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雪娜*,曹曉根,黃昊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浙江 寧波 315300)
汽車水基型防腐蠟的應用
段雪娜*,曹曉根,黃昊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浙江 寧波 315300)
從組成成分、防銹機理、施工工藝、設備以及性能方面對比介紹了水基型和溶劑型防腐蠟,為其在汽車車身(尤其是內腔)涂裝上的應用提供參考。
汽車;內腔;防腐蠟;涂裝;防腐
近年來我國汽車工業(yè)發(fā)展迅速,汽車出口量逐年增加,銷售區(qū)域遍布全球七大洲。為保證車輛品質,防腐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特別是在濕潤的海洋性氣候區(qū)域,汽車的防腐性能更成為考察各制造商產品質量保證能力的硬性指標。部分發(fā)達國家已制定了相應的法規(guī)對在其市場銷售的車輛的防腐能力提出要求,如英國、意大利、俄羅斯、澳大利亞等國家要求車體5年無銹蝕現(xiàn)象,10年無穿孔腐蝕[1]。陰極電泳技術對車身內板防腐起到很大作用,但是陰極電泳漆只能到達電場強度可達的范圍內,有時不能完全覆蓋很小的板材間隙或搭接處,因此需要后續(xù)工序來保證車身防腐性能。如將聚氯乙烯(PVC)密封膠涂覆在板材的焊縫、包邊、輪罩、底盤等鈑金搭接處,防止車身在行駛過程中受到碎石等硬物撞擊而劃傷漆膜。還有就是在車身內腔噴涂防腐蠟,作用在空腔夾縫等電泳漆不能到達或者漆膜不均的位置,起到隔絕空氣和水汽的作用。為促進節(jié)能環(huán)保,經國務院批準,自2015年2月1日起對涂料征收消費稅,而施工狀態(tài)下?lián)]發(fā)性有機物(VOC)含量不高于420 g/L的涂料可免征,可見嚴格控制VOC排放對控制新車研發(fā)成本有著巨大的作用。為滿足越來越嚴格的環(huán)保法規(guī)要求,各汽車主機廠傾向于開發(fā)更加環(huán)保的材料,水性蠟開始受到關注,并逐步被應用于整車。本文主要從防腐機理、工藝設備、施工性、防腐性能等方面對比介紹了水性蠟與傳統(tǒng)溶劑型蠟。
水汽一旦進入縫隙部位(特別是內腔中),冷凝形成水滴后長時間難以排出,形成腐蝕電解質。由于電泳漆膜難以到達或者成膜不均勻,夾縫的兩板材之間形成不同的電位差,電位低的板材析出電子,作為陽極,電位高的板材為陰極,水滴等形成導電通道,最終在縫隙處形成原電池腐蝕(一般稱之為電偶腐蝕),更加劇了板材自身的腐蝕。隨著時間推移,板材由內而外銹蝕,對整車的性能和防腐能力都造成巨大的影響。
根據溶劑含量和成分,防腐蠟可分為3種:100%固體分蠟、溶劑型蠟和水基型蠟。100%固體分蠟為純蠟,其固化過程無揮發(fā)性氣體,也不產生VOC。溶劑型防腐蠟由基礎石蠟、防銹劑、脂肪烴類溶劑與各種添加劑調配而成,固體分含量在40% ~ 70%,主要依靠溶劑揮發(fā)成膜固化,過程中會產生VOC。水基型防腐蠟的主要成分一般為基礎石蠟、防銹劑、添加劑、乳化劑和水,固體分含量與溶劑型蠟大體相當,為40% ~ 60%。涂覆在車身內腔板材表面后,石蠟、防銹劑等大分子會排布在下面,水分子作為最小的分子排布在上面,之后水分子揮發(fā),在板材表面逐漸形成防護蠟膜,該過程只排出水分子,未有VOC產生。在基礎石蠟的選擇上,水基型與溶劑型防腐蠟并無區(qū)別,關鍵在于水基防銹蠟是一種蠟乳化液:水經特殊處理形成親油基團作為水包油型的乳化體系,基礎石蠟、防銹劑、添加劑、乳化劑等作為分散介質分散于其中。水基型防腐蠟乳化體系的穩(wěn)定性對其防銹性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在存儲和運輸過程中要注意保護乳化體系不被破壞。
