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浩
(山西省交通科學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廣東某高速公路TJ6標合同段南新大橋共26跨,設計梁長為25 m,共計260片箱梁。預制箱梁采用后張拉預應力施工工藝,預制梁鋼筋在鋼筋加工區(qū)加工,底板鋼筋及腹板鋼筋在胎架上集中綁扎,波紋管定位后,整體吊裝至制梁臺座上就位。預制箱梁內、外模板采用整體安裝、分塊拆除施工工藝。底模采用在預制混凝土臺座頂鋪設不銹鋼板;側模采用大塊定型鋼模板,分塊標準節(jié)3 m,面板為不銹鋼板?;炷僚浜媳戎饕捎玫突療峄炷?,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20~160 mm。原材料采用反擊破碎石(0~5 mm、5~20 mm兩級配)、塔牌525水泥、五華安流中砂。混凝土澆筑采用混凝土運輸車運到場內便道待澆梁處,龍門吊提升吊斗下料的施工工藝,混凝土采用自動噴淋系統(tǒng)養(yǎng)護。
預制場應適應標準化施工的要求,總體布置從全局考慮,統(tǒng)籌安排,具體設置情況如下。
預制場施工區(qū)主要由預制梁生產作業(yè)區(qū)、鋼筋加工區(qū)、原材料堆放區(qū)、存梁區(qū)組成;預制區(qū)和存梁區(qū)交界處設置運梁通道。
場地采用C20混凝土硬化,場內道路硬化厚度為15 cm。場地內縱向按5‰坡度排水,橫向按5‰坡度排水,沿一側軌道設縱向排水溝排放施工廢水、養(yǎng)護水、收集雨水并匯入三集中下水,臺座四周均設有梁體養(yǎng)生用的自動噴淋設施。
為確保梁板質量符合設計要求,嚴格控制混凝土的質量,從原材料的源頭抓起,所有原材料檢驗合格后才允許用于工程實體。
a)水泥 采用廣東塔牌生產的P.Ⅱ52.5硅酸鹽水泥,堿含量不大于0.6%,熟料中鋁酸三鈣C3A含量不大于8%。
b)細骨料 采用梅州五華縣安流砂場的中砂,細度模數為2.7,含泥量為1.5%,泥塊含量小于0.5%。
c)粗骨料 采用揭西縣南山石場生產的反擊破碎石,孔隙率小于40%,壓碎值指標為19.7%,母巖抗壓強度為85 MPa,含泥量為0.5%,針片狀含量為3.5%,粒徑為 5~20 mm,連續(xù)級配(0~5 mm、5~20 mm),最大粒徑不超過25 mm。
d)外加劑 采用廣東強仕生產的聚羧酸高性能減水劑,摻量為1.2%。
a)鋼筋 采用廣東韶鋼生產的HRB335鋼筋,主 要 采 用 了 D=10 mm、D=12 mm、D=16 mm、D=22 mm四種規(guī)格。
b)鋼絞線 采用江蘇帥龍生產的低松弛高強度鋼絞線,fpk=1 860 MPa,d=15.24 mm,其各項技術性能符合GB/T 5224—2003的規(guī)定。
c)錨具 采用柳州歐維姆生產的錨具、夾片,均符合JT/T 329—2010的要求,錨具的靜載錨固性能合格。
d)預應力管道 采用自加工的鍍鋅金屬波紋管,符合JG 225—2007的要求。
3.1.1 鋼筋工藝
