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燦松
在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中,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質,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利用問題情境激活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在活躍的思維狀態(tài)下進行學習,高效地完成學習內容,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時,教師要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利用問題對學生進行思維引導,讓他們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深入理解課文,實現(xiàn)高效的語文教學。
一、在預習環(huán)節(jié)提出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
預習環(huán)節(jié)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預習不單單是讓學生閱讀一遍課文,而是要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進行思考和主動學習。通過預習,學生能夠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借助查閱字典掌握生字,為課堂教學中進行深入探究打好基礎。在預習時,為了確保學生的預習有實效,教師可以在預習環(huán)節(jié)提出問題,利用預習導案的方式呈現(xiàn)問題,讓學生認真分析導案中的問題,通過認真閱讀課文內容找出問題的答案。在問題引導下的預習環(huán)節(jié),能讓學生逐步深入地進行學習和思考,讓他們掌握課文中的主要內容,并對有疑問的地方進行標記。在有效預習的前提下,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才能有的放矢,深入思考,體會作者通過文字表達的內容和含義,實現(xiàn)高效的教學目標。
二、設計啟發(fā)性的問題,促進學生思維的深入發(fā)展
啟發(fā)性的問題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使學生結合已有的知識進行分析,促進語文思維的有效發(fā)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結合教材內容設計啟發(fā)性的問題,讓學生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能夠拓寬思維面,擺脫定勢思維的束縛,在深入思考的過程中掌握課文的重難點內容。例如,在教學《大作家的小老師》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蕭伯納是一位大作家,他為什么還要拜小老師呢?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在閱讀課文內容時進行積極思考,通過認真分析得出了答案,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三、創(chuàng)設多媒體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
隨著教學改革的進行,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時,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中單一的方式,把多媒體引進了課堂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的特點和資源精心設計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生動的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主動進行課文內容的探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利用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使他們在活躍的氛圍中進行思考,從而喜歡上語文學習,并在探究中獲得更多的收獲。例如,在教學《荷花》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直觀情境,讓學生在觀看過程中對課文內容產生興趣,主動進入到課文的閱讀環(huán)節(jié)。在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直觀情境下說一說荷花的形狀、特點,把荷花的美充分地表達出來。
四、利用認知矛盾設計問題,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于掌握的知識有限,在探究新知識時,容易和已經掌握的知識產生沖突,激發(fā)認知矛盾。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思維發(fā)展情況,教師可以利用認知矛盾來引導學生,讓學生的語文思維活躍起來,主動提出問題,深入挖掘課文中的內涵,有效解決認知矛盾,完成問題的解答。在新課改的過程中,學生不再被動接受教師灌輸?shù)闹R,而是成為了學習的主體,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課文內容,通過獨立思考掌握教材中的重難點知識。在探究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疑問。通過提問,使教師能夠清楚地了解學生對課文的掌握情況,再根據(jù)學生的疑問進行引導,使學生的語文思維得到啟發(fā)。在學生提問的過程中,學生通過深入思考提出的問題,反映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使教師的指導更加具有針對性,使課堂教學在學生的主動學習中高效進行。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問題情境的教學,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語文思維活躍性,讓他們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掌握重點知識,使他們的學習具有明確的目的。在問題情境中,學生能夠根據(jù)情境分析課文內容,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思維深入,讓學生在思考和探究過程中獲得新的發(fā)展,深刻理解課文內容。在問題情境下, 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積極探究中促進了課堂教學的高效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