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前,孫華偉,張敬峰,盧 宇,朱 珺,左建新,張曉曦
(1.江蘇省農業(yè)科學院 獸醫(yī)研究所/農業(yè)部獸用生物制品工程技術重點實驗室/江蘇省農業(yè)科學院 動物疫病診斷檢測中心,江蘇 南京 210014;2.江蘇省漣水縣畜牧獸醫(yī)站,江蘇 漣水 223400)
縣域范圍內豬瘟疫苗免疫效果的監(jiān)測與研究
趙永前1,孫華偉1,張敬峰1,盧 宇1,朱 珺2,左建新2,張曉曦1
(1.江蘇省農業(yè)科學院 獸醫(yī)研究所/農業(yè)部獸用生物制品工程技術重點實驗室/江蘇省農業(yè)科學院 動物疫病診斷檢測中心,江蘇 南京 210014;2.江蘇省漣水縣畜牧獸醫(yī)站,江蘇 漣水 223400)
以漣水縣范圍內的10家規(guī)模豬場開展了豬瘟疫苗免疫效果評價、免疫持續(xù)期檢測及免疫增強劑應用效果研究,結果表明:(1)5個企業(yè)生產的豬瘟疫苗免疫效果均符合農業(yè)部規(guī)定的要求,但不同企業(yè)生產的豬瘟疫苗在免疫效力方面存在一定差異,疫苗二免后21 d抗體陽性率為77.5%~100%,抗體離散度為19.7%~47.5%;其中一個企業(yè)的豬瘟疫苗免疫后4個月抗體陽性率仍達85%,離散度為38%,符合免疫要求;(2)添加免疫增強劑的疫苗二免后21 d、2個月、3個月、4個月時的抗體陽性率分別為90.8%、94.2%、92.5%、90.0%,比疫苗組分別高5.0、12.5、13.3、15.0個百分點;離散度分別為28.5%、27.9%、28.4%、28.0%,比疫苗組分別降低6.8、8.5、8.4、9.5個百分點;免疫增強劑的免疫促進作用明顯。
漣水縣域;豬瘟疫苗;免疫效果;監(jiān)測
豬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由黃病毒科瘟病毒屬的豬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1]。我國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實施了豬瘟全面免疫計劃,有效控制了該病大規(guī)模的爆發(fā)流行[2],在當前和今后很長一段時間里,疫苗免疫仍然是我國豬瘟防控采取的主要策略[3-4]。查閱文獻發(fā)現(xiàn)開展縣域范圍內豬瘟疫苗免疫效果監(jiān)測的報道極少,且近年來養(yǎng)殖者對政府招標采購的豬瘟疫苗效果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本研究選取政府招標采購的5個不同企業(yè)生產的豬瘟疫苗在“全國生豬調出大縣”漣水縣內的10家規(guī)模豬場開展免疫效果的監(jiān)測與評價及免疫持續(xù)期的檢測,并對實驗室階段取得實效的免疫增強劑(合成囊素三肽)開展了應用研究,以期為縣域范圍內有效防控豬瘟提供技術支持。具體報道如下。
1.1 試驗材料
1.1.1 儀器設備 酶標儀型號為寶特ExL 808,美國寶特公司生產;離心機型號為Centrifuge 5424R,產自德國;各種規(guī)格移液器,購自德國Eppendorf公司;微量振蕩器型號為MH-10,江蘇海門其林醫(yī)用儀器廠生產;電熱恒溫培養(yǎng)箱型號為DNP-9162BS-Ⅲ,上海新苗醫(yī)療器械制造有限公司生產。
