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穎瑩
中和古窯之夜
盧穎瑩
這天的天氣真好,碧空蔚藍,秋高氣爽,正是郊游的好時節(jié)。期待了這么久,我們來到這里。中和,老鴉塘,兩個雅俗各異的地名湊在一起,相映成趣。
剛踏入村口,大家就感受到了“陶”的氣息。匣缽砌筑的土房子,散落在竹林、山間、山腳。由陶瓷匣缽砌筑成的墻基,透出歷史的滄桑和厚重,觸目之處盡是褐色的匣缽,與民居水乳交融,這樣的“恢宏氣度”引得大家陣陣驚嘆。匣缽從墻腳開始砌到窗戶底下,層層疊疊,一如平靜的湖面蕩起一弧又一弧的漣漪。它們的線條簡單伸展,錯落在百年土房斑駁的肌膚中,就像在這滄桑的墻體上畫滿堅硬的五線譜。
中和窯有著自己的夢想與榮光。我想,正是這份獨特的夢想與榮光,讓中和窯既魅力非凡又十分神秘,尤其是它什么時候湮滅,為什么突然湮滅。是那皇帝一紙詔令,還是猛如虎狼的苛捐雜稅,抑或是別的什么“不可抗力”,這都讓人充滿遐想。
南宋嘉熙二年,是中和古窯的巔峰時刻。每個黃昏,夕陽一點點地滑落,天空燃燒著一片橘紅色的晚霞,村里沖天的窯火是那樣的光那樣的亮。而如山的匣缽隨著山嶺起伏,千層萬疊,依山賦形,形如猛蟒,狀似蛟龍,閃出紫紅色的鱗片的光芒,凸顯出婀娜曲折的輪廓。這個時候,晚風輕拂,煙波渺渺,暮色蒼茫。如今,那壯觀的一幕,只剩下殘陽如血。
入夜時分,我們登上村中一幢較高的樓房,此時月華如詩,令人心醉。中和古窯就在目光所及的不遠處,月光之下,它靜靜地臥著,全然不見當年喧鬧的影子,與別處的景致也沒有太大的差異。這是否就是一種隱忍呢?
中和古窯,它的隱秘在白天,它的魅力在夜晚。
責任編輯:陳薇
中和窯出土的印花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