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圖畫書閱讀?零距離地嗅著書香,觸摸不同質(zhì)地的紙張,翻著大大小小的開本,根據(jù)喜好自主把控或快或慢或駐留于某一頁的速度,一邊近距離地觀察、研究、欣賞甚至是把玩,一邊聆聽父母融入溫情的講述,這是圖畫書最好的閱讀方式。在圖畫書閱讀的實踐中,我們始終秉承著“幼兒園閱讀引領,家庭親子閱讀為主”的閱讀理念。但在親子閱讀的實踐中,很多家長會碰到一系列讓人困擾的問題,如圖畫書該怎么讀?孩子跟家長的關注點不同怎么辦?孩子只看圖不認字怎么辦等等,不少家長用自己童年積累的閱讀經(jīng)驗引導孩子,卻不知不覺走入閱讀的誤區(qū),甚至成為孩子閱讀的絆腳石。
讓我們一起來分享一些親子閱讀個案,相信通過這些分享交流,我們會對圖畫書親子閱讀有更清晰的認識,也會指導家長逐漸形成屬于自己家庭的個性的親子閱讀方案。
親子閱讀記錄1(女孩中班)
跟孩子一起看《小貓頭鷹》這本書一周了,覺得孩子進步不大,希望老師給予指導。第一天給她讀了4遍;第二天問她哪頁會講了,她說不會,只想聽我講,于是又講了3遍,講完后提出要求“明天晚上你給媽媽講”;第三天晚上在我的要求下,她磕磕絆絆地講了幾句,我有點生氣;第四天晚上,她拒絕閱讀,說自己瞌睡了。
親子閱讀記錄2(女孩 小班)
《大海里的魚》這本書很有教育意義,里面關于大小、多少、顏色等的識別很多,閱讀中我不斷地向孩子提出這些話題,她有時會回應我的問題,但更多的時候卻答非所問,只是鐘情于“男孩子魚”和“女孩子魚”的比對,對封面上每條魚的凹凸顆粒材質(zhì)更是迷戀不已,一遍一遍地撫摸著。我要求她必須回答我的問題,結(jié)果她哭了,說不喜歡媽媽。
親子閱讀記錄3(女孩 大班)
《一個下雨天》這本書真是好看!有趣又融合了數(shù)概念的形成、動物的認知、數(shù)量詞的學習等很多的教育因素。我興致勃勃地給兒子讀完,沒看到期待中的哈哈大笑。正納悶,兒子用小手捧著我的臉,認真地看著我的眼睛問:“媽媽,書里的小豬可愛嗎?”我肯定地點點頭,“要是我像小豬那樣在雨地里玩得渾身濕漉漉,我也可愛嗎?你會打我嗎?”我瞬間懵了,我的“有用”跟他的“有用”嗆上了,怎么辦?看著兒子認真又期待的小臉,我敗下陣來,是啊,比起知識、聽話,童年更應該是寫滿游戲、快樂、犯錯甚至闖禍的年齡,《一個下雨天》淋醒了我!
【指導視角】
圖畫書有什么用?很多家長的答案聚焦在“認字、會講、學會一些知識、明白一個道理”等,這功利的“有用”論,挾持了幼兒閱讀的興趣,使親子閱讀呈現(xiàn)功利無趣的狀態(tài)。前面兩個案例中我們都感受到了親子雙方閱讀的艱難,家長步步緊逼,孩子節(jié)節(jié)敗退,甚至出現(xiàn)以“瞌睡”為借口,以哭泣為結(jié)局的畫面。這種把閱讀當教科書來學習的理念實在是糟糕的開始,孩子從起跑線就嘗試以逃避來應對的閱讀如何能快樂地持續(xù)下去?
日本圖畫書之父松居直說:“圖畫書對幼兒沒有任何‘用途’,不是拿來學習東西的,而是用來感受快樂的?!眻D畫書真的“無用”嗎?我們在第3個案例中沒有看到家長期待的立竿見影的“有用”,卻看到了圖畫書閱讀隱性的“無用”價值:聚焦了孩子與故事的心理共情,看到了孩子心理的點滴成長,同時也讓成人思考“無用”的真正內(nèi)涵。那就是:眼前的“無用”恰恰是為了成就日后的“有用”,放棄眼前急功近利的“有用”,放眼未來人生的“無用”吧!
親子閱讀記錄1(男孩 中班)
《圣誕老人的王國》的故事講完了,睿睿說:“奶奶,圣誕節(jié)的時候,圣誕老人也會給我送禮物嗎?他會送我什么禮物呢?你快點幫我準備個大襪子吧!”
