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梅 魯 昕
(曲阜師范大學,山東 曲阜 273165)
黨內政治生態(tài)治理的現狀與完善
王雪梅 魯 昕
(曲阜師范大學,山東 曲阜 273165)
黨內政治生態(tài)治理是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面臨的重大政治任務。中國共產黨從建黨之初就注重黨內政治生態(tài)治理,積累了黨內政治生態(tài)治理的豐富經驗。十八大以來,在著力凈化黨內政治生態(tài)的過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需要從黨內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制度建設、反腐倡廉建設以及法治建設等各個方面系統(tǒng)地完善黨內政治生態(tài)治理,以期開辟黨內政治生態(tài)新局面。
黨內政治生態(tài);治理;完善
當前,局部惡化的黨內政治生態(tài)在一定程度上破壞著政治風氣,給黨風、社會風氣帶來了一系列負面影響。因此,黨內政治生態(tài)治理是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面臨的重大政治任務,是清除產生腐敗現象和腐敗行為的環(huán)境條件,壓縮權力尋租空間的智慧選擇。這就需要我們結合十八大以來黨內政治生態(tài)的現存問題,探求新時期黨內政治生態(tài)治理的完善路徑。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在凈化黨內政治生態(tài),營造廉潔從政良好環(huán)境方面取得了明顯功效。然而,黨內政治生態(tài)卻依然存在部分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加大了反腐力度,強化了作風建設,越來越多的“老虎”、“蒼蠅”被打被拍,民眾歡呼雀躍。一小部分黨員干部從思想上、信念上開始動搖,認為為官難,進而充當“好好先生”,不再為民謀福,選擇明哲保身。甚至出現了“官不聊生”之類的頗具“迷惑性”、“片面性”的混淆視聽的錯誤言論。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我們不舒服一點、不自在一點,老百姓的舒適度就好一點、滿意度就高一點?!盵1]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進行了一系列凈化政治生態(tài)行動,只要違法亂紀一律嚴懲,實行“零容忍”,導致少數領導干部覺得抓得太嚴,管得太死,官不聊生。其實,這種高壓態(tài)勢對于大部分領導干部來說,應該是感覺為官不易,故而更應提高自己,為百姓謀福利,而不是像少數領導干部鼓吹的那種“官不聊生”。這種“官不聊生”的從政風險誤解其實是由少數領導干部作為黨員理想信念的動搖,價值觀的扭曲造成的。大肆渲染這種誤解,導致黨內領導干部人心惶惶,這是以言論破壞了黨內政治生態(tài)的平衡。
“為官不為”在人類政治生活中一直潛在在場,它會隨著不同歷史時期和體制、政策、社會制度的變更在形式、頻率和程度上有所變化,是一種異化的政治形態(tài)。自十八大以來,在高壓反腐的鐵腕下,存續(xù)于人類政治生活中的“為官不為”現象在一些地方愈演愈烈,成為一個具有一定普遍性、頑固性的突出問題。
2015年3月“兩會”期間,李克強指出:“少數政府機關工作人員亂作為,一些腐敗問題觸目驚心,有的為官不為,在其位不謀其政,該辦的事不辦?!盵2]的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黨員干部厲行整治,約束和規(guī)范領導干部行為的力度大大加強。但是一部分領導干部并沒有積極響應黨中央的改革和整治,反而工作缺乏熱情和主動性,奉行“不做就不錯”的原則,存有“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理,不想為、不作為。也有一部分領導干部,責任心不強,在工作中總是回避工作職責,擔心引火上身,不但推卸責任,更加逃避責任。還有一部分領導干部害怕面對難題,害怕解決難題,將難題像皮球一樣踢過來踢過去,害怕挑戰(zhàn),害怕失敗?!盀楣俨粸椤弊鳛槭舜笠詠睃h內政治生態(tài)的突出問題,其成因多方面,但一定程度上,這種異化政治形態(tài)對于黨內政治生態(tài)治理構成了嚴重阻礙。
腐敗問題往往伴隨著權力的存在而滋生,是國內外都難以治愈的社會和政治頑疾。隨著社會的快速轉型和經濟的迅速發(fā)展,腐敗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之一,“特權腐敗”更是腐敗中的重中之重。大量的腐敗案例表明,特權是腐敗產生的根源和條件。目前,一些領導干部居官位而自傲,任人唯親,排斥異己,開后門,拉關系,以權謀私,特權思想嚴重,從而破壞黨內政治生態(tài)。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jiān)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盵4]凡權力的使用都應有相對嚴密而有效的監(jiān)督和制衡。因此,黨內政治生態(tài)治理必須要堅決打擊“特權腐敗”,要建設具有持久性、針對性的黨內監(jiān)督機制,深化黨的制度改革,規(guī)范權力運行,以制度建設來防治特權,遏制特權。