1.1.2 試劑與疫苗 試劑:豬瘟病毒抗體檢測試劑盒購自北京愛德士元亨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由美國IDEXX公司生產,批號為99-43220,在使用前所有樣品及試劑盒都要在室溫下恢復到18~25 ℃,試劑混合均勻;免疫增強劑合成囊素三肽為凍干粉,1000頭份/瓶,由國家獸用生物制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提供,批號:20130902。
疫苗:選取當?shù)卣袠瞬少彽?個企業(yè)生產的豬瘟疫苗,分別標記為A、B、C、D、E疫苗。
1.2 試驗方法
1.2.1 試驗分組 將選取的10家規(guī)模豬場隨機分為5組,每組2個豬場,分別免疫A、B、C、D、E共5種疫苗中的一種豬瘟疫苗,按豬場原有豬瘟免疫程序進行免疫。上述5組仔豬在豬瘟疫苗二免后21 d、2個月時分別采血進行豬瘟抗體檢測,在此基礎上,對豬瘟抗體水平較好的試驗組在豬瘟疫苗二免后3個月和4個月時分別采血進行豬瘟抗體檢測。同時隨機挑選B、D、E 3個疫苗組進行免疫增強劑的試驗,設對照組(接種疫苗)和免疫增強劑組(同時接種疫苗和免疫增強劑),分別在疫苗二免后21 d、2個月、3個月、4個月時采血,并檢測豬瘟抗體。上述試驗每次采血時,每組隨機選取20頭試驗豬采血。
1.2.2 免疫增強劑使用方法 將稀釋液先注入免疫增強劑中,融化后再按照相應比例注入豬瘟疫苗中稀釋疫苗,正常使用。
1.2.3 免疫增強劑安全試驗 接種添加免疫增強劑疫苗的豬群,在免疫接種后連續(xù)觀察10 d,記錄豬的健康狀況,包括精神、運動、采食等。
1.2.4 血樣采集 對上述試驗豬只分別進行前腔靜脈采血3~5 mL/頭,靜置自然凝集析出血清,分離血清注入離心管內,-20 ℃冷凍待檢。
1.2.5 檢測方法 利用阻斷ELISA原理,嚴格按照IDEXX公司生產的豬瘟病毒抗體檢測試劑盒說明書進行相關操作,對采集的血清進行檢測。
1.2.6 結果判定 樣本的計算:阻斷率/%=(陰性對照平均OD450-樣品OD450)/陰性對照平均OD450×100%;陰性對照的平均OD450>0.50,陽性對照的阻斷率>50%,檢測結果才有效。如果被檢樣本的阻斷率≥40%,則該樣本可判為陽性(有抗CSFV抗體存在);如果被檢樣本的阻斷率≤30%,則該樣本可判為陰性(無抗CSFV抗體存在);如果被檢樣本的阻斷率在30%~40%之間,則該樣本可判為可疑。
2.1 豬瘟疫苗二免后21 d抗體檢測結果
A、B、C、D、E疫苗免疫的仔豬在二免后21 d的豬瘟抗體檢測結果表明:5家企業(yè)生產的豬瘟活疫苗在疫苗二免后21 d時,豬瘟抗體陽性率均超過農業(yè)部規(guī)定的免疫抗體合格率(70%),但不同疫苗之間存在一定差異;從抗體陽性率及離散度方面比較,A疫苗免疫后產生的豬瘟抗體水平最好(表1)。
表1 5種豬瘟疫苗二免后21 d抗體情況 %
2.2 豬瘟疫苗二免后2個月抗體檢測情況
A、B、C、D、E疫苗二免后2個月豬瘟抗體檢測結果表明:5家企業(yè)生產的豬瘟活疫苗在疫苗二免2個月時,豬瘟抗體陽性率均超過農業(yè)部規(guī)定的免疫抗體合格率(70%),對比免疫后21 d時的豬瘟抗體檢測結果可以發(fā)現(xiàn),5家企業(yè)的豬瘟疫苗二免后2個月比二免后21 d的豬瘟抗體阻斷率平均值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但抗體離散度也略有增大(表2)。
表2 5種豬瘟疫苗免疫后2個月抗體情況 %
2.3 豬瘟疫苗抗體持續(xù)期檢測結果
根據試驗方案,選擇疫苗免疫后21 d、2個月時豬瘟抗體陽性率高、離散度小的A疫苗進行豬瘟抗體持續(xù)期的跟蹤監(jiān)測,即在豬瘟疫苗二免后3個月和4個月時分別進行豬瘟抗體檢測,結果見圖1和圖2。
