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十大排行榜”網站近日登出一篇文章,列舉出為人子女最該為父母做的十件事。從中會發(fā)現,孝順父母這回事,無論在哪個國家都一樣。
提供情感支持這是父母最需要的幫助,他們希望孩子能知道自己的想法。應向父母詢問他們是否遇到了來自任何人或事的困難和障礙。如果父母不慎做錯事情,子女不應生氣指責,而要安慰,讓老人不必再擔心;如果子女做錯事情,要及時向老人道歉,避免他們生氣。
呵護父母的健康如果父母身體一直不好,在經濟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子女應從正規(guī)的勞務公司聘請護理人員負責老人的日常起居。在家中配備各種急救藥品和設施,讓父母在發(fā)生緊急情況時能夠呼叫到自己,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到達父母身旁。
保證父母財務狀況穩(wěn)定有些情況下,父母在遇到財務緊張時不希望煩擾孩子,也不敢尋求幫助。作為子女,應當定期檢查父母的養(yǎng)老金是否及時到賬;并做出保證:如果需要幫助,會毫不猶豫地幫忙。
給老人建個回憶錄老年人經常會遇到短期記憶力問題,聲情并茂的回憶會起到幫助作用。為父母準備一本剪貼本,里面貼上熟人朋友的照片,并標注名字和地點,和過去生活中的一些重大事件。此外,還可以給老人制作一份日程安排表,提醒父母別忘記一些重要的事情,如服藥、就醫(yī)和體檢,并用明顯的顏色進行標注。
經常打電話如果你的住所距離父母的住所較遠,一定要經常打電話問候;知道父母在做些什么,健康狀況如何,有什么打算,并在電話聊天過程中安排確定的時間去看望老人。
要有耐心父母上了年紀后容易忘事,想不起東西放在哪兒,做事有點慢;此時子女萬不可有嫌棄心理,因為這是體現你對父母耐心的時候了。更為重要的是,如果和父母居住在一起,要接受他們的生活習慣,體驗他們的喜惡,尊重他們做出的選擇,因為這些習慣是他們多年習得的,很難再改掉了。
為父母安排與其他家庭成員的聚會 如果你不是父母的獨生子,要定期安排他們與其他子女見面;父母也希望多和其他子女聚會,這種聚會讓父母感到喜悅。也可安排父母與孫輩們見面,見面時子女要向孫輩講述長輩過去的故事,并培養(yǎng)孫輩的敬老愛老意識。
安排老人參與社區(qū)活動有時候,老年人會希望與其他同齡人分享想法,所以要讓他們經常參加社區(qū)的老年人活動;為他們創(chuàng)造結識同齡人的機會,如安排午餐聚會和公園里的文體活動。這會讓老年人在同齡人群中感到精神煥發(fā)和興趣盎然。
對家中的布置進行重新調整根據父母的健康狀況和喜好對家中的布置進行必要的調整。如果父母的關節(jié)不好,就應當讓他們住在樓下的房間里,避免跌傷。如果他們喜歡寬敞的房間,就不要擺設過多的家具。如果他們要單獨居住,就要常回家看看,為他們修理破損的物件。
評估父母需要護理的需求程度如果父母過于年邁,辦一些跑腿的事情存在困難,子女這時應當積極出力效勞,如取報紙、到醫(yī)院開藥和買菜等。如果子女能為老人做好這些小事,老人會心存感激,充滿愉悅之情,能提高他們晚年的生活質量。
(《老年文摘》總第2228期)
有時,我們會因為生活中的壓力而變得負能量滿滿。情緒糟糕時,會因為自己的不滿而突然變得煩躁。這時,有人能通過自己的方式釋放出壓力和不滿的情緒,不會影響到別人。而有的人就不是這樣了。他們會通過發(fā)脾氣甚至大吼大罵來讓自己的心情更舒暢,而他們的這種行為會影響到別人。
人總是由環(huán)境決定的,沒有天生的壞脾氣,所謂的壞脾氣大多數都是后天養(yǎng)成的臭毛病。而那些總愛發(fā)脾氣的人,其實是從來不考慮別人感受的,說到底就是自私。
生活中,我們往往會對自己最親愛的人發(fā)脾氣,對待他們的態(tài)度還不如對待陌生人好。很多情況下,我們仗著家人朋友會一直愛我們,于是就慣著自己,慢慢變成了一個脾氣差的人,動不動就發(fā)火,從來不考慮發(fā)火會給他們帶來多大傷害。
一邊享受著家人帶給自己的愛,一邊無休止地發(fā)脾氣,這不是自私是什么呢?關于這一點,我們每個人都該去反思,不要再對著家人亂發(fā)脾氣了,不能再這樣自私下去了。
事實上,越是能力強的人,越是好脾氣,他們明白發(fā)脾氣是無法解決任何問題的。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就是去面對它,然后冷靜地解決掉它。