鋼筋原材料及半成品分類堆放并做好標識牌。底、腹板鋼筋綁扎和波紋管定位統(tǒng)一在固定胎座上進行,在胎座上按照圖紙設計要求制作腹板鋼筋綁扎胎架。胎架采用槽鋼骨架,按設計箍筋間距在骨架縱向槽鋼上焊接鋼筋頭(底、腹箍筋綁扎時緊靠鋼筋頭定位);按設計水平筋間距在骨架橫斷面槽鋼上焊接圓鋼管;按照設計波紋管坐標,在骨架橫斷面槽鋼上焊接圓鋼管(鋼管內穿入圓鋼,波紋管置于圓鋼上定位,再采用定位卡與箍筋焊接);綁扎鋼筋和定位波紋管時不需要時刻對照圖紙,提高了工作效率,準確度也得到保證。鋼筋安裝時,與波紋管線形相沖突的底板箍筋做適當調整。由于底板架立筋較密,施工時先綁扎箍筋,后穿入底板主筋。
底、腹板鋼筋綁扎焊接好后,采用小龍門吊和特制吊架吊運,人工配合安置于制梁臺座上。頂板鋼筋在內模安裝完成后現場綁扎,頂板橫向鋼筋間距借助翼板外側的梳齒板定位,并與縱向鋼筋和腹板箍筋綁扎;頂板預埋剪力筋與頂板縱橫向鋼筋焊接牢固。
3.1.2 控制要點
a)鋼筋胎架采用固定式結構,在底板、斜腹板處設置鋼筋定位設施,在鋼筋安裝前進行復核檢查,以確保底、腹板箍筋及縱向水平鋼筋間距符合要求。
b)適當調整鋼筋保護層墊塊間距,保證底、腹板內外側墊塊數量不少于6塊/m2,腹板內側和外側墊塊對稱綁扎牢靠,以確保底、腹板鋼筋保護層厚度滿足要求。
c)面板鋼筋安裝前,重新檢查吊裝在臺座上的底板、腹板的鋼筋間距及保護層,在符合要求后方可進行面板鋼筋安裝。
d)頂板剪力筋固定時,采用5 cm高的方鋼協(xié)助,以確保外露整齊劃一、高度滿足要求;加強預埋鋼筋數量、外露長度、間距控制,確保預埋筋準確無誤。
e)在鋼筋加工廠內設置鋼筋大樣圖,以防止操作下料數據錯誤,方便檢查;加工鋼筋下料長度和彎曲成型后進行檢查,符合要求后方可批量生產。
3.2.1 模板工藝
a)底模采用在混凝土臺座頂鋪設6 mm厚不銹鋼板,與臺座頂部兩側預埋的50 mm的護邊槽鋼焊接,在距底模兩端120 cm處預留30 cm寬預制梁吊點槽口,底模按設計設置預拱度。面板用6 mm厚不銹鋼板,兩側設傳力肋。
b)清理模板并打磨(采用帆布類打磨拋光,不能采用砂輪或鋼絲球之類會傷害不銹鋼表面的機具)。
c)模板打磨拋光后噴涂脫模劑。
d)外模先將兩小塊拼成一塊,模板豎向接縫加1 mm厚的膠板以防漏漿;外模采用上下兩排對拉螺栓固定,下排對拉螺栓穿過底模下預埋管,上排螺栓位于箱梁頂面混凝土以上,在臺座包邊槽鋼內塞入橡膠管與外模緊密靠實,以防漏漿。
e)箱梁端模密與外模固定。端模安裝前應先安裝預應力錨墊板,錨墊板用4粒φ10螺絲與端模固定。模板拼裝時必須從中間向兩邊開始拼裝,采用上下兩排對拉螺栓固定,下排對拉螺栓穿過底模下預埋管,上排螺栓位于箱梁頂面混凝土以上,模板拼裝時保證按照圖紙的幾何尺寸施工,做到平、順、直。端頭模板與錨墊板結合面嚴密、不漏漿。
內模每側腹板分上下兩塊,每塊長1 m;頂板模采用活動鋼板,鋼板厚4 mm。內模在地面上拼裝成整體,用龍門吊起吊就位,內模底部借助鋼筋頭支撐于底部鋼筋骨架上防止下沉,側面用腹板上的墊塊固定,頂部借助側模背后桁架采用槽鋼壓桿下壓防止?jié)仓^程中內模上浮。
鋼筋的保護層墊塊使用梅花型高強度小石子混凝土墊塊,縱橫向間距均不得大于0.8 m,梁底位置間距不得大于0.5 m,確保每平方米墊塊數量不少于6塊。
3.2.2 控制要點
a)模板進場后,通過整體試拼,消除模板連接錯臺現象,確保接縫平順,同時依靠卷尺、水平尺、現場觀測等手段進行模板檢查,確保模板絕對尺寸滿足結構要求。
