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洋
在融合時代,新聞編輯必須對自身的角色進行重新定位,而且要對社會發(fā)展態(tài)勢有全新的認識,對社會的發(fā)展趨勢有正確的判斷,適應融合時代的發(fā)展,在不斷的實踐中豐富自身的經驗,提高自身的專業(yè)水平和綜合素質。
融合時代實際上就是把多種媒介融合在一起,實現共同發(fā)展。傳統(tǒng)的融合媒介包括以下幾種形式:一是電視,二是報刊,三是廣播。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人們已經進入信息時代,信息時代媒介的形式在不斷增多,傳統(tǒng)媒介逐漸被新型媒介所取代,媒介呈現出一體化特點。融合媒介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傳輸信息和數據,融合時代網絡平臺信息傳輸的速度非常快,并對數據和圖片進行適當處理。網絡技術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融合媒介的發(fā)展。在融合時代,設備的數量和種類都在不斷增多,人們接受信息的途徑也在不斷增多,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來選擇接受信息的設備。當然,新型媒介并不能完全取代傳統(tǒng)媒介,很多人依舊有看報紙的習慣,對這種傳統(tǒng)閱讀方式的認可度比較高。融合時代下,媒介的邊界越來越模糊,新聞編輯之間的競爭也日趨激烈,新聞編輯要想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立足就必須認清時代發(fā)展態(tài)勢。融合時代新聞編輯必須站在讀者的角度去看待問題,思考問題,并堅持以讀者的實際需求為出發(fā)點,而且還要堅持國家發(fā)展方針,這就要求新聞編輯必須不斷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能,多觀察,細心,耐心,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
新聞和知識必然是不可分割的。但是,很多新聞編輯認為所謂的知識積累就是多讀書,多看一些資料等等。事實上,融合時代的積累式編輯還必須學習新聞知識,對新聞有深度的挖掘,給讀者全新的視覺效果,吸引讀者的注意力,提高新聞的深度和廣度。很多新聞并不會給人們留下太深刻的印象,人們的記憶總是十分短暫的,導致這一問題出現的原因就是新聞的價值沒能得到體現,而且很多新聞都是重復的,真正新鮮的新聞少之又少,這就無法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除此之外,傳統(tǒng)媒介的版面是固定的,受到媒介版面的限制,很多新聞報道的內容不夠豐富,草草結束,文章內部的知識無法積累。當然,新聞編輯的傳統(tǒng)思想也是短暫新聞出現的原因之一,每位讀者的特點不同,對新聞的需求也就會有所不同,對新聞的看法也會有所不同。新聞編輯認為是新鮮的事物,讀者不見得喜歡。短暫新聞就是沒有站在讀者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無法滿足讀者的實際需求。積累式新聞則堅持以讀者的需求為中心,全方位的解析新聞事件,不斷深化新聞內容,豐富新聞形式。融合時代信息量非常大,新聞編輯必須能夠從眾多信息中提取出讀者所需要的信息,并能夠對信息深加工,積累式編輯是為了適應融合時代的發(fā)展而產生的。
相比而言,積累式編輯是從讀者的角度出發(fā),以讀者的需求為中心,而結構式編輯則是從新聞的要素和結構出發(fā),結構編輯是實現積累式編輯的前提和基礎。要想把一篇新聞報道從短暫轉變?yōu)榉e累就需要采用一定的技術手段,因為如果單純依靠人工從大量信息中提取出有價值的信息難度是比較大的,而技術手段的合理應用則可以提高信息提取的效率,并對新聞內容進行自行加工和處理,把相關內容關聯在一起,這樣可以節(jié)省大量人力和物力。除此之外,結構式編輯可以實現信息的重復利用,提高資源的利用率,相同的信息通過再次編碼就可以形成一篇全新的新聞報道,給讀者帶來視覺上的沖擊。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各項科學技術也得到迅猛發(fā)展,人們已經進入智能化時代,智能技術替代了新聞人工編輯。西方國家很多新聞媒體都開始采用智能技術來編寫新聞。比如2014年,美國加州曾經發(fā)生過一次4.1級地震,美國某媒體就利用智能技術對地震的信息繼續(xù)搜集和整合,從信息搜集到新聞報道形成僅僅用了三分鐘時間。總之,在融合時代,新聞編輯要掌握信息技術,能夠合理利用信息技術來提高新聞的編輯能力和效率,實現新聞編寫的自動化。當然,相比于西方國家而言,我國新聞編輯智能化還處于發(fā)展的初級階段,與西方國家之間存在較大差距,我國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合理借鑒西方國家的先進經驗,并不斷引進并研發(fā)智能化技術。
如今,新聞編輯的數量在不斷增多,但是很多新聞編輯缺乏專業(yè)性,無法正確認識社會發(fā)展態(tài)勢。在融合時代下,新聞編輯必須提高自身接受新知識和新事物的能力,能夠對社會發(fā)展態(tài)勢有全方位的認識和了解。除此之外,新聞編輯必須能夠熟練掌握信息技術,并把信息技術應用于新聞編輯中,提高新聞編輯效率和質量。在融合時代,新聞編輯要站在讀者的角度去編寫新聞,從讀者的需求出發(fā),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提升讀者對媒體的認可度。在融合時代,新聞編輯要不斷累積新聞素材,并通過對新聞素材的整合形成全新的新聞報道。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新聞編輯只有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yè)性和綜合素養(yǎng)才能在社會立足。融合時代,新聞編輯要時時關注社會新聞熱點,并從讀者的角度來闡述新聞熱點,提高讀者的閱讀熱情和積極性,滿足不同層次讀者的需求。新聞編輯還要提高現有資源的利用率,提升讀者對媒體的認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