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小勇+湯葉帥
摘 要:安徽省望東長江公路大橋為大跨度鋼混組合梁斜拉橋,鋼梁與混凝土橋面板在工廠疊合成整體,組合梁在橋位處采用液壓式提升吊機對稱起吊安裝。本文依據主梁結構特點,介紹國產大型液壓提升式橋面吊機設計及應用技術。
關鍵詞:斜拉橋;組合梁;橋面吊機
中圖分類號:U448.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973(2017)03-0038-03
安徽省望東長江公路大橋主橋為五跨連續(xù)組合梁、雙塔雙索面半漂浮斜拉橋,跨徑布置為78m﹢228m﹢638m﹢228m﹢78m=1250m。主梁采用PK型分離雙箱組合梁型式,組合梁全寬35.2m,梁高3.5m,箱梁標準橫斷面見下圖1。主梁標準梁段長度10.8m,橫隔板間距3.6m,布置四組吊耳點,單組吊點間距1.2m,梁段重量395.4t,單片梁段采用2臺橋面吊機同步起吊,標準梁段平面布置見下圖。
1 橋面吊機設計關鍵技術
1.1 橋面吊機設計工況
受橋梁結構特點及主梁安裝過程中受力特性要求,主梁設計時對吊裝設備做了如下要求。
(1)主梁標準段和合龍段采用橋面吊機起吊,采用兩臺吊機同時起吊。
(2)單臺吊機前后支點距離為18m,前支點橫向間距為5m,兩臺吊機橫向中心間距22m。
(3)單臺吊機重量不超過75t,邊跨與中跨側吊機重量差不超過5%,起吊速度不小于20m/h。
(4)吊機具備梁段狀態(tài)調整功能,其順橋向可調整范圍±800mm、橫橋向為±100mm,并能調整梁段縱向坡度。
1.2 關鍵技術及解決思路
(1)為解決橋面吊機行走安全及方便等問題,將橋面吊機重心設置在前支點與后錨點之間,后錨點配重,并設置滾動輪。
(2)因組合梁混凝土面板厚度存在誤差,主梁吊耳中心相對橋面板高度參差不齊,為確保吊耳均勻受力,吊具與吊耳之間采用鋼絲繩軟連接,后錨點采用絲桿與吊耳連接。
(3)國內較多引進挪威威勝利及英國多門朗橋面吊機,設備維修與保養(yǎng)長期依靠國外配件,不但費用昂貴,且供貨周期長,開發(fā)國產連續(xù)千斤頂及液壓控制系統(tǒng),配套國產錨具、鋼絞線、夾片,提高國產裝備制造能力。
2 橋面吊機設計
2.1 總體設計
橋面吊機采用國產QMD-225型橋面吊機,主要包括鋼桁架結構、支撐與錨固結構、縱移結構、液壓提升結構及吊具等,其整體結構見下圖。
2.2 結構設計
(1)鋼桁架設計。吊機為菱形式桁架結構,由Q345B型桿件聯接成型。上桁架平面安裝起重系統(tǒng),下桁架平面支撐和錨固在橋面上,中部通過斜撐、立柱、后拉桿及平聯系,各桿件直徑采用螺栓聯接或者銷軸聯接連接在一起。鋼桁架結構見下圖4。上桁架平面中心間距2m,長8.78m,起重系統(tǒng)標準吊幅7.2m,設置有4.8m長縱移調節(jié)滑動軌道,起重系統(tǒng)車架能沿軌道±0.8m調節(jié)。下桁架平面根據吊點分布要求進行設計,下桁架平面成三角形布置,前后支點距離為18m,前節(jié)點橫向間距5m安裝支撐機構,后節(jié)點橫向間距2m,中間間距1.2m處安裝錨固機構。
(2)前支撐機構設計。支撐機構包括支撐座和支撐墊塊。單機支點間距按照設計要求的5m進行布置,支撐座焊接在金屬結構前節(jié)點下方。支撐座后側焊接縱移油缸耳板,作為整機縱移的頂推點;下底面安裝一塊MGA滑板,作為整機縱移的滑動介質。支撐墊塊與縱移滑軌道梁設計成一體。前支撐機構見圖5。
(3)后錨機構設計。錨固機構包括拉桿、耳板、螺母及銷軸。拉桿及耳板與橋面上的吊耳連接,提供橋面吊機錨拉力。兩組錨點之間利用支撐油缸設計一處輔助支撐,用來支撐后部自重。后錨結構見下圖6。
(4)縱移機構設計。整機縱移機構采用液壓頂推步履式,左右各一組縱移驅動油缸,后部設置滑移輪胎。前支撐滑座前方設計一處輔助支座,與滑道梁留出10mm間隙,起防傾覆安全保護作用。步履走行循環(huán)距離為3.6m,吊機行走完一個標準梁段需要3次步履走行循環(huán)??v移機構見圖7。