b)模板表面統(tǒng)一采用酸洗、涂油處理,確保平面光滑、顏色統(tǒng)一。
c)模板安裝到位后,通過卷尺測量檢查其結構尺寸。
3.3.1 混凝土工藝
a)箱梁混凝土一次澆筑完成,先從頂板活動模板預留窗口下料澆筑底板混凝土,然后蓋上頂板活動模板,澆筑腹板混凝土,最后澆筑頂板、翼板混凝土?;炷劣蓪S玫醵费b料,縱向采用軌道運輸到待澆箱梁外側,通過預制場5 t龍門吊垂直、橫向運輸到箱梁澆筑現場?;炷谅淞蠎椒€(wěn)、均勻,兩側對稱進行。
b)混凝土性能保證混凝土的拌制由攪拌站集中拌和。澆筑混凝土過程中應檢查混凝土坍落度,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20~160 mm,根據預制梁底板、腹板及頂板分層控制,底板和頂板取較小值,腹板取較大值。
c)根據混凝土澆筑速度,首件預制梁施工采用2臺混凝土運輸車集中運輸,每次裝運混凝土4.5 m3,在保證混凝土及時供應的前提下,充分保證混凝土各項性能符合要求。
d)混凝土的振搗使用插入式振動器,由專人完成,以保證混凝土振搗密實,箱梁分3層澆筑,第一層澆筑底板,第二層澆筑腹板,第三層澆筑頂板、翼板,每一層澆筑應在上層混凝土初凝前澆筑,每一層混凝土振搗時插入式振動棒要深入上一層混凝土10 cm左右。
底板混凝土直接通過內模天窗跌落至底板,工人在箱內采用50型振搗棒充分振搗;腹板采用2臺30型振搗棒和1臺50型振搗棒配合振搗。腹板從一端開始階梯式澆筑,至距另一端1/4處反向從端部澆筑至閉合。端部和中間段波紋管下部采用30型振搗棒振搗,間距20 cm,中間段波紋管上部采用50型振搗棒振搗?;炷翝仓瓿珊?,頂面及時修整,抹平,待定漿后再抹第二遍,最后橫向拉毛。
3.3.2 控制要點
a)混凝土坍落度根據預制梁底板、腹板及頂板分層控制,確?;炷翝仓^程中性能滿足施工要求。
b)混凝土振搗要避開預應力管道,以消除冷縫的發(fā)生。
c)波紋管內穿內襯管。澆筑過程中抽拉內襯管,確保管道暢通。
a)預制梁養(yǎng)護采用土工布覆蓋、噴淋養(yǎng)護結合措施,其中腹板、底模等采用地錨式噴淋養(yǎng)護系統(tǒng),另外在頂板上布置土工布,以確保表面濕潤,保持梁體濕潤狀態(tài)時間不少于7 d。
b)試件與預制梁現場一起同條件養(yǎng)生,以確保實際反應混凝土強度變化過程。每片梁均填寫橋梁編號,同施工原始記錄歸檔。
c)預制梁鑿毛包括端頭板、翼板及腹板濕接縫處,在模板拆除后立即進行鑿毛工作。鑿毛采用專用鑿毛機具進行,以有效消除浮漿等。
3.5.1 預應力鋼絞線穿束
預應力鋼絞線張拉前應編號,采用梳編穿束工藝,消除各根鋼絞線因受力不均引起的滑絲、斷絲等事故,是保證有效預應力均勻度的根本措施。
3.5.2 預應力張拉
a)對隨梁養(yǎng)護的試塊進行抗壓強度和彈性模量試驗,混凝土強度和彈性模量達到設計值85%以上,且齡期時間不小于7 d,方可張拉預應力鋼絞線。
b)張拉采用預應力智能張拉系統(tǒng)進行,智能張拉前應核對主機和專用千斤頂的編號,由于主機和千斤頂都在出廠前統(tǒng)一標定,使用時一定要注意一一對應。
c)張拉施工時,每臺智能張拉儀器應派專人值守,觀察千斤頂、鋼絞線伸長及錨具下混凝土的變化,發(fā)現異常應立即停止張拉并告訴操作人員,待問題排除后方可繼續(xù)張拉。
