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波
姜蕾
山東省諸城市府前街小學教科室主任,小學語文教師。
2012年,她加入新教育實驗,成為一名新教育種子教師。在兩年時間內寫了近30萬字的成長記錄,和學校骨干教師組成新教育晨誦課程研發(fā)團體,開發(fā)出系統(tǒng)、完整的“每月一事”習慣養(yǎng)成項目課程,引領孩子和家長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作為一名新教育螢火蟲講師,她為全市市直、鄉(xiāng)鎮(zhèn)學校做閱讀講座,為500多名新上崗教師做班主任工作培訓,擔任全國親子共讀活動閱讀指導師,在黑龍江、江蘇、河北等地展示晨誦課、繪本課,舉辦培訓講座。
姜蕾從小就喜歡讀書,長大后如愿成為了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她帶領班里的孩子們利用課內外時間進行海量閱讀,大大提高了孩子們的閱讀能力與寫作水平,所帶班的成績遙遙領先,語文學科優(yōu)秀率達到100%。那時,姜蕾對于閱讀的認識僅僅停留在它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上。2012年,接觸到新教育實驗后,姜蕾對閱讀的認識開始慢慢轉變。2013年8月,她作為訪問教師在北京進行了為期兩年的工作學習,更深切地體會到新教育兒童課程對于孩子、家長和教師生命成長的重要
意義。
用適合的故事打開孩子緊閉的心扉
新教育兒童課程不僅有孩子們喜歡的晨誦詩歌,還有令孩子們著迷的故事。每天中午的共讀故事,為每個孩子量身定制的生日故事,都是喚醒孩子生命成長的精神力量。
班里有一個叫夢夢的孩子,一年級入學的第一天,姜蕾就發(fā)現(xiàn)這個孩子有些異常:幾乎每節(jié)課開始十幾分鐘后,他都要往教室外面跑,如果教師阻止他或勸他回教室,他就會歇斯底里地哭鬧。姜蕾和夢夢的媽媽溝通后才知道:夢夢在幼兒園的時候聰明又活潑,常常做出許多讓人意想不到的有趣的事情。幼兒園的老師嫌他太淘氣,有一次把他鎖在了黑暗的柜子里……這件事情給小夢夢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傷害,他變得對封閉的空間非常敏感,喜歡到空曠的場所發(fā)呆。
如何撫慰孩子受傷的心靈,讓他融入集體生活中來呢?姜蕾覺得最有效的辦法應該是閱讀。學校走廊的拐角處有一個溫馨的圖書角,那里有適合孩子們閱讀的各類繪本,還有可坐、可抱的抱枕,是一個特別適合自由閱讀的好地方。姜蕾嘗試把夢夢帶到學校的圖書角,果然,沒過多久,夢夢就喜歡上了這個自由、空曠的小世界。于是,他的活動場所也從操場轉移到了圖書角,往往是一節(jié)課才上一半,他就跑到圖書角讀書去了,還常常因為沉迷閱讀忘記回教室上下一節(jié)課。
在教室里,夢夢可以和大家分享他最喜愛的故事,可以自由閱讀他喜歡的圖書,可以和老師親密無間地聊天,他一點一滴的進步贏得了同學的掌聲和老師的贊許。漸漸地,夢夢喜歡上了真心關愛他的老師和同學們,喜歡上了老師溫暖的懷抱和親切的微笑,喜歡上了這間溫馨的教室,他在教室里待的時間越來越長。
夢夢的父母看到孩子可喜的變化,決心和老師一起為孩子創(chuàng)造寬松、溫暖的成長環(huán)境,讓孩子徹底走出過去留下的陰影,健康、活潑地成長。夢夢的爸爸媽媽不僅給他建立了家庭圖書角,還經常陪他共讀,并在老師的建議下堅持每天寫成長日記。
現(xiàn)在,夢夢快樂地生活在父母、老師共同為他營造的溫暖的港灣里,用他幸福的笑臉面對這個曾經給過他傷害、如今充滿陽光與關愛的世界。
用美好的故事溫暖孩子荒蕪的心靈
2015年9月,姜蕾結束在北京的學習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她不斷向同事、朋友講述閱讀帶來的生命奇跡。聽到姜蕾講述的那些感人的故事后,校長便把宇宇安排進了她新接手的一年級紅月
