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趙建梅
內容摘要:文章從插圖對文本理解有效還是無效的討論出發(fā),從文本要素關系的識別、文本插圖的效果及文本插圖的功能三方面,試圖對國外文本插圖的研究進行梳理。
關鍵詞:國外 插圖 綜述
焦點注意假說認為,插圖會與文本信息產(chǎn)生注意力的競爭,因此插圖在閱讀發(fā)展過程中會產(chǎn)生負面作用。語境假說也認為插圖在文本的信息源中是多余的。尤其是從信息的語義維度來看,信息識別力與理解力會因上下文信息的使用而上升,但是,會因冗余的增加而下降。實際上,文本插圖是理解文本內容的輔助工具。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各國對插圖的形式和內容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實踐。
一.文本要素關系的識別
文本理解研究強調,文本要素間關系的識別是文本連貫心理表征形成的基礎。在敘事文本中,要素間關系的識別一直被認為是讀者能夠理解事物之間存在的因果關系。理解文本內容不僅包括其命題結構,而且包括讀者是否構建文本描述的情境模型。情境模型,是對個人、場景、行為及事件進行知識推斷的心理表征。也就是說,當新的信息被編碼成工作記憶,讀者可以進入記憶中的相關長期記憶,并由此發(fā)展出文本的完整描述。因此,通過形成加工過的信息與話語模式相關方面的聯(lián)系,情境模型得以更新。
在某種程度上,文本中信息片之間的距離影響著兒童與文本的信息連接。9歲的兒童可以建立敘述間的必要連接。但是,8歲或9歲的兒童不能持續(xù)建立分離文本信息間的聯(lián)系,而11-12歲的兒童則可以做到。在同一個年齡組內,工作記憶的個體差異對兒童信息整合能力也會產(chǎn)生影響。從資源導向角度來看,工作記憶可能會受到與年齡相關技能的影響。兒童進入小學后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解碼能力,但是,許多9歲兒童仍可能表現(xiàn)出緩慢的或不準確的解碼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說,準確和自動的單詞解碼可以釋放孩子的工作記憶能力。因此,這些認知資源可以用于更苛刻的理解過程,比如在文本中建立信息傳遞。
以上研究表明,小學的中級階段,在文本的信息整合方面,兒童遇到比年長更大的困難。但讀者,尤其是年幼的讀者,可以依靠文本外的線索,比如使用插圖。有大量研究顯示,插圖可以吸引并保持注意力,且可以加強心理模型的建設。插圖對年幼的兒童來說更具有積極效應,因為他們在使用詞匯創(chuàng)造心理表征方面存在困難,插圖則可在這方面對他們有所幫助。Pike在研究插圖是否能夠連接文本中分離的信息。研究結果表明,如果文本配有適當?shù)牟鍒D,兒童更易做出正確的推論。
二.文本插圖效果的研究
早期插圖研究認為,純文本闡釋略有優(yōu)勢,或者文本具有顯著的優(yōu)勢。Samuels認為,圖片在詞語學習中是一個干擾刺激。這一結論獲得多數(shù)研究者的支持,而且也致使Samuels和Concannon得出結論,圖片不利于理解課文。雖然許多后續(xù)的研究與這一結論有分歧,但這些不合時宜的評論仍然是當時的主題。這一時期,也出現(xiàn)了不同的聲音,Royer and Cable發(fā)現(xiàn),當為文本材料提供圖示時,更多的記憶單元會被喚醒。Sherman認為,為文本提供上下文信息,無論是圖形形式或口頭形式都可改善學習,并且,圖形形式優(yōu)于口頭形式。文本和插圖間交疊的信息確實有著提供信息的重要作用,而不是簡單的重復。
在純文本信息的學習中,插圖的存在幫助還是阻礙了內容的學習?DeRose和Peeck在測試的案例中,研究人員測試了有插圖和無插圖的文本信息。除少數(shù)例外情況外,大多結果表明,插圖對文本信息的學習有顯著正面影響。Haring和Fry采用的方法是:將一篇文本分解成觀點單元:179個主要觀點和171個細節(jié)觀點;準備了兩套插圖:一套描述主要觀點,另一套描述主要觀點和細節(jié)。結果發(fā)現(xiàn),雖然這些方法都有助于學習者回憶主要觀點,但對細節(jié)回憶的影響都不顯著。根據(jù)各項研究顯示,較沒有插圖的文本而言,有插圖的文本顯示出了壓倒性的優(yōu)勢。雖然用來測試的文本內容多為敘述文,但在對說明文的研究中也可以得到同樣的結果;實驗對象雖然多為少年兒童,但對年紀大一些的學習者同樣適用。
但不是所有插圖對學習者都有幫助。Royer和Cable發(fā)現(xiàn),在文本中加上有助于理解上下文的插圖才可以提高學習者的記憶水平。Sewell和Moore研究了卡通圖形裝飾文字材料的效果。在這些研究中,圖片和文本之間沒有信息重疊。在這種情況下,圖示雖沒有影響學習,但增加了讀者的興趣和享受。
三.文本插圖功能的研究
關于插圖功能的研究,主要有對插圖解釋功能和記憶功能的研究。
1.解釋功能
上世紀90年代的十年中,大量的研究認為有關科學和技術的插圖具有解釋功能。Mayer認為,滿足以下四個條件的插圖是有益的:(1)文字要描述一個因果系統(tǒng);(2)插圖必須合理地刻畫系統(tǒng)或過程;(3)必須選擇適當?shù)闹笜?;?)學習者對所涉及的目標內容無經(jīng)驗。Mayer和Moreno比較了屏幕文字與配以電腦生成動畫的敘述進行了比較。Reid和Beveridge進行了基于計算機實驗處理的插圖文本研究。文本的長度從232到245個字。計算機記錄學生花在句子和圖畫上的時間。此外,還記錄在哪個句子點上,學生第一次看圖片。研究結果是,越困難的主題與更多次的看圖相關;“學業(yè)不太成功”的學生花費更多的時間看圖片。ollerenshaw等人比較了大學生的表現(xiàn),這個比較在四個條件下進行:只有文本;文本與文本加標簽圖,文本加階段圖示,文本加電腦動畫。在初始階段,學生完成知識前測試;第二次階段,學生完成學習風格的測量。研究者發(fā)現(xiàn),學生在電腦動畫條件下的表現(xiàn)優(yōu)于其他三個條件下的表現(xiàn)。
