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胃口小』
“文革”中,父親被打成走資派,遭受批斗和勞動改造。那段時間,父親每天要拉板車運(yùn)煤,往返十幾里。晚上回家臉上黝黑,雙臂也像兩根炭條。
日子雖然艱困,但是父親并沒被壓垮。洗漱后,父親喜歡喝點小酒,我們仨姐弟最喜歡給爸爸斟酒,溫?zé)岬拿拙粕l(fā)著濃郁的香味,與暖黃色燈光交織在一起,照在父親清癯的臉上。父親邊呷著酒,邊跟我們講家鄉(xiāng)的往事。
弟弟說,小時候他最期待的就是吃父親“剩下”的興化粉。那時候物資極度匱乏,家鄉(xiāng)的姑媽寄來米粉,祖母總會炒一碗給父親吃,香噴噴的味道讓我們垂涎欲滴。父親經(jīng)常吃一半就說吃不下了,弟弟那時才5歲多,就會迫不及待端過剩下的米粉,吃得精光。其實父親是舍不得吃,留給孩子解饞,我和妹妹讓著弟弟,只能在一旁咽口水。
父親注重衣著得體。20世紀(jì)70年代,親戚從香港寄來米色薄呢布料,媽媽請裁縫師傅給父親做了一套中山裝,父親穿著顯得氣宇軒昂。但因為太搶眼了,父親幾乎不穿,把它疊好放在箱子里,我們姐弟卻時常拿出來摸一摸,嗅一嗅它的味道,世界上原來還有這么好看的衣服。爸爸愛整潔,家里地上落一根火柴梗,他都會俯身拾起。一把用了多年的開水壺,爸爸把它擦拭得錚亮,湖藍(lán)色的底襯著粉紅色的花,靈動、生輝。
人生道路上,父親經(jīng)歷了很多挫折、蒙受了許多委屈,卻不曾向我們發(fā)過一次牢騷。他總是把積極、健康的一面展現(xiàn)給我們,讓懵懂的我們知道了信心和力量。
(鄭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