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心怡
我已經(jīng)長大了,該獨立生活了,可是我的媽媽,還把我當(dāng)作三歲小孩,不是把我抱在懷里,就是一口接一口的“小心肝”“小寶貝”地叫,我受夠了!我要離開這個家!我要離開媽媽!我要獨自生活!
事不宜遲,說逃就逃??商拥绞裁吹胤讲挪粫粙寢尠l(fā)現(xiàn)呢?去沙漠?不行,沙漠里到處是沙,我會渴死的。動物園?不行,他們會把我關(guān)在籠子里,更不自由了。“咕咚”一聲打斷了我的思考,呀,蘋果掉進河里去了。河!我怎么沒想到河呢?這條河清澈見底,成群的魚兒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著,生活得多愜意呀!我就變成小鱒魚吧,媽媽一定想不到我就躲在家邊上的河里。
水里好新奇呀,奇形怪狀的石頭、小巧玲瓏的貝殼、五彩繽紛的蠕蟲、綠得發(fā)亮的水草……我看著各種各樣我以前見都沒見過的東西,心情爽極了。我在水里一會兒翻跟頭,一會兒躺下來休息,一會兒原地轉(zhuǎn)圈……在這兒,沒有媽媽的嘮叨,沒有約束,真是棒極了!
在陸地上,我有許多朋友,在水里怎么能少呢?我得去交朋友了?!昂?!你好!”我和離我不遠的那條小丑魚說,“能交個朋友嗎?”“朋友?哼,我才不稀罕呢!”她頭一昂,又說,“你長得這么丑!”她身旁的另一條小丑魚跟著說:“耶耶,以前人家都叫我們小丑魚,現(xiàn)在我們不怕了,有比我們更丑的了,丑丑魚,丑丑魚……”他們邊喊邊向他們的父母處游去,好像要去報告這個驚人的發(fā)現(xiàn)。
他們怎么能這樣呢?“嗚——”我傷心地哭起來,可在水里沒人能看到我的眼淚?!肮尽緡!尽?,什么聲音?啊,原來是肚子餓了,可我到哪兒找吃的呢?在家里,都是媽媽把東西煮好喂我吃的呀,媽媽,你在哪兒呀?
水里哪來的胡蘿卜呀?胡蘿卜上面還有一根線,啊,上面還有媽媽的氣味!一定是媽媽在找我!我趕忙游過去,抱著胡蘿卜,媽媽一使勁,把我拉上來,我一頭撲進媽媽的懷抱。
指導(dǎo)老師 劉廣琴
這篇習(xí)作是根據(jù)繪本《逃家小兔》上的一幅圖畫寫成的,小作者以小兔的視角來反映整幅畫面。最具特色的是對小兔的心理描寫,顯然這些心理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而是小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了小兔,她寫的其實不是小兔,而是她自己,是她在遭遇同樣情況后可能出現(xiàn)的獨特體驗。孫紹振說,作文要寫好,寫得有靈氣,就要貼近自我,貼近自己的年齡、生長環(huán)境的特點。小作者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所以這幅圖畫才會被小作者伸長拉寬,變成一軸內(nèi)容鮮活豐富的故事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