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名稱從何來(下)
晉公元265年,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廢魏帝,自稱皇帝,定都洛陽,國號晉朝。因為魏帝曾封司馬炎的父親司馬昭為晉公。317年,司馬睿稱皇帝,定都建康,由于建康在晉朝舊都洛陽的東邊,所以歷史上叫作東晉。這樣,司馬炎建立的政權,歷史上叫西晉。
隋581年,隋國公楊堅迫周靜帝讓位,自立為皇帝,建立了隋朝。國號為隋,顯然是因為他的爵位的名稱的關系。
唐李淵是隋朝的貴族,封唐國公,隋末為太原地方長官。617年,李淵父子在晉陽起兵反隋。6 1 8年,隋煬帝被部將所殺,李淵稱帝,建立唐朝??磥?,國號“唐”來源于李淵的封號唐國公。
宋960年,后周大將趙匡胤在開封東北的陳橋發(fā)動兵變,取代后周,建立宋朝,定都東京。趙匡胤之所以把國號定為“宋”,是因為趙匡胤曾為宋州歸德軍節(jié)度使。1127年,宋徽宗、宋欽宗等被金軍擄走,宋欽宗的弟弟趙構在應天府做了皇帝,后來定都臨安。東京(今河南開封)與臨安(今浙江杭州),一北一南,所以歷史上有北宋,南宋之稱。
西夏黨項族分為好多部落,遷到夏州的被稱為平夏部。1038年,首領元昊稱皇帝,將國號叫大夏,都城定在興慶。因為夏在宋的西北,所以史稱西夏。
金1115年,女真族的首領完顏阿骨打在會寧稱皇帝,國號金。關于國號金,完顏阿骨打曾說:“遼的國號意思是鑌鐵,顯示他們有如檳鐵般堅硬。但是鑌鐵也會朽壞,只有金不會變質,我們的國號就稱作大金吧!”
元1271年,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正式定國號為元,次年定都大都(今北京)。國號取自《易經》中“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的意思。
明1368年,朱元璋稱皇帝,建立明朝。國號為大明,著名史學家吳晗在《朱元璋傳》中說:“大明的意義出于明教。明教本有明王出世的傳說,經過五百多年公開和秘密的傳播,明王出世成為民間所熟知的預言。韓山童自稱明王起事,敗死后,他的兒子韓林兒繼稱小明王。朱元璋原來是小明王的部將,害死小明王繼之而起,國號大明。據說是劉基出的主意。”
清1616年,努爾哈赤建國,稱后金。1636年,他的兒子皇太極稱太皇帝,改國號為大清。按照五行相克的觀點,火克金,水滅火,朱明屬火,這樣看來,改國號為“清”,是取水滅火的意思。
(閆會才/文,摘自《知識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