(5)吊具結構設計。吊具由主梁、小橫梁、吊裝繩、縱移調節(jié)系統(tǒng)組成,吊具具備重心調節(jié)功能。在梁段吊耳內安裝吊耳滑輪,吊裝繩繞過吊耳換輪并與小橫梁之間采用卸扣連接。吊具機構見下圖8。
(6)提升系統(tǒng)結構設計。提升系統(tǒng)主要包括液壓系統(tǒng)、電控系統(tǒng)、千斤頂、鋼絞線組成。千斤頂主缸額定提升能力為260噸,配國產19-17.8鋼絞線,設計提升速度為25m/h,千斤頂配主動加緊的錨具??刂葡到y(tǒng)由主控柜、位移傳感器和油壓傳感器等組成。主控柜通過PID算法實現提升油缸同步運行和停止;位移傳感器采集提升油缸位移;油壓傳感器實時顯示提升油缸載荷。控制系統(tǒng)可單機操作。提升油缸見下圖9。
2.3 橋面吊機技術參數
設計完的橋面吊機技術參數見下表1。
3 橋面吊機應用
3.1 橋面吊機荷載試驗
橋面吊機荷載試驗包括工廠靜載試驗與工地試驗。
工廠靜載試驗主要檢驗鋼結構的變形及荷載承受能力,以及液壓提升系統(tǒng)的承受能力。工廠試驗采用兩臺吊機側躺,支撐對頂,按照試驗載荷大小進行模擬載荷試驗。靜載荷試驗按照0.8PQ、1.0PQ、1.25PQ進行加載。工廠試驗見下圖10。
工地試驗在吊機安裝完成后進行,配重物為箱梁+水箱,模擬試驗載荷。靜載荷試驗F=1.25PQ,動載荷試驗F=1.1PQ。工地試驗見下圖11。
3.2 橋面吊機安裝
索塔區(qū)梁段第一對斜拉索安裝完成后安裝橋面吊機。橋面吊機桁架拼裝成整體后采用浮吊進行安裝,其它構件利用塔吊進行組裝,其安裝順序為:支撐及行走機構底座安裝→鋼桁架安裝→液壓提升系統(tǒng)安裝→電控系統(tǒng)安裝→吊具安裝→附屬設施安裝。
3.3 標準梁段吊裝施工
3.3.1 標準梁段吊裝流程
標準梁段對稱吊裝流程為:運梁船拋錨定位→橋面吊機扁擔梁與梁段連接→梁段起吊→梁段臨時匹配→梁段精確定位→梁段栓焊連接→斜拉索安裝→橋面板濕接縫澆筑→前移橋面吊機就位→吊裝下一梁段。標準梁段吊裝見下圖12。
3.3.2 梁段姿態(tài)調整
梁段坡度調整:利用扁擔梁上設置的水平千斤頂調整梁段的縱向坡度。
梁段縱橫向位移調整:利用設在提升系統(tǒng)作業(yè)機架處的千斤頂驅使機架縱橫向移動,實現梁段縱橫向位移調整。
梁段標高調整:利用提升千斤頂調整。
3.3.3 吊機行走
解除組合梁與扁擔梁間的連接,提升扁擔梁,解除吊機后錨點約束,按照“頂升橋面吊機→前移行走軌道→落放橋面吊機→頂推前移橋面吊機”的順序完成橋面吊機前移作業(yè)。
3.4 中跨合攏梁段吊裝施工
中跨合攏段長度均為9.8m,利用四臺橋面吊機起吊,并更換專用吊具。按照標準梁段施工程序正常起吊合龍段,當吊升至距已施工完梁段底1m左右時停止起吊,此時調整合攏梁段的水平度及水平位置,以便梁段能夠順利通過合龍口,并吊裝就位。中跨合攏段吊裝見下圖13。
4 結語
望東長江公路大橋主梁QMD-225型橋面吊機委托中交二航局裝備分公司負責研制,其液壓提升系統(tǒng)及控制系統(tǒng)由上海同新機電控制技術有限公司協助開發(fā),此橋面吊機借鑒了蘇通大橋橋面吊機(由英國多門朗公司設計制造)。
主梁QMD-225型橋面吊機采用國產提升設備及控制系統(tǒng),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總體運行正常,處于受控狀態(tài)。中跨側橋面吊機共計吊梁29片,每吊裝3片梁段進行了一次夾片清洗,全過程未更換鋼絞線。
需改進的方面。其一,后行走系統(tǒng)為實心輪胎,因承受的荷載過大容易損壞,使用過程中更換為滾軸小車;其二,提升千斤頂裸露在室外,受雨水影響后其傳感器容易失去信號,需增加防雨保護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