基層公務人員是黨和國家事務的管理者,是直接面對人民群眾的重要群體,在國家政權穩(wěn)定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我國基層公務人員數量龐大,影響力廣,其腐敗將直接破壞政黨的群眾基礎。十八大以來,在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的高壓反腐態(tài)勢下,黨中央已經整治了不少腐敗“老虎”,部分高官紛紛落馬。但是“老虎好打,蒼蠅難拍”,在我國“小官巨貪”態(tài)勢依然嚴峻?!巴恋啬棠塘_亞平、工程碩鼠戴兵、廣州市沙河鎮(zhèn)黨支書貪污受賄三個億、四川省彭山縣觀音鎮(zhèn)鎮(zhèn)長徐庭偉貪污受賄三千萬”等,這些轟動一時的案件中,當事主體大多是基層公務員,他們的腐敗行為嚴重影響了地方的社會穩(wěn)定。
在各地出臺的工作報告中,基層公務人員腐敗比例畸高,這些數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國在治理基層公務員的腐敗問題上觸及面還不夠廣、不夠深入,反腐力度還有待加大。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徹底解決基層公務員的腐敗問題,而對于我國來說,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國情下,基層反腐的路徑、機制和建設必須在借鑒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探索,努力構建符合中國國情的基層廉政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一些地方和單位,‘四風’問題越積越多,黨內和社會上潛規(guī)則越來越盛行,政治生態(tài)和社會環(huán)境受到污染”。[4]因此,“加強黨的建設,必須營造一個良好的從政環(huán)境,也就是要有一個好的政治生態(tài)”。[5]新時期黨內政治生態(tài)治理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包含了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制度建設、反腐倡廉建設以及法治建設等各個方面,這些要素相互牽引、相互制約,共同影響著黨內政治生態(tài)治理。因此,文章從以下四個方面簡要探析新時期黨內政治生態(tài)治理的完善路徑。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yè)成敗。在黨內政治生態(tài)的治理過程中,共產黨員是主體,發(fā)揮著主導性作用。堅守共產黨員理想信念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黨內政治生態(tài)治理的精神基石。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到2017年間的講話中,多次將理想信念視為共產黨人精神上的必須之“鈣”,并且強調“沒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堅定就‘缺鈣’,就會得‘軟骨病’”。[6]今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制度化的意見》明確提出,黨員要對照黨章黨規(guī),對照先進典型,把自己擺進去,經常自行修身,打掃思想灰塵,進行“黨性體檢”。理想信念的動搖,就是“黨性體檢”過程中發(fā)現的“精神缺鈣”問題。面臨“四大考驗”和“四大危險”,少數黨員干部徹底背離了黨性要求,推行“理想是遠的,政治是空的,權力是硬的,金錢是實的”,思想空虛、求神拜佛,背離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貪圖私利、腐敗墮落,直接導致政治上變質、經濟上貪婪、道德上墮落、生活上腐化,嚴重破壞黨內政治生態(tài),敗壞黨內政治生態(tài)風氣。因此,黨內政治生態(tài)治理亟需堅定共產黨員理想信念,補足精神之“鈣”。[7]
黨內政治生態(tài)治理的首要任務不只是堅守共產黨員的理想信念,還要弘揚政黨文化,這為黨內政治生態(tài)建設提供了精神滋養(yǎng)。政黨文化是指一個政黨在長期發(fā)展過程中不斷積淀而形成的穩(wěn)定的觀念體系。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包含了實現共產主義和人的自由發(fā)展的奮斗目標,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及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等,這些都是良好的黨內政治生態(tài)的思想文化基礎,它能引領黨內政治生態(tài)向健康積極的方向前行,形成黨內政治生態(tài)的精神合力。因此,在堅守共產黨員理想信念的同時,也要重視思想建黨,弘揚政黨文化,傳承“紅色基因”。
那么,對于共產黨員來說如何才能補上必須之“鈣”,如何弘揚政黨文化呢?一是強化“四個意識”,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旗幟鮮明地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有的放矢,直抵心靈。三是深入推進“以人民為中心”思想教育,提高領導干部的人民意識,群眾路線意識。四是堅定“四個自信”,加強黨性修養(yǎng),自覺抵制克服錯誤思想,堅定政治立場。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用一賢人則群賢畢至,見賢思齊就蔚然成風。選什么人就是風向標,就有什么樣的干部作風,乃至就有什么樣的黨風?!盵8]為政之要,首在用人。目前,黨內依舊存在的選人用人不良現象,如憑主觀好惡選人,拉幫結派用人,不僅扭曲了黨內正常的政治規(guī)則,更破壞了黨內政治生活風氣,嚴重惡化了黨內政治生態(tài)。因此,堅持正確選人用人導向,建設一支政治堅定、能力過硬、作風優(yōu)良、奮發(fā)有為的執(zhí)政骨干隊伍,抓住領導干部這一“關鍵少數”,這為黨內政治生態(tài)治理提供了人才儲備和組織保證。堅持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首先,要嚴格執(zhí)行黨員干部任用程序、制度和機制,真正給敢于擔當的干部賦予歷史的使命與責任,為選人用人把好第一道關口。其次,要切實抓好這個“關鍵少數”,不僅僅抓各級領導干部,更要抓高級干部。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具有帶頭示范、以上率下的重要作用,其一言一行都關乎黨內政治生態(tài)治理。