空腔對增加車身強度和減輕車重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整車的內腔噴蠟部位有幾十個,主要分布在前橫梁、前縱梁、A柱、B柱、C柱、上下邊梁(指車頂、地板與側面的交接處內部的梁)、后橫梁、后縱梁、發(fā)動機蓋、車門內腔、行李艙蓋內腔、所有車輪罩及其他所有出現(xiàn)空腔的地方。按車身噴蠟部位來確定符合人機工程的高、低工位,如圖1所示。高工位是將車體懸掛至半空,以便操作人員對底板處部件噴蠟;低工位指與車體處于同一水平的工位。
圖1 噴蠟時高低工位的示意圖Figure1 Schematic diagram of high and low workstation in wax spraying process
噴涂汽車內腔防腐蠟通常為涂裝的最后一道工序,在涂裝到總裝轉交前進行。車身進入噴蠟工位時,首先需檢查車身,如有漆膜質量問題,返回線體修復后再進行噴蠟。
2. 1 溶劑型蠟的工藝流程
預處理→噴蠟→自干→去除余蠟→裝孔塞→去總裝。
噴蠟預處理時,輸送鏈將車身輸送至相應工位,用專門的橡膠塞或塑料帽堵上門檻或底板處的工藝孔。從底部橫梁、縱梁、門檻邊梁、立柱、門邊、前蓋、后蓋等部位進行噴涂,噴涂蠟膜厚度一般為100 ~ 200 μm。室溫條件下,蠟膜首先進行自干,再用無紡布或白紗布擦去多余的蠟。堵上四門、底部邊梁等處的注蠟孔,檢查合格后送至總裝線。
2. 2 水性蠟的工藝流程
預處理→噴蠟→自干→去除余蠟→裝孔塞→傾斜流平→去總裝。
工藝操作與溶劑型蠟的工藝基本相同,只是增加了傾斜流平工位,即在檢查合格后輸送鏈將車身運輸至下一工位,車身到達后設備自動檢查位置是否到位。如到位,立即鎖緊承載車身的小車,未到位則調整至車身到位。隨后啟動傾斜滾床,前后往復翹起,傾斜20° ~ 30°,時間45 ~ 60 s,然后放平車身小車,降下鎖緊裝置,車身隨輸送鏈運至總裝線。
防腐蠟噴涂在車身上后,如果沒有烘干是無法立即表干的。在隨著車身行進時,防腐蠟逐漸流淌和滲透,小部分蠟從瀝液孔或未堵塞的裝配孔流出,滴落在生產線上,對車間的5S造成一定的影響。傾斜流平工序一能保證蠟更加完全地滲透和覆蓋縫隙部位,二可使?jié)B透后的蠟快速滴落,大大減少了滴落在后續(xù)生產線上的蠟量,減輕了5S清潔方面的工作。
噴蠟設備主要由高壓物料及循環(huán)系統(tǒng)、吸蠟和蠟材料供給系統(tǒng)(如圖2所示)以及給料單元組成。高壓物料及循環(huán)系統(tǒng)主要由高壓泵、動力源、背壓閥、空氣壓力閥等部件組成;吸蠟和蠟材料供給系統(tǒng)主要由隔膜泵、軟管、電磁閥組等部件組成;給料單元主要由材料壓力調節(jié)器、流量計等部件組成。防腐蠟被密閉容器內的高壓泵壓出,其速度很快,隨著空氣阻力和壓力急劇下降,防腐蠟急劇流動,在霧化器中被推進,體積驟然膨脹,隨即分散霧化,遂噴涂在被涂物上。現(xiàn)在主流的防腐蠟噴涂設備有手動和半自動空腔注蠟系統(tǒng)。手動型是給料單元直接連接空氣噴槍,通過人工調節(jié)噴槍的噴幅和吐出量。其特點是設備簡單,投入少,操作靈活,但無法保證噴涂量和噴涂均一性。半自動型的流程如圖3所示,其給料單元為PLC控制的定量系統(tǒng),通過PLC程序和電磁閥可精準控制噴幅和吐出量,從而保證膜厚均一,但缺點是需要根據不同車身結構單獨仿形定制噴涂槍嘴,設備投入高。
圖2 蠟供給系統(tǒng)Figure2 Wax supply system
圖3 定量給料單元Figure3 Quantitative supply unit
對于溶劑型和水基型蠟而言,手動式和半自動式設備均適用,只需根據材料的黏度和流變性差異調試設備各個閥組的壓力即可。以市場上一主流生產商的水性蠟為例,其黏度為(65 ± 10) mPa·s(23 °C),而同廠商溶劑型蠟的黏度為(100 ± 10) mPa·s(23 °C),因此應注意水性蠟黏度較小的特點,有針對性地調試設備,從而保證水性蠟的施工要求。兩者設備投入的差異主要在于水性蠟設備的管道、儲罐、相關連接件等全部需要使用不銹鋼元件,否則后續(xù)管道銹蝕會造成設備堵塞、車身品質下降等問題。
