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寶蓮
(蔚縣農牧局 河北 蔚縣 075700)
微生物菌劑對日光溫室越冬草莓連作的影響
郭寶蓮
(蔚縣農牧局 河北 蔚縣 075700)
冀西北區(qū)日光溫室的越冬草莓不僅產量高且品質佳,但由于多年連作,加之化肥和農藥的不合理施用,致使土壤板結、鹽漬化,且生物菌群改變,土傳病害嚴重,草莓種植效益極其不穩(wěn)定。本試驗從土壤微生態(tài)角度出發(fā),利用生物菌劑對土壤進行處理,為廣大農戶科學合理施用生物菌肥提供依據(jù)。
微生物菌劑;越冬草莓;連作
本試驗針對目前冀西北區(qū)日光溫室越冬草莓栽培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微生物菌劑對連作草莓棚區(qū)的土壤理化性質及微生物區(qū)系組成的比較,揭示草莓連作后影響植株營養(yǎng)生長和生殖生長的土壤微生態(tài)機制,探索利用微生物菌劑每畝次施入2.5 kg和5 kg不同量及不同次數(shù)的比較篩選出更合理、高效修復草莓連作土壤的可行性。探索利用微生物菌劑對惡化程度不同的草莓連作土壤的修復效應,并從抑病促生、促進養(yǎng)分吸收及土壤微生態(tài)修復等角度探討了其作用機理,為草莓連作障礙的綜合修復提供理論依據(jù)。
2.1 試驗材料及地點。微生物菌劑使用潤雨牌生物菌劑。草莓品種為甜查理。試驗地點在蔚縣代王城鎮(zhèn)張南堡村溫室草莓基地。
2.2 試驗方法。試驗采取多棚室、多小區(qū)試驗。設6個處理根施微生物菌劑,1個對照不施用菌劑。處理1:根施3次,每次5 kg/畝;處理2:根施2次,每次5 kg/畝;處理3:根施1次,每次5 kg/畝;處理4:根施3次,每次2.5 kg/畝;處理5:根施2次,每次2.5 kg/畝;處理6:根施1次,每次2.5 kg/畝;對照不施用。微生物菌劑的施用時間間隔為35 d。
3.1 30d后因根部病害引發(fā)的死苗率。經調查,在第1次施入不同量的微生物菌劑30 d后,因根部病害引發(fā)的死苗情況為:處理1的死苗率為0,處理2和處理4的死苗率為0.5%,處理3與處理5死苗率為1.5%,處理6與對照的死苗率為17%。
3.2 對土壤pH值及養(yǎng)分的影響。根據(jù)試驗計劃,在不同次數(shù)的微生物菌劑施用結束后,經檢測得出各處理土壤的pH值:處理1的土壤pH值降至7.7,處理2~5的土壤pH值為7.8,處理6與對照pH值為8.3。處理1與對照相比較,pH值降低了0.6。經取樣測定:處理1、2、4土壤有機質、速效磷及速效鉀含量較對照分別平均高9%、5%、4%。
3.3 植株長勢。7個處理的長勢差異十分顯著,處理1、處理2和處理4的草莓生長速度、果實質量及葉色都明顯優(yōu)于其他處理及對照。
3.4 微生物菌劑對連作草莓的修復效應。微生物菌劑對連作草莓具有明顯的防病促生作用(見表1)。處理1、2、4的果實商品率達到了95%以上,開花提前7 d,果實總產量提高35%,盛果期果實的糖酸比增加了20%。
表1 微生物菌劑在連作草莓土壤中的試驗結果
通過微生物菌劑在連作草莓土壤中的施用試驗得出以下結論:
4.1 微生物菌劑的施用可有效預防草莓土傳及根部病害的發(fā)生,活化土壤,降解農藥、化肥殘留。
4.2 微生物菌劑的施用能夠刺激草莓根系生長,可促進連作草莓對氮、磷、鉀元素的吸收,從而增加產量,提高商品率,增加收入。
在冷涼地區(qū)進行日光溫室連作草莓生產,每個生產季根施微生物菌劑2次,每次5 kg/畝或根施微生物菌劑3次,每次2.5 kg/畝,均可達到改善土壤環(huán)境、提升肥效、提高產品質量、增產、抗病等目的,促使草莓連作土壤的微生態(tài)環(huán)境向健康協(xié)調性方向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