2.記憶功能
插圖有助于讀者對信息的記憶。Dwyer等人的實驗表明,插圖對延時性測試的有效率為45%,而對即時性測試的有效率僅為9%,24項對照實驗中,19項證明插圖對延時記憶的幫助優(yōu)于即時記憶。也就是說,插圖的重復功能有助于提高記憶功能。Levin、Bender和Lesgold的研究顯示,插圖的記憶保持作用優(yōu)于簡單重復的效果。Dretzke研究了插圖的記憶功能分別對年輕人(17–29歲)、中年人(40–50歲)和老年人(60–84歲)的散文記憶的影響。Dretzke發(fā)現(xiàn),插圖的記憶功能可以促進年輕人和中年人對具體文本材料的回憶(相對于純文本控制條件)。在三個年齡層次中,關鍵詞插圖都有助于參與者對文本信息的后續(xù)回憶。此外,Dretzke還發(fā)現(xiàn),對老年人而言,言語能力和記憶表現(xiàn)存在著關系。對于言語能力較低的老年人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對于復雜圖案鎖呈現(xiàn)信息的利用則越困難。Levin的實驗關心的是插圖的記憶功能是否可以幫助人們超越所給信息,作出推理、問題解決和類別等判斷。實驗發(fā)現(xiàn),圖片記憶能夠極大地推動學生的信息構建和應用能力。Atkinson等人進行了矩陣結構,記憶插圖,矩陣結構與記憶插圖的結合三個實驗。研究結果顯示,記憶插圖優(yōu)于矩陣計算。
四.結語
從上世紀研究到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插圖”研究涉及到圖片、動畫、視頻和多媒體等多方面。課堂中,教師可以添加入圖案元素,圖案的易用性使其具有了未來擴散的可能。因此,在許多方面,插圖如果得到有效利用的指導就可以超越“插圖”所具有的介質的概念。
參考文獻
[1]Dekker, Tessa, Mareschal,Denis,Johnson,Mark H.,& Sereno, Martin I. (2014).Picturing Words Sensorimotor Cortex Activation for Printed Words in Child and Adult Readers. Brain and Language,139,58–67.
[2]van den Broek,P.,& Lorch,R.F.(1993).Network representations of causal relations in memory for narrative texts: Evidence from primed recognition.Discourse Processes,16,75–98.
[3]Gathercole,S.E.,Pickering,S.J.,Ambridge,B.,&Wearing,H.(2004).The structure of working memory from4to 15 years of age.Developmental Psychology,40,177–190.
[4]Pike,M. M.,Barnes,M.A.,&Barron,R.W.(2010).The role of illustrations in childrens inferential comprehension.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105,243–255.
[5]Kress, Gunther.(2003).Interpretation or Design: From the World Told to the World Shown. In Morag Styles & Eve Bearne (Eds.),Art, Narrative and Childhood,137–153
基金項目:本文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2015年雙語教育課題“新疆民族小學漢語教材中的課文插圖內容研究”(SY20154030);新疆師范大學博士科技創(chuàng)新項目“新疆少數(shù)民族雙語教育模式成效的影響因素研究”(XJ10762150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新疆地區(qū)雙語教育模式發(fā)展評價與構建:數(shù)學建模的解讀”(71563054)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介紹:王靜,新疆大學預科學院講師,新疆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2015級博士在讀;趙建梅,博士,新疆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研究方向:少數(shù)民族雙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