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深處究竟是什么樣?
近日,有報道稱,美國、英國、中國等12個國家的30名科學家已登上美國“決心”號鉆探船,準備在西南印度洋開展打穿地球殼幔邊界的第一次大洋鉆探,這項科研活動將有望深入地殼與地幔的分界面,看到人類從未見過的地球內部面貌。
地球內部由地殼、地幔和地核3個圈層組成。這次的大洋鉆探項目是要鉆探至地殼和地幔之間被稱為“莫霍面”的分界面(以克羅地亞地震學家莫霍洛維奇命名的地殼與地幔的分界面),至于科學家要鉆探的深度,果殼地質領域達人、地質學研究生“Terence魚”介紹,“地球不同區(qū)域地殼厚度差異非常之大”,具體說,地殼主要是由富含硅和鋁的硅酸鹽巖石所組成的硬殼,它的厚度并不均勻,大陸下的地殼平均厚度約33公里,海洋下的地殼厚度僅5到10公里。這個厚度與地球約6400公里的平均半徑相比,僅是薄薄的一層。地殼之下是地幔,厚度約2865公里,主要由致密的造巖物質構成,其下便是地核,地核內的物質以可流動的液態(tài)為主。
時至今日,人類之所以對地球內部的世界知之甚少,是因為人類想要穿透地殼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地殼內的溫度隨深度增加,有數(shù)據(jù)顯示,每深入100米溫度就會升高1攝氏度。近年的鉆探結果表明,在深達3公里以上時,每深入100米溫度就會升高2.5攝氏度?!癟erence魚”說:“越往深處鉆探,不僅溫度升高,而且周圍巖石的壓力也會增大,你可以想象把手插進米缸里,越往下周圍的米對手的壓力會越大?!睂τ阢@探裝備來說,這是一個極具難度的挑戰(zhàn)。
通過本次科考,人類能第一次直觀地了解殼幔邊界的巖石形態(tài),甚至可以對地球演化發(fā)展有新的認識。另外,可以了解大洋中脊和地幔的接觸關系,進一步了解地球的板塊構造和海洋擴張,而且還能看看那個深度的巖石里有沒有微生物,調查地球深處的生命活動。這一切無論是對地球還是對人類自身的認識,都有重大的意義。
(肖明舒/文,據(jù)《城市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