亮班。
關于宇宇的故事,姜蕾還真聽聞了不少:他上課喜歡躺在桌子底下睡覺,睡醒了就趴在地上抓其他同學的腳,經常鬧得老師和同學無法上課;他在教室里大便失禁,還把大便涂抹在教室墻上……
姜蕾對宇宇的遭遇感到同情,同時也感到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但她時刻牢記“師父”—新教育新父母研究所執(zhí)行所長—藍玫老師的叮囑:孩子任何行動的背后都有原因,教師要透過表象尋找孩子行動背后的根源,要從根源上解決問題。于是,她靜靜地觀察宇宇的表現(xiàn),約談宇宇的媽媽,從中梳理宇宇行為背后的原因:宇宇的父母沒時間帶孩子,他從小由不識字的奶奶照顧,老人教育孩子的方法簡單粗暴—打,宇宇身上經常有青一塊、紫一塊的瘀傷;因為他偏愛喝涼水、吃冷飯,導致難以自控地腹瀉……
了解情況后,姜蕾和宇宇媽媽約法三章:一是由媽媽自己帶孩子,二是每天給孩子吃溫熱的食物,三是每天給孩子讀一個故事。孩子和父母一起學習如何與他人相處、遇到問題如何正確解決,并由媽媽每天記錄共讀的情況及孩子的
變化。
共讀一周后,宇宇開始有了變化。他悄悄給教室里的綠植澆水,姜蕾發(fā)現(xiàn)后就“大張旗鼓”地表揚了他,小伙伴們也對他表示感謝,這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小家伙第一次臉紅了。隨后,姜蕾特意安排他為同學們發(fā)作業(yè)本,分發(fā)學習用品,他也越來越主動地幫助老師和同學。宇宇生日那天,姜蕾送給他的生日故事是《鼠小弟的小背心》—鼠小弟有一件可愛的小背心,小伙伴們都想穿一穿,鼠小弟總是愉快地答應小伙伴們的請求。就這樣,這些美好的故事如同甘甜的雨露滋潤了宇宇曾經荒蕪的心靈。短短半年時間,宇宇就喜歡上了閱讀,成為了童書館最忠實的“小書蟲”,也成為了班級里最受歡迎的、散發(fā)著溫暖光芒的“小月亮哥哥”。
用專業(yè)閱讀引領孩子、父母、
教師共同成長
就這樣,姜蕾從自己熱愛閱讀到引領班里的孩子閱讀,從引領學生父母閱讀到引領全校教師閱讀,從引領一個班級的閱讀到推廣全市的父母、孩子、教師三位一體共讀……隨著對閱讀重要性的認識不斷更新,姜蕾的行動越來越“瘋狂”。
為了讓班里的孩子愛上閱讀,她和同事一起研發(fā)適合孩子們年齡特點和成長需要的兒童課程,從開學第一天到放假前一天,她陪伴孩子們每天堅持晨誦詩歌、午讀故事,班里的每一個孩子都成了熱愛閱讀的“小書蟲”。
為了讓家長們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她通過班級父母QQ群的每日分享,提升家長的教育水平;通過開展每月一次的親子共讀會,把父母、孩子深度卷入共讀行動中來……
為了推廣兒童閱讀,她給班里的孩子們上完第一節(jié)課后,驅車幾十里趕到鄉(xiāng)村學校給全鎮(zhèn)的教師做閱讀公益講座;下午放學后,又趕到市里的臨近學校給全校教師講述閱讀帶來改變的故事……在不耽誤孩子們一節(jié)課的前提下,她曾經創(chuàng)下了一周舉辦五場閱讀公益講座的記錄,被身邊的同事心疼又愛惜地稱為“閱讀
瘋子”。
其實姜蕾心里最清楚,她沒有瘋,她只是努力地點亮自己、照亮他人,希望自己的螢火之光,能夠點亮更多的心燈。正如美國詩人謝爾·希爾弗斯坦的《總得有人去擦星星》一詩中所寫的:
總得有人去擦星星
它們看起來灰蒙蒙
總得有人去擦星星
因為那些八哥、海鷗和老鷹
都抱怨星星又舊又生銹
想要個新的她們沒有
所以還是帶上水桶和抹布
總得有人去擦星星
姜蕾更愿意相信,每個人的心都是一顆珍珠,珍珠也許會有蒙塵的時候,我們應該以愛為“布”,以閱讀為“水”,擦亮每一顆蒙塵的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