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海 祥
(山西國辰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有限公司,山西 陽泉 045000)
?
陽泉礦區(qū)工程地質特征及對策
王 海 祥
(山西國辰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有限公司,山西 陽泉 045000)
結合陽泉礦區(qū)的地質特征,探討了適合該礦區(qū)的勘察方法,并闡述了斜坡場區(qū)、河流階地場區(qū)、填土場區(qū)、采空區(qū)場區(qū)以及河床、河漫灘場區(qū)的地基處理措施,以供參考。
礦區(qū),地質特征,地基處理措施,勘察方法
陽泉礦區(qū)地處太行山中段西側,以中~中低山地貌為主,區(qū)內溝壑縱橫,風化剝蝕嚴重,地形起伏大,海拔標高從650 m到1 100 m不等,除河床、河漫灘、河流階地較為平坦之外,多為陡峻的坡地,坡率多在20°~70°不等。在部分坡地、山頂、河流階地分布有厚薄不一的第四系中~晚更新世黃土、沖洪積成因的砂類土及卵石、坡積及殘積成因的碎石土覆蓋。河床及河漫灘等溝谷則以薄層~中厚層的第四系全新世河流沖洪積成因的卵石、砂礫、砂類土覆蓋。坡地、山脊多為石炭紀~二疊紀時期地層的巖石大面積出露。陽泉礦區(qū)表現為“多山、多石、少土、少平地”的特點。陽泉礦區(qū)煤炭資源豐富,埋藏淺,開采條件優(yōu)越,交通便利,開采歷史十分久遠,北宋時已有煤炭開采的記載。特別是從20世紀開始逐步進入煤炭開采的全盛時期,在礦區(qū)形成了不同時期、不同規(guī)模、不同形式的各類采空區(qū)。由于多年的開采結果,使得礦區(qū)地質環(huán)境遭受到嚴重的破壞,由此引發(fā)的地表沉陷、開裂大范圍發(fā)生,甚至引起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發(fā)生,“采空區(qū)”成為礦區(qū)建設中不可回避的主要工程地質問題。
1.1 斜坡場區(qū)的工程地質特征
礦區(qū)斜坡場區(qū)表層多有黃土覆蓋,厚度一般在5 m~10 m,達15 m以上者較少,自上而下依次為粉土、粉質粘土、碎石土、基巖。粉土多呈松散~中密狀態(tài),偶有濕陷性,多為輕微濕陷等級,中等~嚴重濕陷偶遇;粉質粘土多呈可塑~硬塑狀態(tài),壓縮性多為中等;碎石土一般呈稍密~中密狀態(tài),中等~低壓縮,在斜坡下部坡積裙部位置較厚,向上則逐漸變??;基巖則以強風化中~厚層的砂巖、泥巖為主,堅硬程度以軟巖為主,裂隙發(fā)育,巖體質量等級多為Ⅳ級~Ⅴ級,巖層產狀多平緩(傾角15°以下),基巖面多與坡向一致。基巖面坡度多大于10%,部分場區(qū)基巖直接出露。
工程地質特征表現為:土巖組合地基、地基不均勻,往往涉及邊坡問題,地下水不發(fā)育。
1.2 河流階地場區(qū)的工程地質特征
河流階地分布于桃河、蒙河及義井河兩岸,主要分布于市政府~二礦一帶的桃河兩岸,在三礦賽魚、沙坪亦有分布,海拔標高670 m~710 m之間。巖土組成以粉土、中~粗砂、礫砂為主,局部有粉質粘土、卵石層,呈中密~密實狀態(tài),中~低壓縮性為主,多呈直立陡坎,厚度10 m~20 m不等,不整合覆蓋于下部地層之上。
工程地質特征:多數場區(qū)地基均勻,涉及邊坡穩(wěn)定問題,大多有地下水發(fā)育。
1.3 河床、河漫灘場區(qū)的工程地質特征
地區(qū)內發(fā)育的桃河及支流呈狹長帶狀分布。由沖~洪積成因的卵石、砂土、次生黃土組成,桃河河床及河漫灘河流堆積物厚度多在10 m以上,且以卵石為主。夾含砂粉土、粉質粘土、中~粗砂、礫石。卵石粒徑大,多在50 mm~150 mm,含漂石,卵石含量在70%~90%。呈中密~密實狀態(tài),低壓縮性,地下水發(fā)育,為潛水,局部為上層滯水。其他支流的卵石及砂土堆積物厚度較小(3 m~7 m),多呈松散~稍密狀態(tài)。
工程地質特征:桃河河床及河漫灘河流堆積物層位穩(wěn)定,一般具有雙層結構,上下層卵石間夾有粉土、粉質粘土或含砂粉土,粉質粘土,愈靠下部愈密實。上層卵石有潛水或上層滯水發(fā)育,下層卵石含水則表現為承壓水性質。壓縮性由上而下表現為中~低壓縮性過渡。支流密實程度差,有潛水發(fā)育。
1.4 填土場區(qū)工程地質特征
礦區(qū)由于地形起伏大、地貌變化、土地緊張等原因多存在大挖大填現象,加之早期溝谷填土,礦山廢棄矸石堆放等,填土多成片出現。其成分有素填土、含生活和建筑物垃圾、工業(yè)廢棄物的雜填土,多未經碾壓加固,呈松散狀態(tài),且依地形起伏形成厚薄不一的填土區(qū)段。