所以,不要再覺著脾氣差不是什么問題了,一個人的脾氣真的能反映出這個人到底怎么樣。所謂的“脾氣差”,就是自私和無能。
(《人民日報》2017.3.22)
利益,是每個人都追求的。那么,在利益面前,我們該如何取舍?曾國藩曾說:“獨占發(fā)財難持久,分享致富越千秋?!边@就告訴我們,面對利益,不能獨占,而要學會分享。
如果有了利益,只愿一個人獨享獨占,無疑是引火燒身,使自己變成眾矢之的。所以,面對利益,切不可見利忘義,一定要懂得取舍之道。
生意場有句話,叫“有錢大家賺”。還有句話,叫“獨食難肥”。一方面強調合作共贏,另一方面反對單打獨干。尤其在當前經濟下行,生意難做的情況下,更要重視大家的團結協作,有生意大家捧場,不要相互拆臺;有利益共同分享,不要一人獨占。更不要干那些下三爛的事,你挖我的墻腳,我割你的腳筋,搞得一個個灰頭土臉,誰也不開心。經商之道,即為人之道,人都做不好,是發(fā)不了大財的。
小勝靠智,大勝靠德。只知道追逐利益,是常人的行為;而懂得分享利益,是賢人的作為。有利益能想到分享給別人,就能得到更多的真愛,更好的人緣。
(人民網2017.3.6)
人活一世,會受恩無數。而總結起來有十種恩情,須銘記終生。每個人都應該常懷感恩之心。
天地呵護之恩 人生于并成長在天地之間,衣食取之于天地精華,享受著日月的靈光,大多都能健壯成長,享度一生。所以,首先應該報天地之恩,愛護環(huán)境,保護生態(tài)。天為頂、地為席是一種情懷,更是一種責任。
父母養(yǎng)育之恩 每個母親都是經歷十月懷胎,才會孕育一個新的生命。于是,父母們便會一朝分娩,精心喂養(yǎng),嘔心瀝血,養(yǎng)育成人,望子成龍,極盡自己的財力和精力。所謂“兒行千里母擔憂”,冷暖成敗均在父母的惦記之中。所以,父母的養(yǎng)育大恩終身當報,切莫做不孝子孫。
良師培養(yǎng)之恩 無論是學文習武,還是士工農商影戲科研,如果遇到良師的導引,那便是遇到了好的引路明燈,他們的啟蒙與指引將會讓你終身受益,或許能夠決定你未來的方向與前程。所以,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恩師之恩定當厚報。
貴人提攜之恩 “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多少千里馬郁郁不得志,更終成為臥槽馬?人的一生,如果能夠遇到一兩位賞識自己并給自己機會的貴人,將會讓你少奮斗很多年。所以,對于貴人之恩,應當沒齒不忘。
智者指點之恩 人生路很長,但關鍵的就那么幾步。若有智者在關鍵時刻予以指點,施以思想火花,可讓你或者茅塞頓開少鉆牛角尖,或者懸崖勒馬免入歧途,從而少走彎路,前途一片光明。因而,指點迷津之恩應當加倍相報。
危難救急之恩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當你遭遇急難之事、身處于絕境之時,如果友人或者路人能夠施以援手,使你絕處逢生,度過一劫,此恩也當涌泉相報。
綠葉烘托之恩 一個好漢三個幫,紅花需要綠葉襯。人的一生,總會有幾次獨擋一面的機會,要順利撐住場面、贏得人生輝煌,少不了旁人的支持與幫襯。當你成為紅花時,請不要忘記身邊和身后那些綠葉的烘托之恩。
夫妻體貼之恩 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互扶持。夫妻共同經營家庭,生兒育女,贍老哺幼,同苦共甘,才會營造一個和諧幸福的家庭。一日夫妻百日恩,夫妻之恩切莫被功利社會之俗所吞。
兄弟手足之恩 兄弟如手足,在同一家庭成長,同是父母的血脈,同是父母的希望。兄弟情深,應當相互扶持,切不可兄弟反目、同室操戈。
知己相知之恩 紅塵滾滾多煩憂,廟堂之顯貴、村野之農夫、都市之商賈,都有很多煩憂之事。而茫茫人海中,也許有那么一位或幾位懂你的發(fā)小、紅顏、藍顏、忘年交,能及時分擔你的痛苦。人生因為知己而精彩,所以一定要心懷感恩,倍加珍惜。
感恩,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知恩圖報,無愧于心,才能瀟灑坦然地在人世間走一回。(人民論壇網2017.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