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秀美
春分的“分”指:春天計九十天,九十天之春分為兩半,此時,陽在正東,陰在正西,由此晝夜平分,冷熱均衡,乃最好氣候。據(jù)《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绷怼洞呵锓甭丁り庩柍鋈肷舷缕氛f:“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惫蚀?,春分之義為:一是地球各地晝夜時間相等,一天時間白天黑夜平分,各為12小時;二是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麥到春分晝夜長”。春分時節(jié)也是數(shù)九天之后“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的時候,凍土完全融化,地氣貫通,陽光明媚,植物開始進入生長期,小麥拔節(jié),油菜花開,生機一片。
春分這天,如有雨,則表示秋時將有收成。春分時節(jié)的土壤透氣性好,適宜播種,農(nóng)諺道:“驚蟄到春分,下種莫放松”,“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種麥子后插秧。二月驚蟄又春分,種樹施肥耕地深”。這天最適合種樹,“節(jié)令到春分,栽樹要抓緊。春分栽不妥,再栽難成活。春分時節(jié),果樹嫁接。”清宋琬的《春日田家》詩也寫到:“野田黃雀自為群,山叟相過話舊聞。夜半飯牛呼婦起,明朝種樹是春分?!钡遣灰N芍藥,為何?農(nóng)諺說,“春分栽芍藥,到老不開花。”但不知真否?
春分有三候:
春分之日,玄鳥至。玄鳥指燕子,燕子因羽毛烏黑,因而有玄鳥之稱,春分而來,秋分而去。此刻,房梁間,屋檐下,含泥銜草;春水上,農(nóng)田里,軟語呢喃。穿花度柳,飄然快拂花梢,翠尾分開紅影。
春分后五日,雷乃發(fā)生。春季風多、風大,地面的水分被風刮到空中,空氣中水分增多,空中電荷與地位相接,便聽到雷聲隆隆,游走不斷。
再五日,始電。此時雨水增多,地面濕度大,空氣中水分又有導電作用,雷鳴時常常伴有閃電,凌空劈下,伴雨橫風狂,催得落花多少。
春分之日有祭日風俗,在周代就有祭日儀式。《禮記》載:“祭日于壇”。孔穎達疏:“謂春分也”。由此代代相傳,儀式規(guī)模也大,明代皇帝祭日,用奠玉帛、禮三獻、樂七奏、舞八佾、行三跪九拜大禮。清代皇帝祭日禮儀有迎神、奠玉帛、初獻、亞鮮、終獻、答福胙、車饌、送神、送燎等九項,甚是隆重。官府和世家大族則在春分這天祭祖。清人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上說,春分前后,官中祠廟皆有大臣至祭,世家大族亦于是日至祭宗祠。
春分這天,南北朝時的江南人們在屋頂上栽種戒火草,這樣就不必整年擔心會有火災發(fā)生。這是梁人宗懔在《荊楚歲時記》上告訴我們的。
這種草是什么呢?清人吳其?!吨参锩麑崍D考》中,提到兩種辟火草,一種是俗稱八寶草,佛指甲或火焰草的景天,《本草綱目》有記載,有慎火、戒火、辟火等異名,相傳是火災的克星;另一個是仙人掌,種在墻頭,有辟火功能,清乾隆年間《泉州府志》記載,“戒火,一名仙人掌,人家以罐植之屋上,云可御火災?!被蛟S就是指這兩種草吧。
春分時節(jié)之二十四番花信風: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蘭。
梨花,幼時常見。山上,田邊,路旁,梨花如雪,朵朵嬌俏,楚楚動人。李白《宮中行樂詞》有“柳色黃金嫩,梨花白雪香”之句。青葉,白花,色彩堪絕配,遠望,那漫天的白,不張揚,有種素凈的、壯觀的美。
每年二月,樓下公園的木蘭開花時,一樹紫色的優(yōu)雅,清清淡淡,常有駐足的人們,細細觀賞,連聲贊嘆,留連半日方回。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木蘭的枝和葉都很稀疏,花朵外面白色,里面紫色,香氣像蘭花一樣芳香,因木蘭花的花苞像毛筆的筆頭,所以又有“木筆”這一雅號。綻時,花瓣輕舒,風情萬種。
木蘭樹干粗壯,可以用來做船。任昉《述異記》中說,以前吳王闔閭種了好多木蘭,用來建造宮殿。詩詞里常用木蘭舟作為船的雅稱。李商隱的《木蘭花》詩中道,幾度木蘭舟山望,不知元是此花身。
此時,春到一半,百花競放,春光爛漫中,冉冉行來一個美麗清雅的節(jié)日——花朝節(jié),相傳該日是百花生日,也稱撲蝶會,挑菜節(jié)?;ǔ?jié)各地習俗不太一致,宋時汴京人以二月十二日為花朝(宋人楊萬里《誠齋詩話》云:“東京以二月十二日為花朝?!保?,洛陽人以二月二日為花朝(閑人滕康《翰墨叢記》云:“洛陽風俗以二月二日為花朝節(jié)?!保┖贾萑藙t以二月十五日為花朝節(jié)(南宋人吳自牧《夢梁錄》卷一:“仲春(二月)十五日為花朝節(jié)……”)今人多半以二月十二日為“花朝”,又稱“百花生日”。
“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紅紫萬千披錦繡,尚勞點綴賀花神”?;ǔ?jié),人們出游,踏青,簪花,撲彩蝶,挑野菜,食百花糕。更有“賞紅”活動,在花樹枝上貼紅紙條或掛上紅布條、剪紅紙小旗,稱為“護花符”。
清人顧鐵卿《清嘉錄》卷二《百花生日》云:“(二月)十二日為百花生日,閨中女郎剪五色彩絹,黏花枝上,謂之‘賞紅,虎丘花神廟擊牲獻樂,以祝仙誕,謂之‘花朝……”。人與花的緣分,可算地久天長,百花定有知,年年傾情綻放,縱零落,也留香。
春分行千載,是否一一記得人間情?
有分別。
春分惜別,別有一番情味。錢起的《賦得巢燕送客》,能棲杏梁際,不與黃雀群。夜影寄紅燭,朝飛高碧云。含情別故侶,花月惜春分。深情清麗,回味無窮。
有春愁。春分時節(jié),相思起,歐陽修的《踏莎行》:
雨霽風光,春分天氣。千花百卉爭明媚。畫梁新燕一雙雙,玉籠鸚鵡愁孤睡。
薜荔依墻,莓苔滿地。青樓幾處歌聲麗。驀然舊事心上來,無言斂皺眉山翠。
大好春光,百花爭艷,燕子雙雙,鸚鵡孤零,此種漫長天氣,最易惹閑愁,使雙眉皺,閑愁起。
還有么?畢竟春光大好,且放飛心情吧。你聽到清朝人高鼎的《村居》了嗎: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美好的二月天,軟軟風,垂垂柳,青青草,放風箏的孩子,呼朋引伴,童趣從字里行間散出。
每個節(jié)氣都是自然賜予的珍貴禮物,她們在人間的路程,只有短短十五天,每一天都有著不同的變化,花著露,草含煙,柳絲拂水,水中鵝鴨爭著問訊;花瓣迎風,風前蝴蝶前后相追,空氣清甜如醉也?;ㄕ_,春正好,且慢慢看,緩緩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