由上述檢測結果可知:A疫苗二免后4個月時豬瘟抗體陽性率仍高達85.0%,豬瘟抗體阻斷率平均值也高達63.4%,但從免疫后21 d、2個月、3個月、4個月的抗體檢測情況看,抗體陽性率逐漸下降、離散度逐漸增大,差異顯著(P<0.05),抗體阻斷率平均值有所下降,差異不顯著(P<0.05)。
圖1 A疫苗二免后不同時間豬瘟抗體陽性率比較
圖2 A疫苗二免后不同時間豬瘟抗體
2.4 免疫增強劑組和對照組的檢測結果
免疫增強劑組和對照組的檢測結果見圖3、圖4和圖5。由上述檢測結果可知:免疫增強劑組無論在豬瘟抗體陽性率、阻斷率平均值和離散度方面均優(yōu)于對照組,其中豬瘟抗體陽性率和離散度2個指標的差異顯著(P<0.05)。檢測結果發(fā)現(xiàn),免疫增強劑組豬瘟抗體水平異常偏低的樣本個數(shù)明顯少于對照組。合成囊素三肽不僅可以顯著加快抗體的產生,還能夠起到抗體緩釋的作用,使豬的高水平抗體維持更長的時間,這與合成囊素三肽在實驗室的檢測結果完全一致[5]。
圖3 免疫增強劑組和對照組豬瘟抗體陽性率比較
2.5 合成囊素三肽的安全性
試驗期內注射添加免疫增強劑疫苗的豬只均健康存活,精神、運動、采食等一切正常,無發(fā)熱、死亡等不良現(xiàn)象,說明合成囊素三肽安全無毒。
本研究選擇一個縣域范圍內的10家規(guī)模豬場為試驗對象開展了相關研究,具有參與試驗的豬場多、采集樣本量大且廣、工作難度大等特點,查詢相關文獻發(fā)現(xiàn),此類試驗多在一個豬場內進行,而在縣域范圍內多家規(guī)模豬場開展類似試驗的報道極少,因此,本研究的試驗結果可為江蘇省乃至全國縣域范圍內豬瘟的監(jiān)測與研究提供真實可信的數(shù)據參考。
圖4 免疫增強劑組和對照組豬瘟抗體阻斷率平均值比較
圖5 免疫增強劑組和對照組豬瘟抗體阻離散度比較
本研究結果表明,政府招標采購的豬瘟疫苗完全可以達到農業(yè)部規(guī)定的免疫抗體合格率(70%)的要求。豬場按照合理的免疫程序進行2次免疫后,豬瘟抗體可持續(xù)至育肥豬出欄(疫苗二免后4個月,豬只已超過180日齡,體重超過100 kg,達到或超過豬只正常的出欄日齡)。但在疫苗運輸和使用過程中,需做好冷鏈措施,以保證疫苗的質量。
通過試驗研究,無論是接種何種豬瘟疫苗均可對仔豬起到較好的保護作用,但不同企業(yè)生產的豬瘟疫苗在免疫效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這可能與不同企業(yè)出廠質量標準、運輸途中溫度控制等因素有關,這與劉金鑫等[6]報道的不同豬瘟疫苗之間差異不顯著,但總體上使用4種疫苗免疫15 d后都能使仔豬獲得良好保護力,及曹世禎等[7]報道的不同廠家生產的豬瘟疫苗免疫效果有所不同的結果一致。
免疫增強劑試驗表明,合成囊素三肽可以使豬只高水平抗體維持更長時間,具有顯著的免疫增強、提高抗體水平整齊度的作用。因此,合成囊素三肽具有巨大的臨床應用價值,建議盡快熟化并在臨床上大面積推廣應用,對有效防控豬瘟的發(fā)生將發(fā)揮重要的作用。
試驗中不同豬場抗體產生水平存在一定的差異,這與不同規(guī)模豬場的日常管理、疫苗免疫程序及采取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等因素有一定的相關性。針對我國豬瘟的流行特點與現(xiàn)狀及養(yǎng)豬業(yè)規(guī)?;奶攸c,在堅持免疫接種豬瘟弱毒疫苗的基礎上,更應重視免疫效果的監(jiān)測,建議豬場在疫苗免疫后的不同階段可隨機采樣檢測,對達不到免疫效果的豬群應適時進行補免或加強免疫,以保證豬群時刻處于疫苗抗體保護之下。
[1] 斯勞特.豬病學[M].趙德明,譯.北京:中國農業(yè)大學出版社,2000.
