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卷首語
以河長制實現河長治
本刊編輯部
2017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五屆“世界水日”,22—28日是第三十屆“中國水周”。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題是“廢水”,我國紀念2017年“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的主題為“落實綠色發(fā)展理念,全面推行河長制”。
綠色,對于黃土高原的山西來講,是最珍貴的顏色;水,對于“煤長水短”的三晉大地而言,是最珍貴的資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三晉兒女對此有著深切的感受,更有著切膚之痛。水是生態(tài)之基、是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控制要素,河湖是生態(tài)空間的重要組成,水利則是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核心內容。
去年,中央全面推行河長制這一解決復雜水問題、維護河湖健康生命的重大改革舉措。習近平總書記在元旦新年賀詞中特別強調“每條河流要有‘河長’了”,這是向全國各級各部門下達的總號令,必須全力以赴抓實做好。山西嚴格貫徹落實中央政策,“十三五”初期加快推進汾河流域生態(tài)修復治理,及時制定出臺了《山西省汾河流域生態(tài)修復與保護條例》,在全省掀起了以汾河流域生態(tài)修復治理為起點的水生態(tài)治理。河長制的全面推行,必然是加快全省水生態(tài)治理的“指揮棒”和“加速器”。
全面推行河長制,核心是落實責任。河湖之病“表癥”在水里,“病根”在岸上。解決這個難題,必須明確“河長”負責,簽下軍令狀,實行“一把手”工程,把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壓到工作中、壓在“帽子”上。
加強河湖保護,重點是解決問題。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從實際出發(fā),因地制宜、因河施策、系統(tǒng)治理,統(tǒng)籌保護與發(fā)展、水上與岸上,才能準確號到病癥要結,才能著力解決突出問題。
全面推行河長制,關鍵是要協調配合。河湖保護管理涉及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涉及不同行業(yè)、不同領域、不同部門。只能從全流域出發(fā),樹立“一盤棋”觀念,提出一河一策,實行一段一長,加強分段負責、密切配合、協同推進,同時讓群眾積極參與、營造氛圍、凝聚合力,形成齊抓共管、群策群力的工作格局,從而以推行河長制實現河長治,讓綠色成為山西的底色,讓水源成為潤澤三晉的“富貴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