d)張拉完成后應立即以伸長量進行校核,其偏差應控制在6%以內。在下一個張拉施工前,現場操作技術人員應再次檢查錨具、千斤頂、限位板是否正確嵌套,位移傳感器是否松動,確保無誤后方可張拉。
e)錨固后預應力筋的外露長度不宜小于30 mm,當需較長時間外露時,應采取防銹措施,錨固完畢經檢驗合格后,方可用切割機切割端頭多余的預應力筋,嚴禁采用電弧焊切割。
3.5.3 控制要點
a)在正式張拉前必須進行空載試驗,觀察顯示屏位移傳感器讀數準確性。開動油泵,將千斤頂活塞來回打出幾次,以排出可能殘存于千斤頂缸體及油管中的空氣。
b)為確保數據準確性及安全性,必須是施工現場技術人員輸入數據,嚴禁其他人員輸入數據。
3.6.1 施工準備現場
將錨板、夾片、外露鋼絞線采用無收縮水泥砂漿全部包裹,厚度不小于15 mm;用壓力水沖洗孔道,以排除孔內粉渣等雜物,驗證孔道是否通暢,然后用不含油的壓縮空氣吹盡孔內積水。若在沖洗過程中,發(fā)現有冒水、漏水現象應及時堵塞漏洞。
3.6.2 試抽真空
將灌漿閥、檢查孔全部關閉,啟動真空泵,觀察真空壓力表讀數,當真空度維持在-0.06~-0.10 MPa時(壓力盡量低),停泵約1 min,若壓力值保持不變即可認為管道密封嚴實。
3.6.3 拌制漿液
采用自動計量的高速攪拌機拌和漿液,測試流動度合格后放入儲漿罐。壓漿過程中,每一工作班現場留取不少于3組尺寸為 40 mm×40 mm×160 mm的試件。
3.6.4 壓漿
啟動真空泵,使孔道壓力保持在-0.06~-0.10 MPa,穩(wěn)定約5 min;啟動壓漿泵,壓力宜為0.5~0.7 MPa,最大不超過1.0 MPa;當抽真空端有漿液流出,關閉真空泵,觀察流出漿液質量。用流動度計檢測流出漿液流動度,當流動度滿足規(guī)范要求,關閉出漿口閥門;繼續(xù)開啟壓漿泵,保持不小于0.5 MPa的壓力穩(wěn)壓3~5 min。
3.6.5 控制要點
a)壓漿前對壓漿配合比進行一次現場試驗,包括稠度、水灰比等。
b)壓漿前采用高壓水泵清冼,以防止堵塞等現象發(fā)生。
c)壓漿前檢查各機具,以確保壓漿過程連續(xù)不停頓,并確保壓漿材料為新鮮的漿液。
壓漿完畢即將梁頭沖洗干凈,將預制好的堵頭板固定于箱內,然后綁扎封錨鋼筋并立封錨模板,端板垂直,經檢查合格后即可澆筑梁體封頭混凝土,封錨混凝土通過頂板預留的槽口認真振搗,保證錨具處混凝土密實。
預制箱梁在預制完成后,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方可進行吊裝和移運,并做好必要的保護,避免在移運過程中造成梁板的損壞,并在梁板存放過程中做好相應的安全措施。
預制箱梁標準化施工,分為鋼筋加工區(qū)、預制區(qū)、存梁區(qū)、生活辦公區(qū)。
鋼筋采用數控機械加工,大大降低了人為因素造成的質量缺陷,提高了工作效率。鋼筋綁扎采用胎模制作后,整體吊裝入模;預應力施工采用智能張拉壓漿系統(tǒng),減少了人為操作誤差,提高了梁板施工質量。
通過標準化施工,消除了預制梁板的質量缺陷,大大提高了梁板的內在和外觀質量。為今后預制箱梁施工提出了很好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