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何惠,劉 文
(嘉興學院 浙江嘉興 314000)
民國時期旗袍圖案變化研究*
金何惠,劉 文
(嘉興學院 浙江嘉興 314000)
封建主義被新文化運動所動搖,人們的思想得到了空前未有的解放。與此同時人們對美的追求也不斷提高,其中最為典型的民國時期旗袍,吸收了大量西方文化,形成了多樣化的特點。民國時期旗袍圖案紋樣變化更是豐富多彩,不但揭示了時代的變遷,而且顯露其深厚的文化底蘊,主要可分為民國前期傳統(tǒng)中式的吉祥紋樣和民國后期受西方影響中西合璧的創(chuàng)新紋樣。本文著重針對民國時期旗袍圖案變化進行研究。
圖案;旗袍;民國時期
眾所周知旗袍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寶貴傳承。其中最為典型的民國時期旗袍,吸收了大量西方文化,形成了多樣化的特點。其款式、色彩、面料……都有著改頭換面的變化。此時期旗袍圖案紋樣變化更是豐富多彩,不但揭示了時代的變遷,而且顯露其深厚的文化底蘊。本文著重針對民國時期旗袍圖案變化進行研究。
封建主義被新文化運動所動搖,人們的思想得到了空前未有的解放。與此同時人們對美的追求也不斷提高,打破了原有的等級限定:如本是皇室才可運用的黃色、龍、鳳紋樣等漸漸為尋常人家所運用。不再只是身份的象征,更是寓意祥瑞、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民國旗袍于20世紀20年代蔚然成風,是由上海女學生興起后至風靡。民國旗袍作為當時新奇的時尚單品,整體風格淡雅低調,圖案上仍延續(xù)傳統(tǒng)的吉祥紋樣。旗袍中的吉祥紋樣根據(jù)外形可分為動物紋與植物紋。
動物紋是在衣飾上運用較多的圖案之一。但由于一些珍禽異獸的體積過于龐大、造型過于硬朗,不甚適合于表達旗袍女性柔美的風格,則其在旗袍圖案的運用并不十分廣泛。相反一些體態(tài)嬌小或寓生活美好的動物如蝴蝶、金魚、鴛鴦、孔雀、鳳凰等則深受女性喜愛。鳳凰,為百鳥之王自古就是中國文化的重要元素,象征吉祥和諧。鴛鴦,歷來成雙成對,喻男女間美好的愛情。蝴蝶,被人們譽為“會飛的花朵”是自由戀愛的象征,又因為蝴蝶與耋同音,故蝴蝶又被作為長壽的借喻。
在民國旗袍上最頻繁使用的圖案便是植物紋。人們對自然的熱愛都映現(xiàn)在這服飾衣身之上,或胸前、下擺點綴幾支清新雅致,或滿身平鋪大朵盛開雍容華貴,或與動物靈蟲相互搭配顯天真爛漫。常見的植物紋樣有:纏枝花紋、梅蘭竹菊、牡丹、蓮花。植物紋既能反應女性特有的溫婉優(yōu)雅的形象氣質,又是高尚品格的象征。
隨著對西方文化的接納,民國旗袍的設計也更加包羅萬有。不再只拘泥于傳統(tǒng)的吉祥紋樣,而是中西合璧,一時間旗袍圖案五花八門,花色繁多。常將帶有異域風情的西式紋樣分解,提取部分精髓,再與傳統(tǒng)的吉祥紋樣完美組合。
其中最為典型的是“佩茲利”紋樣。這種深受人們喜愛的傳統(tǒng)民族染織圖案有著悠久的歷史。因造型獨特、尾部微蜷被中國設計師形象的稱為“火腿紋”,與傳統(tǒng)“孔雀紋”相得益彰。也常與植物紋相輔相成,有著歐洲新藝術風格的特色。
因抗戰(zhàn)時期、文化大革命等諸多因素,1950年之后民國時期旗袍的款式和裝飾皆有簡潔化、實用化的趨勢。其圖案以幾何紋樣為主,不改整體的溫文爾雅,又增加了一絲干練利落。點、線、面的巧妙運用使之富有韻律感,在不減視覺效果的同時,不同的審美表現(xiàn)了女性越來越獨立的性格特點。條紋、格子紋、三角形是其典例,排列規(guī)則、層次分明、大氣簡約,極具現(xiàn)代感。
西方工業(yè)革命對中國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民國時期,中國印染業(yè)不再是以小規(guī)模、流程復雜的舊式染坊為主,逐漸走向機械化。印花方面,也是新舊并存。保留民間傳統(tǒng)扎染、蠟染手工藝的同時手工印花已逐漸改用紙質或膠皮鏤空型版。1919年,上海創(chuàng)立了中國機器印花公司,開始運用新技術。而后上海的印染企業(yè)占了大半。大多棉布印花制品,已經由連續(xù)運作的滾筒印花機大批量生產。技術的進步是民國時期旗袍圖案變化的基礎。
民國時期旗袍圖案深受裝飾主義運動影響。曲線條,蔓草紋、木紋、波紋、云狀紋……各色異域風情的紋樣,深受此時期時髦女性的追捧。從西方藝術中借鑒,保留原有的傳統(tǒng)特色,拆分演變、巧妙組合,形成了民國時期特有的圖案風格。
從辛亥革命開始,大量西式文化涌入,“民主”、“科學”不斷沖擊著每個中國人的腦海。新思潮的傳播,使得人們在追求美的認知上有了不同的看法,審美觀念在悄然改變。女性柔美可人、端莊嫻靜,不寧唯是,更多的是獨立、堅強的女性姿態(tài)。旗袍圖案體現(xiàn)的尤為明顯:繁復寫實的花卉加以抽象成幾何圖形,簡約又不失優(yōu)雅。條紋圖案直觀的秩序之美也展現(xiàn)了女子曼妙的身姿。
民國時期的旗袍受到文化、政治、經濟的影響從繁至簡,一系列變化都是中西融合的佐證。從民國時期旗袍圖案的變化可看出,旗袍無時不刻不受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正是這融會貫通、順勢而變、不斷糅合古今潮流,旗袍才經久不衰。傳統(tǒng)與多元相互碰撞,賦予傳統(tǒng)中式吉祥紋樣新的生機,在當今時代更是應該發(fā)揚傳承這見證歷史、底蘊深遠的中國傳統(tǒng)服飾藝術!
[1] 劉瑜,邵旻.旗袍圖案[M].上海文化出版社,2016.
[2] 徐賓. 民國絲綢旗袍圖案紋樣裝飾藝術研究[D].蘇州大學,2016.
[3] 張中啟. 吉祥圖案在旗袍中的應用研究[J].國際紡織導報,2013;(4):71-78.
J523.5
A
10.3969/j.issn.1673-0968.2017.11.014
*嘉興學院2017年度校級重點SRT項目。
金何惠(1996-),女,學生,大學本科,研究方向:服裝與服飾設計。劉文(1976-),女,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服飾理論及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