工程地質特征:填土成分復雜,多含塊石及粒徑較大的硬雜質成分,結構松散、厚度變化大、地基不均勻,高壓縮性,填土穩(wěn)定性差,涉及填土邊坡治理加固問題,多不含地下水。
1.5 采空區(qū)場區(qū)工程地質特征
煤礦采空區(qū)在陽泉礦區(qū)范圍普遍存在,由于開采時間、開采方法、頂板管理方法以及埋深不同,使得采空區(qū)特征和對地表各類建筑設施的影響亦不同。區(qū)內采空區(qū)的類型以及危害特征主要有:1)手工采煤階段形成的采空區(qū),分布于礦區(qū)中~東部以及礦區(qū)東北周邊,埋深淺,一般在20 m~70 m,巷道呈網狀不規(guī)則分布,巷道多不支護,采空區(qū)空洞率高,一般無開采資料可參考,對地表建筑設施危害大。2)地方鄉(xiāng)鎮(zhèn)煤礦開采形成的采空區(qū),主要分布于礦區(qū)東部,開采巷道一般不支護,以掘帶采巷道式開采,后期有殘柱式、房柱式或個別短壁法開采,采深多在80 m以內,達到100 m以上的較少,20世紀80年代以前多沒有采掘資料,80年代以后有簡單的采掘圖紙資料,但多數有多次復采現象,采場面積增大,回采率增高,地表變形以開裂、沉陷為主,采空空洞率有所減小,危害大。3)現代化走向長壁式采煤方法形成的采空區(qū),主要分布于礦區(qū)南、西、北外圍范圍,有完整的采掘圖紙資料,采場面積大,頂板管理采用陷落法放頂工藝,引起地表劇烈變形,經歷初始期、活躍期、衰退期,以后地表變形進入殘余變形期,逐漸趨于穩(wěn)定,由于該采煤方法引發(fā)地表變形強烈,范圍大,多引發(fā)地表開裂、沉陷、山體滑移、崩塌等嚴重地質災害,對地表建筑設施會造成嚴重的損壞,但地表變形結束且穩(wěn)定后,采取合理的建筑及結構措施,并進行可靠的地基處理措施后,仍可進行地面建筑。
勘察依據設計階段對工程勘察工作的不同要求,劃分為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詳細勘察、施工勘察階段,但在區(qū)內多數情況下,由于勘察資料積累豐富、工程規(guī)模較小等原因直接進行詳細階段的勘察工作。只有個別大型項目有可行性研究、初步階段勘察,而施工勘察只有在工程地質條件復雜的場區(qū)作為補充手段進行。所以礦區(qū)勘察工作多按詳細階段勘察工作深度要求進行。在不同的場區(qū)由于工程地質條件不同,勘察方法選擇也有針對性,以查明場區(qū)主要工程地質問題。
斜坡場區(qū)勘察工作方法:鉆探、探槽、探井、場區(qū)及周邊工程地質調查測繪,查明巖土層空間分布、基巖面起伏、下伏基巖賦存狀況、邊坡巖土構成、巖土工程力學參數。
河流階地場區(qū)勘察工作方法:鉆探、探井、出露剖面實測、場區(qū)及周邊工程地質調查及資料收集,查明巖土層空間分布、基巖面或下伏地層界面起伏、邊坡巖土構成、巖土工程力學參數。
河床、河漫灘場區(qū)勘察工作方法:鉆探為主、動力觸探、場區(qū)及周邊工程地質調查及資料收集,查明巖土層空間分布、軟弱夾層分布、地下水賦存,巖土工程力學參數。
填土場區(qū)勘察工作方法:鉆探、動力觸探、場區(qū)原始地形資料收集,查明填土層組成成分、空間分布,下伏地層賦存狀態(tài)、填土的工程力學參數。
采空區(qū)場區(qū)勘察工作方法:鉆探、物探、場區(qū)及周邊工程地質調查及測繪,開采資料的社會調查收集,已有建筑經驗總結。查明巖土組成、覆巖構成狀況,采空區(qū)埋深、開采厚度、開采方法、頂板管理方法、開采(停采)時間、回采率、復采情況等。
陽泉礦區(qū)特有的工程地質條件,決定了其相應的地基處理措施選擇亦有本地區(qū)特色,國內常用的地基處理辦法,在陽泉礦區(qū)往往需要方法上的結合、工藝上的改進,必須因地制宜,否則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3.1 斜坡場區(qū)
一般存在不均勻地基、表層土強度低等工程地質問題。常用灰土、毛石混凝土換填,局部基礎加深或采用樁基的措施。換填則依具體巖土分布情況挖軟換硬或鑿硬換軟的辦法,臺階狀開挖分層換填,基礎加深一般至下伏強度較高的粘土層或較密實的碎石土層或基巖,樁基則將樁端置于下伏穩(wěn)定的碎石土或基巖上。當地表粉土或其他強度較低的土層較厚時,采用夯實水泥土樁、擠密樁、樁錘夯擴進行處理也多取得理想效果。而預制樁、攪拌樁、CFG樁由于塊石及碎石存在,局部土層較密實等原因采用較少或不能采用。
3.2 河流階地場區(qū)
由于表層具有濕陷性,承載力低等特點,一般采用灰土換填、基礎加深措施。對于表層土層較厚、高層建筑以及荷載較大的工業(yè)設施,采用擠密樁、夯實水泥土樁、CFG樁復合地基。預制樁、攪拌樁成功的先例很少。
3.3 河床、河漫灘場區(qū)
多采用淺基礎,當表層土松散或強度較低時采用天然級配的河卵石換填或基礎加深,天然級配的河卵石需要注意含泥量的控制,陽泉礦區(qū)河床、河漫灘的卵石多符合含泥量標準可直接使用。高層建筑及荷載較大的工業(yè)設施則以樁基為主,樁端置于下伏穩(wěn)定密實的卵石層或基巖之上。
