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瑜
?
論體操運動員心理訓練及競賽心理控制
王 瑜
四川省運動技術學院體操系,四川成都,610041。
本文概述了體操運動員一般心理訓練的內容與方法,提出了心理訓練特點,具體方法與手段,闡明了競技體操運動員,心理訓練實施的程序和應注意的問題,總結了運動員賽前的心理反映,心理準備的主要措施,賽前、賽中心理的運用以及心理狀態(tài)調節(jié)與控制的方法和賽后心理恢復的手段等,旨在為運動員心理訓練以及競賽的心理控制提供參考。
體操;心理訓練;心理控制
在科技日益發(fā)展的今天,體育比賽不僅僅是體能、技戰(zhàn)術的較量,還是心理素質的對抗。隨著競技體操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運動員的技戰(zhàn)術水平和體能素質越來越接近,但比賽成績往往出乎意料,這其中心理素質是一個重要原因。所以,心理訓練與賽前心理控制對運動技術的提高,良好的臨場發(fā)揮,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有重要意義。
1.1 體操競賽心理訓練的重要意義
有意識的對運動員的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征施以影響,為運動員取得優(yōu)異成績作好多種心理準備,這是廣義的心理訓練,現代體操技術的發(fā)展,強手之間勢均力敵的奪魁之爭,往往就在0.01分之間,而高難度動作的穩(wěn)定發(fā)揮,動作與動作之間協調流暢的連接,在激烈的競爭中對運動員的心理品質與心理狀態(tài)產生了極大影響并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體操競賽的心理訓練是一個長期而漫長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甚至伴隨整個運動生涯,其目的是使運動員能適應不斷變化的比賽條件和比賽環(huán)境以及各種各樣的外部因素,在比賽中遇到各種情況都能保持平和的心理狀態(tài),準確、靈活穩(wěn)定地發(fā)揮比賽成績。[1]”
優(yōu)秀體操運動員在關鍵時刻的成功,大都與比賽時的心理優(yōu)勢有關。而不少比賽失常的運動員,也大都與精神過度緊張,心理失常緊密相聯。有的運動員到比賽場上頭腦發(fā)懵,正確的感知喪失、動作變形,有些運動員常常在自己最擅長的項目上失敗,而有的運動員在自己弱項上總是顧慮重重、信心不足。因此,運動員的心理狀態(tài)是影響比賽乃至平時訓練效果的重要因素。良好而愉快的心境、振奮而穩(wěn)定的情緒、適宜的興奮和冷靜的頭腦,清晰的感知、頑強的意志、主動性和自覺性等都是一項高質量訓練課的基本保證;而比賽時,尤其在各隊實力相當,成績交叉上升,賽場氣氛異常激烈的關鍵時刻,誰能保持鎮(zhèn)靜的頭腦,獲得最佳的情緒控制,誰就可能獲得最后勝利。
1.2 體操運動員心理訓練的一般方法
體操運動員心理訓練是一個長期的、持之以恒的過程,這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tǒng)的對運動員的心理活動施加影響的教學過程。使運動員具備提高運動水平所需要的心理品質。體操運動員的一般心理訓練內容與方法較多,可分為平時的心理訓練和比賽前的心理訓練兩類:
(1)平時心理訓練,培養(yǎng)和發(fā)展所要的心理品質和個性特征,良好動機是刻苦訓練提高運動技術水平,創(chuàng)造優(yōu)異成績的前提條件。確定奮斗目標,培養(yǎng)和激發(fā)成就動機,培養(yǎng)和加強運動員的自信心,即訓練形式和方法的多樣性,激發(fā)動機喚起訓練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將潛在動機激發(fā)出來,變?yōu)閯恿?,是一名?yōu)秀體操運動員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2)準備比賽的心理訓練,使運動員在較短時間內掌握自我調節(jié)心理狀態(tài)的方法,以便在比賽中形成最佳心理狀態(tài)。競技體操中念動(表象)訓練是一種綜合形式,俗稱“過電影”。是準備比賽的心理訓練有效手段之一,他運用動作表象并結合“默念”動作重點,通過這一方式強化腦中的動作概念,促進運動員更好地掌握技術和發(fā)揮原有技術水平,具體的和成功的動作表象是形成良好的心理體驗,有助于運動技術水平的提高。
