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波
我認識的一家日本公司的社長,他每天早上7點到公司,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打掃廁所。這位社長已經70多歲,他的公司有100多位員工,主要為豐田汽車公司生產汽車零部件。老先生打掃廁所從未不戴手套,而是跪在地上用手洗。有一次我問他:“你為什么不請一個清潔工,而是每天自己親自打掃呢?”他回了我一句話,說:“這是因為廁所里有財神。”
在我們中國人的印象中,廁所是一個骯臟的地方。但在日本,廁所神還主管收獲。在日本一些地區(qū),迄今還保留著這么一個風俗——一家人坐在廁所前的一張草席上,向廁所神致意,每人吃一口飯,表示領受了廁所神的恩賜,期待全家平安,子孫滿堂。
日文中,廁所被稱作“御手洗”。可見,日本人重視和尊敬“廁所文化”的程度有多深。
現(xiàn)代的日本社會,也有人把廁所叫做“トィレ”,這是外來語,是根據(jù)英語的廁所發(fā)音改變過來的。所以,大家去日本,要找?guī)脑?,你只要用英語的廁所單詞發(fā)音,日本人全會給你指路。如果你用一個“WC”,估計100個日本人中,98個人是不知道的。但是你如果手寫“御手洗”3個字的話,那么會顯示你特有品位。因為,日本人會把“御手洗”當作有文化內涵的叫法。而“トィレ”只是一般的叫法。如果你將廁所直接叫做“便所”,那絕對是會被當成山溝溝里蹦出來的鄉(xiāng)下人。
日本人喜歡待在廁所的另一個原因:工作壓力過大,坐在馬桶蓋上休息一下,可以找回人生的禪意,以此得到放松。
(摘自《羊城晚報》) (責編 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