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向文
不滿包辦婚姻 伺機逃離惠陽老家
高恬波于1898年出生在廣東惠陽秋長白石村,父親高若漢是留學德國的醫(yī)生。高恬波有8個兄弟姐妹,她排行笫三。
高恬波17歲那年,被父母包辦嫁給本村姓揚的紈绔子弟。此人好吃懶做,又不聽高恬波的好言相勸,動輒拳打腳踢,打罵有加。不堪折磨的她,產生了離開這個家庭的念頭。高恬波終于抓住了機會,從家中的后門逃走,只身來到廣州。
在廣州,高恬波考入免費就讀的廣州婦孺產科學校。此時,俄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馬克思主義和民主自由思想開始傳入中國,高恬波除了刻苦學習專業(yè)知識外,同時也如饑似渴地接受十月革命新思想的薰陶,逐漸成為有覺悟的熱血青年。她積極參加抵制日貨運動,聲援北京學生,成為廣東運動的先鋒分子。為了解救參加游行示威的被捕學生,高恬波同其它廣東省中等以上學校學生聯合會的負責人,沖進廣州警察廳,要求當時的警察廳長魏邦平無條件釋放學生。在學生們的嚴詞責問,以及社會各界輿論的壓力下,警察廳只好把被捕學生全部釋放。
挑戰(zhàn)封建禮教 與阮嘯仙結為夫妻 光榮地加入共產黨
1923年春,高恬波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任社會主義青年團廣東區(qū)委在廣州建立的外圍組織—“新學生社”執(zhí)委會常委,阮嘯仙任書記。在阮嘯仙等共產黨人的領導下,“新學生社”成了為當時學生運動的主力軍。二人也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結下深厚友誼,不久便結為夫妻。
1924年春,高恬波如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廣東省第一位女共產黨員。這一年正好孫中山改組了國民黨,并實現國共兩黨合作。遵照黨的指示,入黨不久的高恬波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擔任國民黨中央婦女部的干事。當時的國民黨中央婦女部部長是國民黨“左派”廖仲愷的夫人何香凝,做事認真的高恬波很快就成為她的得力助手。
積極從事群眾工作 免費為婦女治病 人稱“活觀音”
為了開展農村婦女運動,婦女部派高恬波到彭湃主講的廣州第一屆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結業(yè)后,高恬波擔任農民部農民運動特派員,從事農民運動的發(fā)動工作。高恬波經常深入到基層與婦女群眾談心,了解她們的生活和疾苦。她每到一個地方,都能尊重各地不同的生活習慣,并設法學會當地方言,用流利的方言同農民群眾交流。高恬波還利用自己所掌握的醫(yī)術,免費給窮人治病,一些久治不愈的婦科病也能做到藥到病除,婦女們因此稱她為“活觀音”。
1925年夏,廣州的“沙基慘案”更加激起人民群眾的反帝決心,也把共產黨人蘇兆征、鄧中夏領導的省港大罷工推向高潮,大批女工和家屬從香港回來參加罷工,婦女部便把她們組織起來,為她們組建軍鞋廠、洗衣廠、縫紉廠等,以解決她們工作和生活問題。高恬波兼任軍鞋廠的領導工作,并專門聘請幾位師傅傳授技術,使軍鞋的產量大幅增加,從而為國民政府的北伐在物質上做好準備。高恬波在工作中發(fā)現很多罷工婦女是文盲,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婦女部就開設了婦女知字班,她擔任教員,耐心地教婦女識字。
北伐軍中的救護隊隊長 人稱“女將軍”
1926年夏,廣東革命政府決定進行北伐,以推翻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的統治。北伐軍組織了一支戰(zhàn)地救護隊,由高恬波任隊長,并隨軍北伐。北伐軍于1926年7月9日在廣州較場舉行誓師大會后,浩浩蕩蕩從廣州出發(fā)。高恬波身穿灰布軍裝,臂帶救護章,腰束軍皮帶,頭帶大蓋帽,威風凜凜地帶領數十位救護隊員隨軍開拔。北伐途中,救護隊在高恬波的帶領下冒著槍林彈雨,不顧個人安危,積極救護傷員。在葉挺領導的北伐軍第四軍攻打汀泗橋的激烈戰(zhàn)斗中,高恬波帶領隊員冒死沖上火線搶救傷員時,不幸左腿中彈,頓時鮮血直流,倒在地上。當她蘇醒過來時,便強忍著劇痛,自己包扎好傷口,艱難地爬回陣地。事后,官兵們更喜愛這支活躍在前線的救護隊了,稱救護隊員為“女兵”,高恬波被稱為救護隊的“女將軍”。
南昌被捕 寧死不屈 血灑江西
“四·一五”反革命政變后,黨組織考慮到阮嘯仙、高恬波夫妻的安全,決定讓他們轉移到農村。臨行前的一個夜晚,高恬波回到家里向雙親告別。家人勸她不要再東奔西跑,好好在家,高恬波安慰雙親說:“革命工作隨時都會有流血犧牲,如果雙親聽到我犧牲的消息,不要悲哀,你們有5個女兒,一個為革命犧牲了,還有4個……”就這樣,高恬波擦淚告別了雙親,又踏上革命征程。
1929年,高恬波被派到中共江西省委擔任特派員和省委婦女部部長職務,同時兼任交通、會計等職。年底,由于內部出了叛徒,江西地下黨組織被破壞,高恬波立即電告中共中央,并密切注視情況的變化,時刻保持與江西省委的聯系。
1929年12月25日,高恬波在江西南昌執(zhí)行聯絡任務時不幸被捕。正在江西的湖南軍閥張輝瓚親自審訊,妄圖從她的口中得到重要情報,并稱只要她交出中共江西省委成員名單,不但馬上釋放,還能委以高官。高恬波重重地打了張輝瓚一個耳光,說:“這就是我的回答!”張輝瓚惱羞成怒,當即下令施以重刑。高恬波至死不屈,犧牲時年僅31歲。
時在上海工作的阮嘯仙得知噩粍,引用“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詩句,以悼念最親密的戰(zhàn)友和愛人。
1930年1月,中共中央機關刊物《紅旗》第69期發(fā)表了一篇題為《悼念我們的女戰(zhàn)士高恬波同志》的文章。文章結尾寫道:“我們的女戰(zhàn)士高恬波同志悲壯地犧牲了,我們的女戰(zhàn)士隊伍中有不能填補的傷痕,這是我黨的巨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