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真有人做了壞事能夠毫不愧疚、心安理得嗎?除了一部分人格障礙者,多數(shù)人只是假裝忘記罷了。
日劇《小小食雜鋪》里有一段關(guān)于校園欺凌的回憶。太郎在修理一個風(fēng)鈴時偶然想起了上課吃黏合劑、有時大便失禁的昔日小學(xué)同學(xué)若林清美——幾個小學(xué)同學(xué)提起這個女生,回憶起她的奇葩糗事,開心大笑著。別人出過的丑,總能成為公眾的笑料。上學(xué)時,他們也曾狠狠嘲笑過她。
只是后來,幾個人的回憶拼湊出這個故事的另一面:若林清美父母離婚,家庭不幸造成心理抑郁,上中學(xué)時仍然被同學(xué)欺負,曾經(jīng)自殺未遂。于是幾個最初帶給她傷害的男生沉默了,他們不是壞人,沒想到會造成他人巨大的痛苦。
在愧疚的心情中大家很想知道:若林清美現(xiàn)在過得怎么樣了?看到一個過路的孕婦,會不由想到:“會是她嗎?”還開了腦洞:“她會投資成功去西班牙,她的興趣是潛水,每天和海豚在一起,她有五個孩子……”大家希望她過得好,來彌補年幼時給別人帶來傷害的歉疚。
劇中有句臺詞是:“不管活到多少歲,每個人心里都充滿后悔?!痹?jīng)看不到別人的痛苦,想為過去的無知莽撞道歉,卻又不知如何開始。后來他們終于聽說若林清美的真實情況:“她現(xiàn)在叫中村清美,有兩個孩子”。
那個被欺負的女同學(xué)有了幸福的家庭,擺脫了悲慘的過往,讓人稍稍寬慰些。然而,她得了重病,不久于人世。或許小時候吃黏合劑,對身體造成了損傷,或許被欺凌的人免疫力容易變差。那么,讓他們保留著這一份愧疚也好。
難道真有人做了壞事能夠毫不愧疚、心安理得嗎?除了一部分人格障礙者,多數(shù)人只是假裝忘記罷了。
《世界奇妙物語》2016秋季篇的第一個故事,講了一段被社團前輩欺凌的高中女生自殺的往事。兩個被脅迫參與欺凌的女生一直被籠罩在陰影之下,卻假裝不知情。直到多年后的某一天得知,女生自殺的直接原因是懷孕,而不是被同伴欺負——才長舒了一口氣:還以為一輩子都無法挺起胸膛做人了呢。
愧疚讓人反省,時時提醒自己:不要作惡。是的,成長是艱難的事,世上的確存在無緣無故的惡意,一個人可以莫名其妙就被人討厭,而且你微小的惡意可能是壓垮別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紅樓夢》中王夫人的丫鬟金釧跳井自殺了,只是因為跟寶玉“調(diào)情”了幾句。王夫人聽到消息后又驚又愧,善解人意的薛寶釵前去開解。
她安慰王夫人說金釧并不是賭氣投井,多半是在井跟前玩,失足掉下去的。退一萬步講,即便是真跳井了,也是個糊涂人,死不足惜。但王夫人還是不安心,于是寶釵又出主意說不過多賞給她的親人幾兩銀子,也就盡主仆之情了。而后,又主動提出把自己的幾套新衣服拿來給金釧裝裹。至此,事情得到圓滿解決,王夫人的愧疚感基本消失了。
薛寶釵安慰人的功夫可謂一流,只是人一旦缺少了自我反省和愧疚,更容易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失去對他人的包容和憐憫。王夫人的心越來越硬,到后來抄查大觀園、趕走晴雯等人,就十分心安理得,再無一絲負罪感。
我們時常糾結(jié)和愧疚,自尋煩惱,是作為一個有溫度的人的一部分。倘若每個人做任何事都手起刀落、心安理得甚至揚揚得意,拒絕考慮別人的感受和處境,世界就會更壞一些。
感謝愧疚,讓我們不會變得更壞。
(王傳生摘自微信公眾號“閆晗” 圖/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