3.4 填土場區(qū)
填土多存在松散、厚度變化大,含較多塊石或建筑垃圾的特點,一般采用薄層挖除灰土、河卵石、級配碎石等換填,較厚層采用擠密樁(水泥土、灰土等)、DDC樁、柱錘夯擴樁等復合地基,矸石或建筑垃圾為主的填土亦有采用注漿加固措施,強夯加固也有較好的效果,特別是對多年堆積的填土、已燃矸石采用強夯加固解決了大量礦區(qū)填土地基處理問題,但需注意強夯加固深度的檢驗和控制。高層及規(guī)模較大的工業(yè)市政設施則以樁基為主,樁端置于下伏穩(wěn)定密實的土層或基巖上。對厚層達15 m以上或者更厚的填土,如果是新填土應采用分層碾壓回填,然后分層強夯加固的措施,而厚層老填土為矸石或碎石、塊石(含建筑垃圾)為主的填土,當堆積時間足夠長,煤矸石已經自燃,采用表層強夯與中~深層注漿結合的處理辦法,適宜建筑一些變性要求低的輕型廠房或低層建筑,否則應慎重。
3.5 采空區(qū)場區(qū)
陽泉礦區(qū)采空區(qū)普遍分布,地表地形地貌及工程地質條件各異,地表地基處理措施以所在場區(qū)的工程地質特征如前所述進行處理。下伏采空區(qū)根據采空區(qū)特點進行分析評價分別采用不同的地基處理措施,其工程規(guī)?;蛲度胪^大。1)手工采煤階段形成的采空區(qū),充分結合礦區(qū)建筑經驗,進行分析評價。一般采深達到45 m以上,開采時間超過20年且回采率低于30%時,可進行低層建筑,不處理采空區(qū),僅采取合理的建筑或結構措施(留設沉降變形縫、加強結構剛度、加強基礎整體性)。否則需要進行采空區(qū)處理,淺層采空區(qū)(多指20 m以內)采用挖除采空、強夯加固、樁基穿越的措施。再深一點的則以注漿充填處理為主。2)地方鄉(xiāng)鎮(zhèn)煤礦開采形成的采空區(qū),分析方法同第一類,處理措施及對策也相似,但由于個別煤礦開采引起的地表塌陷、開裂,則需要對地表裂縫灌漿、灌砂充填,然后采用褥墊措施。3)現代化走向長壁式采煤方法形成的采空區(qū),該類采空資料準確可靠,當開采結束10年以上,地表變形沉降已經停止,可進行多層住宅或低層房屋的建筑,但仍需要采取針對的建筑結構措施。高層或大規(guī)模的工業(yè)設施,仍需對殘留空洞、覆巖裂隙進行注漿充填加固,采用壓力灌漿充填措施,地表裂縫采用灌漿、灌砂充填加固,當基底直接置于開裂基巖之上時,需采用粗砂、礫砂或碎石褥墊層。同樣采取相應的抗變形結構或建筑措施。
陽泉礦區(qū)工程地質條件復雜,不良地質作用發(fā)育,地質環(huán)境遭受了嚴重的破壞。將建筑場區(qū)根據地形地貌及地質環(huán)境進行分類,將各個類型的場區(qū)的工程地質特征進行歸納、總結,采取相應的勘察方法,探明或查明場區(qū)的主要工作地質問題,依次選擇制定合理對癥的地基處理方法或措施,避免不必要的投入或處理方法措施不當,對以后礦區(qū)勘察及地基處理工作探討思路是有意義的。
The engineering geology characteristic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Yangquan mining area
Wang Haixiang
(ShanxiGuochenConstructionEngineeringSurvey&DesignLimitedCompany,Yangquan045000,China)
Combining with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Yangquan mining area,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investigation methods suitable for the coal mine, and elaborated the foundation treatment measures of slope area, river terrace area, filling soil area, goaf area and river, floodplain area, for reference.
mining area,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 foundation treatment measure, prospection method
1009-6825(2017)15-0066-03
2017-03-17
王海祥(1962- ),男,工程師
P64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