我告訴他:“這是故事,假的!騙小孩的!”
親子閱讀記錄2(男孩 中班)
今天一出幼兒園大廳,翔子邊小跑邊催我:“快回家,快回家!終于借到好書了,《1只小豬和100只狼》!”什么樣的書把兒子想念成這樣,很期待!
回到家我依然負責文字部分的講述,兒子則專心于圖畫的研究,對狼群躲在大樹背后的形態(tài)非常關注,尤其是當小豬出場,狼群中喊出“沖啊,弟兄們”時,孩子表現(xiàn)得異常興奮,并且學會了用這句話,吃飯時他大喊:“沖啊,老爸老媽!”
隨著狼群的大量出現(xiàn),翔子竟然認真地數(shù)起狼的數(shù)量,恰恰是一百只!哈哈,我想換做大人,應該不會有人去點數(shù)吧!
親子閱讀記錄3(男孩 小班)
《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這本書偉偉看了無數(shù)遍了,依然興致盎然,最可笑的是他每次都要用手按書上的線條指出每個動物嗯嗯的“路線”。只是書的名字總也說不對,不是“是誰在我頭上嗯嗯”就是“我的頭上有人嗯嗯”,順其自然吧,喜歡最重要!
【指導視角】
童年期是人一生的浪漫期,在這個專屬階段里,小豬會說話,小雨點會歡笑,小蘑菇是大地的耳朵,閃電是天爺爺怒發(fā)沖冠……用童心看世界,會看到這個世界最美好的樣子!如若硬生生剝離孩子的童趣,只有成人不斷揭秘的赤裸裸的現(xiàn)實,像案例中奶奶熱衷于“點撥”孩子認識圣誕老人的真實身份那樣,整個童年就喪失了其本來的樣子,孩子們就成為了一群長著小孩模樣的大人,世界瞬間就無趣了。
所以,要相信童話!雖然童話超越了現(xiàn)實,但童話中描繪的美妙、詩意和哲學是真實的,由此帶給我們的感動、溫暖也是真實而豐富的。要像案例2、3中的爸爸媽媽那樣保護孩子對圖畫書閱讀的興趣點,才會支持孩子不斷沉浸在閱讀的世界里。
親子閱讀記錄1(男孩 小班)
《大衛(wèi)不可以》這本書真心不好講,沒幾個字還價錢老貴,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就是“大衛(wèi),不可以”這五個字,我就老老實實指著字讀給兒子聽,他只顧邊看邊笑得打滾。一周過去了,他沒認識一個字,但依然笑得滿床滾,這“文盲”式的讀法也是閱讀嗎?
親子閱讀記錄2(女孩 5歲)
讀完《蘇菲的杰作》,女兒說著心里話:“好羨慕蘇菲的襪子,怎么會那么漂亮!設計師是怎么設計出來的?我長大了,也要做個設計師,我要為女孩子設計出世界上最漂亮的長筒襪!”隨后幾天,她一直沉浸在為蘇菲設計新襪子的藝術創(chuàng)作中,也許這本書將點亮女兒的藝術人生!
【指導視角】
會認字就是喜歡閱讀嗎?答案顯而易見,閱讀并不等于認字。讀文與讀圖是閱讀的兩種方式,作家和畫家是這兩種閱讀方式的代言人。對于幼兒期孩子,大部分更鐘情于讀圖,每個孩子都是讀圖的天使。閱讀圖畫書就像在孩子的眼前慢慢推開美術館的大門,鮮艷的色彩、豐富的表現(xiàn)形式、寫滿秘密的細節(jié),一一呈現(xiàn)在孩子眼前,這些都吸引著孩子重復閱讀,也將成就孩子一雙感受美、發(fā)現(xiàn)美、解讀美的眼睛。隨著年齡的增長、閱讀的深入,文字帶來的意義將逐漸凸顯,讀圖與讀文的樂趣將帶給孩子更加多元的閱讀享受。
因此,當孩子鐘情于圖畫書的某一細節(jié)不翻頁時,請陪伴的成人追隨孩子的眼睛,一邊努力發(fā)現(xiàn)他的驚喜,一邊欣賞著他的樂此不疲?!凹毠?jié)就是品質(zhì),細節(jié)就是生命”,即使不能成為畫家,關注細節(jié)的態(tài)度一樣會成就他未來的人生特質(zhì)和事業(yè)品質(zhì)。
“閱讀慢慢來,結(jié)果在后面!”請把這句話作為童年閱讀的口號吧,這樣,童年閱讀才會豐滿而靈動、溫暖而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