[2] 王琴,涂長春.豬瘟[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15.
[3] 孟帆,王娟萍,姚敬明,等.免疫增強劑對豬瘟疫苗細胞免疫的影響[J].山西農業(yè)科學,2015,43(7):881-884.
[4] 鄧顯文 謝芝勛 謝志勤,等.RT-LAMP可視化檢測豬瘟病毒及特異性鑒別豬瘟兔化弱毒疫苗[J].南方農業(yè)學報,2015,46(2):338-343.
[5] 丁麗軍,潘陳苗,趙永前,等.合成囊素三肽對豬瘟疫苗免疫效果的影響[J].廣東畜牧獸醫(yī)科技,2014,39(5):18-20.
[6] 劉金鑫,銀森森,陳磊,等.不同豬瘟疫苗對仔豬的免疫效果[J].西北農業(yè)學報,2011,20(7):5-8.
[7] 張素麗,袁文菊,郭廣濤,等.不同廠家豬瘟疫苗免疫效果對比研究[J].養(yǎng)豬,2013(5):100-101.
(責任編輯:曾小軍)
Monitoring and Research on Immune Effect of Swine Fever Vaccines within County-level Scope
ZHAO Yong-qian1, SUN Hua-wei1, ZHANG Jing-feng1, LU Yu1,ZHU Jun2, ZUO Jian-xin2, ZHANG Xiao-xi1
(1. Institute of Veterinary Medicine, 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Key Laboratory of Veterinary Biological Product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 Center of Animal Epidemic Disease Diagnosis and Testing, 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Nanjing 210014, China; 2. Station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of Lianshui County in Jiangsu Province, Lianshui 223400, China)
The immune effect evaluation of swine fever vaccines and their immune persistent period detection were carried out in 10 large-scale pig farms in Lianshui count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 The immune effects of swine fever vaccines produced by 5 different enterprises were different, but all accorded with the demands of Agricultural Ministry; on the 21st day after the second injection of various vaccines, the antibody positive rate was 77.5%~100%, and the antibody discrete degree was 19.7%~47.5%; four months after inoculating with the swine fever vaccine produced by a enterprise, the antibody positive rate was still as high as 85%, and the antibody discrete degree was 38%, which conformed to the immune requirements. (2) Twenty-one days, two months, three months, and four months after the second injection of the vaccine supplemented with immunopotentiator, the antibody positive rate was 90.8%, 94.2%, 92.5% and 90.0% respectively, which was separately 5.0, 12.5, 13.3 and 15.0 percent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ormal vaccine injection group; the antibody discrete degree was 28.5%, 27.9%, 28.4% and 28.0% respectively, which was separately 6.8, 8.5, 8.4 and 9.5 percent lower than that in the normal vaccine injection group, suggesting that the immunopotentiator had an obvious immunologic enhancement.
Scope of Lianshui county; Swine fever vaccine; Immune effect; Monitoring
2016-10-18
江蘇省農業(yè)科技自主創(chuàng)新資金[CX(13)3075]。
趙永前(1973─),男,江蘇東臺人,副研究員,執(zhí)業(yè)獸醫(yī)師,碩士,主要從事畜禽疫病的臨床診斷及重大疾病流行規(guī)律、診 斷、監(jiān)測和控制技術研究。
S852.5.2
A
1001-8581(2017)03-01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