心理訓練的各種方法都應根據運動員的生理心理特點及運動訓練規(guī)律來進行,方法的選擇上應根據他們的訓練水平比賽經驗、神經類型、意志品質、情緒、年齡、性格來運用。上述兩類心理訓練并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相互依賴和互為條件的。沒有平時訓練過程中的心理訓練,準備具體的體操比賽的心理訓練就沒有可靠的基礎,也不會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果不對運動員進行具體的體操比賽的心理訓練,平時訓練過程中的心理訓練也就失去了針對性,就不能使運動員掌握好有效解決心理問題的方法,平時訓練也就失去了意義。
2.1 競賽的心理特點
“在競賽場上,不僅是運動員比高低、爭勝負的場所,而且也是比心理水平,爭心理優(yōu)勢的場所,競技體操包括十個單項,在這些項目中既有共同的訓練規(guī)律,也各具自身特點。運動員在競賽中心理上有許有表現形態(tài),在這些不同的表現形態(tài)中,有許多共同的心理特點。[2]”
2.1.1 高度的緊張性 體操運動員在訓練中必須進行緊張的思維活動,以便在大腦有意識的控制和調節(jié)完成動作,在鞏固動作時,也要進行積極思維,使感覺到的東西盡快上升為理性上的認識,避免“跑份兒”現象,當外界條件出現意外,發(fā)生變化時,特別是在比賽中,需要更緊張有效的思維和作出靈活、隨機應變的能力。
2.1.2 強烈的競爭性 競爭是體育比賽本身應有的屬性,不僅僅是身體素質、運動技能的競爭,更是心理素質的競爭,體操比賽是與對手沒有直接接觸的項目,主要是克服自身的阻力去完成成套動作,明亮的燈光、嚴肅的裁判及熱情的觀眾都會進一步激發(fā)運動員積極的情感。一次比賽中,運動員要做上百個動作,在競賽過程中,輕微的慌張、失手都會導致失敗,運動員應具備勇敢、果斷的拼搏精神、堅韌不拔的毅力,并對自己的能力充滿自信心。
2.1.3 潛能的開發(fā)性 潛在能力包括軀體潛在能力和心理潛在能力。所謂“心理先行”身體技術潛能的開發(fā),必須以心理潛能開發(fā)為前提,競技體操對培養(yǎng)和加強運動員的自信心,各種心智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現代競技體操訓練的特點是專業(yè)化、早訓練、周期長、訓練負荷大,并帶有一定的危險性。應培養(yǎng)體操運動員具備正確的動機、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意志等心理品質,借助于這些方面的提高,促進動作技術的掌握。
2.1.4 環(huán)境適應性 適應是指個體和環(huán)境之間保持的協調關系,體操競賽是屬于特殊環(huán)境,運動員要想在這個特定環(huán)境中使自身的心理狀態(tài)與環(huán)境保持平衡和協調,必須具有高度的適應能力。
2.2 賽前的心理準備
2.2.1 賽前心理狀態(tài)的分析 運動員賽前狀態(tài)即是運動員賽前對競賽的認識而在內心產生的情緒體驗,這些情緒狀態(tài)使他們身體機能發(fā)生某些條件反射變化,如脈搏、呼吸、血壓、體溫、血糖水平,這些變化對比賽將產生重要的影響。
(1)賽前過分興奮狀態(tài):過早興奮或過度興奮,到了真正比賽時反而筋疲力盡了。這種過度興奮狀態(tài)如果得不到及時緩解,會出現“應激現象”。
(2)賽前淡漠狀態(tài):大腦皮層抑制過程增強,情緒低落,四肢無力,反應遲鈍,缺乏信心,以至于不想參加比賽。運動員在過度疲勞、傷病,比賽任務重或思想上對比賽不利因素想的過多時,容易出現此狀態(tài)。
(3)賽前盲目自信狀態(tài):對比賽的困難和復雜性估計不足,過高估計自己的能力。浮躁,不愿仔細思考問題。一旦遇到挫折,情緒一落千丈,形成惡性循環(huán)。
(4)賽前準備狀態(tài):這是運動員心理所處的最佳競技狀態(tài),是最適合比賽的情緒狀態(tài)。表現為比賽前和比賽過程中始終感到全身放松,肌肉協調,心情愉快,既興奮又鎮(zhèn)靜,頭腦清晰,對自己充滿信心,不易感到疲勞。
2.2.2 賽前增加心理穩(wěn)定性的方法(1)多營造比賽的氛圍:運動員參加訓練的目的就是為了比賽,這是競技運動的特征。從競賽與訓練時間的分布特點來看,訓練時間遠遠多于比賽,運動員能夠參加比賽的機會必定有限,而培養(yǎng)比賽心理穩(wěn)定性又是訓練的最終目的。解決這對矛盾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在訓練中多營造競賽的氛圍,使運動員經常在競賽刺激的條件下養(yǎng)成喜愛比賽、有強烈競爭意識的心理品質。例如:提前適應場地,適應比賽的節(jié)奏,教練員在賽前進行一些隊內測驗等。
(2)提高運動員的應變能力:比賽動作的自然流暢是裁判員評定成績的一項重要因素,這就要求運動員在完成成套動作時不能有停頓和遺漏。但比賽是動態(tài)變化的,由于高度緊張有可能出現忘記動作和動作連接失誤的現象,這就需要運動員具備隨機應變的能力,巧妙地改變動作的連接方法,盡量減少扣分。隨機應變的能力不是比賽中的隨意處理,他需要在平時的訓練中加以強化才能得到發(fā)展?!爱敵商讋幼餍纬刹⒁讯ㄐ鸵院螅谶m當的時機,要求運動員在容易出現失誤的位子掌握不同的動作連接技巧。這個能力在器械項目的訓練中特別重要。[3]”在平時訓練中還應加強對運動員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2.3 賽中的調控方法
