畢玉才.用“大白話”講“大道理”[N].光明日報,2010-06-18(3).

        [7]沈壯海.加強和改進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主線、基礎和重點[J].中國高等教育,2015(6):30-33.

        [8]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5-19(2).

        [9]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182.

        [10]田心銘.論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自覺和理論自信[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2(10):5-14.

        [1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87.

        [12]蔣慶哲,田輝.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青年大學生中的傳播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130-131.

        [13]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馬克思恩格斯論新聞[M].北京:新華出版社,1985:234.

        [14]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18.

        “Theoretical Confidence”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Its Path Selections He Xiaochun,Qin Chengjie

        (CollegeofMarxism,GuangdongUniversityofPetrochemical Technology,MaomingGuangdong525000)

        “Theoretical confidence”isan importantcontent in Xi Jinping’s“four confidences”.The basic task of college students’theoretical confidence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theirmindswith theorie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new ideas,thoughts and strategies for governance proposed by Xi Jinping.In order to promote this job,it isnecessary to innovate and expand the implementation path.Teachers should teach profoundly and flexibly the theory of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Meanwhile,practicaleducation needsexpanding to popularize the subjectso as to arouse the students’cognition and resonation of the theories.It isalso important to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in students’campus lifeby constructing campusmedia toachieve idealeffects.

        theoreticalconfidence;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eoreticalprogram;realizing path

        G410

        A

        1674-5450(2017)02-0038-06

        【責任編輯:張立新 責任校對:趙 踐】

        2016-11-17

        廣東省學校德育創(chuàng)新項目(2015DYYB033);廣東省委宣傳部馬克思主義研究專項課題、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MYZX201623);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GD16YMK02);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14YJC710016)

        何小春,男,湖南新邵人,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副教授,哲學碩士,主要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歡
        理論自信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
        《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體系概論》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當代陜西(2019年11期)2019-06-24 03:40:16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當代陜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38
        認真看書學習 弄通馬克思主義
        少先隊活動(2018年9期)2018-12-29 12:18:44
        中國共產黨的理論自信
        青年時代(2016年30期)2017-01-20 00:10:47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的底氣從何而來
        人民論壇(2016年22期)2016-12-13 11:01:19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含義層次
        人民論壇(2016年31期)2016-12-06 11:40:35
        《文心雕龍》理論體系再認識①——兼論“依經立義”與《文心雕龍》理論體系之關系
        西南學林(2016年2期)2016-11-08 12:16:30
        從馬克思主義角度解讀中國道路的普遍性意義
        人民論壇(2016年5期)2016-03-24 17:24:01
        馬克思主義的“破舊”與“立新”
        天津人大(2015年9期)2015-11-24 03:26:32
        国产老熟妇精品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在线| 久久综合亚洲色hezyo国产 |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8精品| 国模冰莲极品自慰人体|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人妻中文无码av在线| 欧美性猛交xxxx富婆|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高清|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v| 久久婷婷综合色丁香五月| 成人国产在线观看高清不卡|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综合| 国产天堂av手机在线| 亚洲天堂一二三四区在线|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 五月激情综合婷婷六月久久| 波多野结衣在线播放| 十八禁在线观看视频播放免费| 中文字幕一区日韩精品|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久久 |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看| 久久精品伊人久久精品| 亚洲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高潮迭起久久av| 国产成年人毛片在线99| 午夜秒播久久精品麻豆| 欧美精品v国产精品v日韩精品|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 国产精品区一区第一页| 欧美成人免费看片一区|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区一区二区三区性色| 亚洲字幕中文综合久久|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区| 装睡被陌生人摸出水好爽| 99热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 国产亚洲av成人噜噜噜他|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第1页| 性色av 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