水性與溶劑型兩種防腐蠟的壓流黏度均根據設備配套即可,膜厚由工藝要求決定,與電泳漆的配套性好,與面漆的相容性也佳。它們的防腐性能通常用中性鹽霧試驗來評定,常以達到1 000 h作為可防腐10年的類比。經試驗,水性蠟和溶劑型蠟的耐鹽霧時間均可達到1 000 h,防腐性能相當。
溶劑型蠟的噴涂溫度為10 ~ 35 °C,水基型蠟的為20 ~ 25 °C。溶劑型蠟的儲存溫度為5 ~ 35 °C,水基型蠟的為20 ~ 30 °C。防腐蠟的滴蠟時間直接決定了它對生產線5S的影響程度。而滴蠟時間主要由蠟膜的表干時間決定,一旦表干,蠟便不會流動,也就不會滴落。表干時間與蠟的黏度、噴涂厚度、生產工位的溫濕度相關,在實驗室條件(25 °C,50%相對濕度)下,同樣噴涂100 μm蠟膜,溶劑型蠟的表干時間通常為1 ~ 2 h,水性蠟則需2 ~ 3 h。由于水性蠟和溶劑型蠟的黏度不同,其滲透性和流淌性也有所不同。水性蠟的黏度略低,在滲透性和流淌性方面也有一定的優(yōu)勢。在25 °C、65%相對濕度的標準試驗條件下,在同樣的電泳試板上相同位置粘貼方形紙膠帶,其上方噴涂相同膜厚以及面積的水性蠟和溶劑型蠟,揭去紙膠帶,試板水平放置4 h后,觀察水平方向的滲透距離,即測得2種防腐蠟的滲透性。按同樣方法,將噴涂后的試板垂直放置于板夾臺上4 h,測得防腐蠟向下流淌的距離,即可表征其流淌性。試驗證明,水性蠟的滲透性和流淌性均好于溶劑型蠟。
噴涂防腐蠟作為車身防腐的重要工序,對整車防腐性能有著重要的影響。水性蠟相對于傳統(tǒng)溶劑型蠟,最大的優(yōu)勢體現(xiàn)在環(huán)保方面。隨著工藝逐漸成熟,水性蠟也將被更多的主機廠認可,并應用在更多的車型上。
[1] 王廣東, 苑向孔, 李博. 汽車防腐蠟保護技術發(fā)展現(xiàn)狀及趨勢[J]. 石油商技, 2012, 30 (2): 24-27.
[ 編輯:杜娟娟 ]
Application of water-based anticorrosion wax to automobile
DUAN Xue-na*, CAO Xiao-gen, HUANG Hao
The water-based and solvent-type anticorrosion waxes were comparatively introduced from the aspects of composition, anti-rust mechanism, construction process, facility and performance,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their application in painting of automobile body, especially cavity.
automobile; cavity; anticorrosion wax; painting; anticorrosion
TQ630.6
B
1004 – 227X (2017) 06 – 0317 – 03
10.19289/j.1004-227x.2017.06.010
2016–10–31
2016–12–22
段雪娜(1988–),女,河南安陽人,本科,助理工程師,涂裝工藝工程師,從事涂裝工藝和防腐材料的研究。
作者聯(lián)系方式:(E-mail) xnduan@126.com。
First-author’s address: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Ningbo 315300,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