2.3.1 呼吸調整法 運動員進入比賽場地往往會過度緊張,感到胸悶氣短,呼吸急促。因此,進行有意識的呼吸可以緩解精神的緊張,尤以腹式呼吸法效果最好。在上器械前深呼一口氣有利于運動員憋足力量完成成套動作。
2.3.2 頸肩肌肉放松法 人在緊張時候會出現頸肌發(fā)僵,雙肩聳起,動作變形,從而影響比賽的結果。這時應該有意識的放松肩部的肌肉,放松頸肌。放松肩帶、頸部肌肉的動作簡單、來得快,許多放松方法是人體活動的自然行為,無需消耗人體的太多能量。當然,在放松上肢肌肉的同時也順便放松下肢肌肉的效果會更好。
2.3.3 自我暗示和相互暗示法 作為一種心理訓練方法,自我暗示是運用語言、思想或行為對運動員的心理活動施加影響的訓練手段,他的目的是使運動員消除緊張心理和精神動員,自我暗示訓練就是采用一定的“套語”進行自我暗示,排除外界無關刺激的干擾,進而調節(jié)植物性神經系統(tǒng)的機能及心理狀態(tài),起到運動員自我控制情緒,思維和意志過程的作用。四川省隊運動員官文荔,在第13屆全運會體操平衡木的比賽中,教練指導她進行心理暗示“心情放松,和平時訓練的一樣,我能行”,最后在決賽中獲得了第6名,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自我暗示,默念警句,可以消除緊張情緒。
另外,隊員之間的相互語言的提示,相互鼓勵,也是穩(wěn)定情緒的有效方法。教練員在比賽場上的激勵和沉著穩(wěn)定工作方法,對穩(wěn)定運動員的比賽心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因為教練員和隊員的積極暗示能夠帶來積極的內心想象和情緒體驗,能增加運動員的信心,為比賽的成功做好準備。
2.3.4 想象訓練法 想象訓練是在對動作感知的基礎上,利用在頭腦中回憶出的動作形象,比賽成套動作或比賽情景,身體感覺和情緒狀態(tài),強化運動技能,而進行沒有動作行為的練習。
想象訓練是所有運動員最常用的方法,一般在上場比賽前5min進行。運動員閉上眼睛,回憶自己在平時訓練中完成最完美的一套動作,完整的在腦海里浮現一遍,這樣既能放松身心,節(jié)省體能,還能熟悉整套動作結構,能有效的緩解賽前的緊張狀態(tài)。
2.3.5 音樂調節(jié)法 聽音樂可以有效地調節(jié)心情,這是絕大多數人都有的深刻體會,當你聽到一首你最喜歡的樂曲時,心情的愉悅是難于言表的。對于那些在比賽前憂郁、精神壓力大的運動員,可以聽貝多芬的《歡樂頌》,格什溫的《藍色狂想曲》,他能消除憂郁,放松精神。對于那些在比賽中注意力難以集中的運動員,平時可多聽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柴可夫斯基的《四季》等,他可以幫助集中注意力。然而不同的樂曲其作用也不盡相同,運動員可根據不同的心情和需要來選擇不同的音樂。
2.3.6 模擬訓練法 在比賽中,運動員要面對觀眾、裁判員、對手、甚至還有記者、環(huán)境、氣氛完全與訓練時不同,這些都給運動員增加了新的刺激,特別是一些反應消極的運動員會受到干擾,很容易造成注意力分散。因此,運動員應立即找出適合于自己集中注意力的對象(表象)來排除外來干擾,如回想獲得成功的最佳技術動作,體驗當時的身體感覺和情緒感覺,以增進信心,把注意力完全集中于將要完成的比賽動作上。模擬訓練是指對比賽可能出現的情況和問題,創(chuàng)設與比賽條件相似的環(huán)境進行實戰(zhàn)演練,促使運動員與比賽環(huán)境間保持心理協調,為運動員參加比賽作好適應性準備,進行模擬訓練必須在兩方面達到統(tǒng)一,即客觀模擬和心理模擬。
客觀模擬:如器械布置、燈光、音響的變化、觀眾氣氛、裁判評分、運動員出場順序、準備活動時間、次數、比賽等待時間等,即提高對訓練強度的要求,改變比賽的條件,加強抗干擾訓練,制造比賽氣氛。
中國國家體操隊在參加眾多的世界大賽之前都會進行比賽模擬訓練,效果最好的當屬2008年北京奧運會。本土作戰(zhàn),我們獲得了一次全真的模擬訓練,接近正式比賽的一切外部條件,在這種有利因素之下,國家體操隊奪得了9塊奧運金牌,取得了歷史性的好成績,模擬訓練功不可沒,保證了運動員在家門口作戰(zhàn)良好的心理素質,為最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2.4 賽后心理調整與恢復
運動員在比賽時心理處于長時間的緊張狀態(tài),心理能量極大消耗,賽后雖然一下子放松了,但并不是立刻就可以恢復到平時的正常心理水平,心理能量需要得到補充。因此,賽后必須對運動員進行心理調整。
(1)樹立正確的勝負觀,比賽的結果對運動員的心理影響是巨大的和持久的,特別是對于失敗的運動員,失敗的陰影可能長時間籠罩在心頭,對賽后的訓練比賽可能產生消極的影響,對于這種心理狀態(tài)應盡快進行疏導和教育,防止過多的負作用。
