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2016年第6期朱亞林論文的補充
由于編校疏忽,刊登在本刊2016年第6期的《上畛子地區(qū)長6儲層有效厚度下限研究》一文出現了部分內容缺失,影響了文章的完整性,在此編輯部對作者深表歉意,并補充內容如下。
(1)第5個參考文獻應為:李燁,司馬立強,閆建平,等.低孔低滲致密砂巖儲層物性下限值的確定——以川中P地區(qū)須二段氣藏為例[J].天然氣工業(yè),2014,04:52-56.
(2)在“結論”前增加:低滲透油層夾層扣除標準。油層內部常夾有泥質巖層或致密巖層,它們并沒有提供工業(yè)油流,計算有效厚度時應該予以扣除[15-16]。
物性夾層:在電測曲線上表現為比有效厚度標準低,微電阻率曲線接近重合,說明儲層物性較差,巖性致密。在剖面中泥質夾層和物性夾層較多。
鈣質夾層:在測井曲線上,電阻率表現為高值,微電極則表現為高峰刺刀狀,自然電位回返,聲波時差表現為明顯的低值。這類夾層在剖面中少見。
以上原則是經過大量觀察測井曲線得出的,從而保證了有效厚度可以真實反映儲層的含油程度以及產油程度。考慮到本區(qū)測井曲線的縱向分辨能力和解釋精度以及油田生產中壓裂工藝的實際水平,對有效厚度的起算和夾層的起扣厚度作如下規(guī)定:①有效厚度起算厚度確定為0.4 m;②夾層起扣厚度為0.2 m[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