馬克思在對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巴黎公社的經驗進行總結時認為政府必須要廉潔,政府官員必須要廉潔。鄧小平曾強調:“我們要反對腐敗、搞廉潔政治?!盵9]黨的十八大也明確提出“建設廉潔政治”,要求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這是共產黨人應有的政治本色,是中國政治文明建設的緊迫任務,更是黨內政治生態(tài)治理的重要組織保證。近些年來,黨內政治生態(tài)局部惡化,腐敗現象蔓延,黨員干部受到嚴重腐蝕,如果不嚴加治理,必然會摧毀黨的先進思想、正確路線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最終改變黨的性質。因此,黨內亟需建設廉潔政治,以保障黨的系統(tǒng)和權威。建設廉潔政治是一項內容復雜、參與面廣的系統(tǒng)工程,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特別關注。第一,注重廉潔文化氛圍的建設;第二,深化重點領域及基層領域的懲治腐敗和預防腐敗體系的改革;第三,擴大對權力的監(jiān)督范圍,尤其加強基層反腐敗建設;第四,建立大眾參與的民主政治制度體系。
黨的制度是一種調整各級黨組織領導干部以及廣大黨員行為的規(guī)范,是關系黨內政治生態(tài)廉潔清明的重器。全面深化改革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改革是最大紅利,欲從根本上遏制特權腐敗還得靠深化改革。因此,深化黨的制度改革也是黨內政治生態(tài)治理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目前黨內政治生態(tài)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都暴露出黨的制度方面存在一定弊端,這給腐敗分子可乘之機。要消除這些弊端,破解難題,必須要深化黨的制度改革,通過改革抓好制度的頂層設計,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堵塞漏洞,在深化黨的制度改革過程中完善黨內政治生態(tài)的治理。
近年來反腐態(tài)勢兇猛,黨中央查處了大量腐敗案件。這些案件的其中一個共同點就是大多發(fā)生在監(jiān)督盲區(qū)。這些由于監(jiān)督不到位而發(fā)生的腐敗現象一定程度上破壞了黨內政治生態(tài)環(huán)境,對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產生了負面影響。因此,深化黨的制度改革,強化黨內監(jiān)督是完善黨內政治生態(tài)治理的必然選擇。十八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國共產黨黨內監(jiān)督條例》通過黨內監(jiān)督無禁區(qū)、無例外,確立了監(jiān)督全覆蓋原則,既強化黨內監(jiān)督,又注重黨內監(jiān)督和黨外監(jiān)督的結合,有利于更好形成監(jiān)督合力,從源頭上治理基層公務人員和地方公務人員中領導干部腐敗問題,杜絕“小官巨貪”等腐敗現象。那么,如何強化黨內監(jiān)督?首先,進行思想教育,增強黨員干部的黨性自覺,這是加強黨內監(jiān)督的“軟”約束;其次,完善監(jiān)督機制,創(chuàng)新監(jiān)督手段,這是加強黨內監(jiān)督的“硬”約束;最后,制約黨員干部權力,保障人民大眾權利,“軟硬兼施”強化黨內監(jiān)督。通過不斷強化黨內監(jiān)督,完善黨內政治生態(tài)治理,最終能還原一個風清氣正的黨內政治生態(tài)環(huán)境。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靠什么管,憑什么治?就要靠嚴明紀律。”[10]加強黨的紀律建設,這是馬克思主義政黨保持其政治優(yōu)勢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國共產黨長期執(zhí)政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更是新時期黨內政治生態(tài)治理的根本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針對黨所面臨的威脅和挑戰(zhàn),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盵11]黨的紀律建設能夠維護黨章的權威性與嚴肅性,堅定對黨的方針政策的執(zhí)行,為防腐敗構筑堅實的“籠子”,能持續(xù)有效為黨內治理提供源泉。因此,對于黨內政治生態(tài)的治理必須將黨的紀律建設挺在前面,在傳承中國共產黨96年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堅持以改革思路推進黨的紀律建設,逐步編織出更加符合新時期共產黨執(zhí)政的紀律,促進黨內政治生態(tài)不斷改善。