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金梅
摘要:為害大豆的地下害蟲與其他作物相似,如螻蛄、蠐螬等。苗期害蟲有黑絨金龜甲、象甲類、三條葉甲、大豆根潛蠅、大豆蚜等;成株期為害的害蟲有豆芫菁類、銀紋夜蛾、豆天蛾、大豆卷葉螟、豆圓蝽等;結(jié)莢期為害的害蟲有大豆食心蟲、紅蜘蛛等。
關(guān)鍵詞:大豆 蟲害 特征 防治
1.大豆蚜蟲
大豆蚜蟲以成蟲和若蟲聚集在嫩葉、嫩枝上吸取汁液為害,作物受害嚴(yán)重時葉片卷縮,生長停滯,植株矮小,結(jié)莢稀少,百粒重降低,是大豆生長期的重要害蟲;如不及時防治,常導(dǎo)致植株死亡,一般減產(chǎn)20%~30%,甚至減產(chǎn)50%以上。蚜蟲又是病毒病的主要傳播媒介,常造成混合侵染。
1.1發(fā)生規(guī)律
大豆蚜蟲以卵在寄生植物上越冬,春季天暖以后,在寄生植物上繁殖1~2代,產(chǎn)生有翅蚜,遷飛到豆田為害幼苗。越冬卵量大,繁殖迅速,在東北地區(qū)1年繁殖10多代。大豆蚜蟲在田間的發(fā)生程度與越冬卵基數(shù)、氣候及天敵數(shù)量有密切關(guān)系。氣溫在22 ℃以上,相對濕度在70%以下,干旱少雨,非常有利于大豆蚜蟲的擴(kuò)散與蔓延;平均氣溫在25 ℃以上,相對濕度大于80%,雨多雨大,會明顯抑制大豆蚜蟲的發(fā)生與為害。
1.2防治方法
用種子和藥劑比例為1∶75,藥效可維持20 d,能殺滅早期飛遷到豆苗上的蚜蟲。同時,還可以防治蠐螬、象甲、二條葉甲等害蟲。利用大豆天敵,如瓢蟲類、食蚜蠅、草蛉、蜘蛛等進(jìn)行生物防治。還可用10%的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 000~1 000倍液,或40%克蚜星乳油800倍液,藥效可維持10 d左右。或用50%辛硫磷乳油1 500~2 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或2.5%天王星乳油3 000倍液噴霧防治。
2.蠐螬
2.1形態(tài)特征
成蟲體長16~21mm,橢圓形,黑褐色,有光澤。卵橢圓形,白色。幼蟲體長3cm,頭部黃褐色,胴部乳白色,身體彎曲,多皺褶。蛹淡黃色。
2.2 防治方法
用3%呋喃丹顆粒劑25~30kg/hm2,結(jié)合播種施肥施于播種溝內(nèi)。
3.大豆食心蟲
大豆食心蟲俗名小紅蟲,屬鱗翅目小卷葉蛾科。以幼蟲蛀入豆莢食害豆粒,輕者蟲食率2%~5%,重者達(dá)7%~10%以上,嚴(yán)重影響大豆品質(zhì)和產(chǎn)量。
3.1形態(tài)特征
成蟲是暗褐色小蛾,體長5~6mm,翅展12~14mm,前翅雜生灰、黃、褐色,前緣有外斜的10余條黑紫色短斜紋。卵為橢圓形,稍扁平,黃褐色。初孵化的幼蟲淡黃色,頭部黑色;入莢后的2齡幼蟲體色乳白;4齡幼蟲逐漸變?yōu)轷r紅色;脫莢入土后的幼蟲由紅變黃。蛹為長紡錘形,赤褐色,體長5~7mm。繭有越冬繭和羽化繭之分。
3.2防治方法
當(dāng)田間成蟲盛發(fā)期,連續(xù)3d累計100m雙行蛾量達(dá)100頭以上,或平均100莢卵量達(dá)20粒開始防治。①敵敵畏熏殺成蟲。在8月5日左右成蟲盛發(fā)期防治,方法是將玉米瓤每1cm分?jǐn)喑?節(jié),浸入敵敵畏原油中浸泡,然后將吸足藥液的玉米瓤按每隔4壟、每前進(jìn)5步的密度夾在大豆分枝上。②防治幼蟲。于8月中旬用2.5%敵殺死乳油300mL/hm2,或30%桃小靈乳油400mL/hm2,或4.5%的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000~1 500mL/hm2,對水150~300kg/hm2噴霧1次即可。
4.地老虎
4.1形態(tài)特征
白邊地老虎成蟲體長15~18mm,翅展42~45mm,灰褐色。前翅有明顯的灰白色寬邊,環(huán)形紋、腎形紋皆為灰褐色。幼蟲體長43~46mm,腹部背面毛片后面2個比前面2個稍大,臀板黃褐色,體表光滑無顆粒。
4.2防治方法
毒餌誘殺。用80%敵百蟲可溶性粉劑0.5 kg、豆餅50kg、水50kg配成毒餌。先將豆餅粉碎、炒香,然后用水溶化敵百蟲,再與豆餅混拌均勻,于傍晚撒在被害田,用量15~20kg/hm2。幼蟲夜出活動取食毒餌后中毒死亡。
5.草地螟
5.1形態(tài)特征
成蟲為灰褐小型蛾子,體長8~12mm,翅展20~28mm,前翅生有黃白色條紋和斑紋,后翅生有不明顯淡黃白色條紋。卵橢圓形,白色,卵面稍凸起,底部平。幼蟲頭黑色有白斑,前胸盾板黑色,有3條黃色縱紋。蟲體黃綠或灰綠色。幼蟲共有5齡,老熟幼蟲停止取食入土作繭。繭長筒形,直立于土表下。蛹淡黃色。
5.2防治方法
當(dāng)田間調(diào)查,大豆每100株有幼蟲30~50頭,旬平均氣溫20℃左右,大部分幼蟲在3齡期,進(jìn)行防治。用2.5%敵殺死乳油300~450mL/hm2,或37%殺蟲先鋒乳油280~350mL/hm2,或4.5%高效氯氰菊酯1 000~1 500mL/hm2,對水150~250kg/hm2噴霧。
6.紅蜘蛛
6.1形態(tài)特征
雌性成螨橢圓形,體長0.4~0.6mm,紅褐色,體背兩側(cè)各有黑褐色長斑1塊,有時分隔成前后2塊。雄螨體長0.25~0.35mm,體色紅、黃、綠或黑綠色。卵圓球形,光滑,初產(chǎn)時無色,漸變暗紅黃色。幼螨近圓形,有足3對。初孵時無色透明,取食后變?yōu)榘稻G色。若螨有足4對,紅色,體側(cè)有明顯塊斑。
6.2防治方法
用2%阿維菌素2 000~3 000倍液,或40%樂果乳油1 000倍液,或20%滅掃利乳油2 000倍液,或73%克特乳油2 500倍液噴霧防治。每7~10d噴1次,連噴2~3次。
(作者單位:152300黑龍江省海倫市前進(jìn)鄉(xiāng)農(nóng)牧綜合服務(wù)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