(2)消除比賽的緊張情緒,體操大賽結束后,緊張的情緒不會馬上消失,這種情緒使運動員對訓練甚至比賽感到厭煩,因此,必須采取一定的方法來消除運動員的緊張情緒。注意力轉移,這樣可使運動員緊張情緒降低,高度興奮的狀態(tài)消失,逐漸恢復到正常的心理狀態(tài),消除疲勞,通過積極性的休息和放松,得以促進生理疲勞的恢復,進而消除疲勞。比賽結束后,可以聽一些輕音樂、流行歌曲來歡樂自娛,消除比賽的緊張情緒。
(3)進行自我總結與反思。比賽是檢驗訓練水平的重要指標,通過比賽發(fā)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和優(yōu)勢特點,和對手進行交流學習,最大限度的提升自己的競技水平,保持良好競技狀態(tài),為下一次比賽奠定信心。
體操比賽最大特點是運動員身體不直接與對手交鋒,運動員的主要任務是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技術,力爭準確、優(yōu)美地完成成套動作。努力戰(zhàn)勝自我,在參加比賽的全過程中,調理好自己的比賽心態(tài),是體操運動員比賽心理穩(wěn)定性的特征之一。有意識的對運動員的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征施以影響,為運動員取得優(yōu)異成績作好多種心理準備。本文論述了體操運動員心理訓練的一般方法,著重闡述了體操運動員競賽的心理控制,從賽前、賽中、賽后3個不同競賽階段利用不同訓練方法為運動員取得優(yōu)異成績做好心理準備。
[1] 徐家杰,劉紹軍,謝三才.運動心理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5,36~40.
[2] 張 建,俞繼英.中國體操高級教程[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110~114.
[3] 黃玉斌.體操新概念[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60~65.
Theory of Gymnastics Athlete's Psychological Training and Psychological Control Competition
WANG Yu
Sichuan Province Gymnastics Spor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Dept, Chengdu Sichuan, 610041, China.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gymnasts of general mental training content and method, put forwar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sychological training, specific methods and means, and expounds the artistic gymnastics athlete, psychological training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cedures and some problems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summarizes the pre-match psychological reflection, main measures of mental preparation, before the game, the use of this psychological and mental state regulation and control methods and means of psychological recovery after the game, etc., to mental control of athletes psychological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Gymnastics; Psychological training; Psychological control
1007―6891(2017)03―0049―04
10.13932/j.cnki.sctykx.2017.03.13
G804.86
A
2016-10-26
2016-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