加強黨的紀律建設,以嚴的紀律、嚴的規(guī)矩要求全黨,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為凈化黨內政治生態(tài),開辟黨內政治生態(tài)新局面提供根本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還強調:“各級領導干部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fā)展、化解矛盾、維護穩(wěn)定能力,努力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huán)境,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各項工作?!盵12]目前,黨內政治生態(tài)的惡化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政黨及其成員法治意識淡薄,法治思維模糊,導致其對紀律無視,對法律無信仰。構建法治型政黨,要求領導干部對法律心存敬畏,按照法律規(guī)定行使權力,自覺接受監(jiān)督,這是對黨內政治生態(tài)治理的根本保障。
法治作為社會進步狀態(tài)的整體性標志,其輻射力與滲透力逐漸反映在對政黨的要求上。構建法治型政黨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應從法治文化建設、法治制度建設、法治行為建設、法治作風建設和依法辦事能力建設五個方面深入推進,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手段解決黨內政治生態(tài)問題,把黨內政治生態(tài)治理擺進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格局中進行,提升到法治層面。第一,推進法治文化建設是通過培育法治理念和法治意識,形成依法辦事的法治思維,讓法治精神內化于心。第二,推進法治制度建設是通過制定科學嚴明的黨內法律制度,強化黨內法規(guī)制度的執(zhí)行,形成自覺遵守和執(zhí)行黨內法規(guī)制度的良好風氣。第三,推進法治行為建設是通過黨組織領導干部及其成員學法、尊法、守法、執(zhí)法等法治行為,自覺養(yǎng)成法治習慣。第四,推進法治作風建設是通過將作風納入法治化軌道,先破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后立優(yōu)良作風和創(chuàng)新工作作風,以此破立結合之法構建法治型政黨。第五,依法辦事能力建設是通過培養(yǎng)各級黨組織及黨員干部運用法治方式解決問題和處理事務的能力,使其能運用法治思維破解新時期的社會管理難題,提高基層整理法治化水平。
[1]習近平.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5-03.
[2]李克強.政府工作報告——2015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N].人民日報,2015-03-17.
[3]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強調更加科學有效地防治腐敗堅定不移把反腐倡廉建設引向深入[N].人民日報,2013-01-23.
[4]習近平.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10-9.
[5]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堅持從嚴治黨落實管黨治黨責任,把作風建設要求融入黨的制度建設[N].人民日報,2014-07-01.
[6]習近平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第一批總結暨第二批部署會議上的講話[R].黨建研究,2014(2).
[7]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協(xié)調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5:131.
[8]盛若蔚.習近平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強調建設一支宏大高素質干部隊伍確保黨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N].人民日報,2013-06-30.
[9]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27.
[10]習近平.嚴明黨的組織紀律,增強組織紀律性[A].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C].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766.
[11]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EB/O L].新華網,2016-07-01.
[12]習近平.在首都各界紀念現行憲法公布實施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0.
D26
A
1674-1676(2017)06-0085-04
王雪梅(1988- ),女,山東萊州人,曲阜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魯 昕(1975- ),男,山東武城人,曲阜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責任編輯:徐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