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鞠剛
新聞的客觀性似乎與頌揚式報道相矛盾。頌揚式報道或是為了弘揚社會正氣,或是為了張揚人性的善良,還有的是出于政治目的所做的輿論宣傳。頌揚式報道不合于“新聞專業(yè)主義”,因為新聞人的主觀意圖過于顯露。頌揚式報道更多的是在于“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在做這方面報道的時候,尤其要尊重“新聞專業(yè)主義”,也就是要尊重新聞規(guī)律,尊重受眾喜好,做出真正意義上的新聞報道。
頌揚式報道可以針對具體人,也可以針對部門或組織。個人或團體所取得的成就、業(yè)績、事跡都可以成為頌揚報道的內(nèi)容。團體或單位的頌揚式報道往往選取周年為單位,做輝煌歷程式的總結(jié)報道,更大的周年頌揚式報道往往選取十年或十年的整數(shù)倍。個人的頌揚式報道往往依據(jù)某種價值觀,對某個事件、某個人物、某類人物、某種精神做頌揚式的報道。頌揚式報道會從物質(zhì)層面、精神層面、道德層面,以及時代的變遷作為考察報道的對象,報道團體或人物的特殊表現(xiàn),特殊貢獻,以及所取得的成就。頌揚報道關(guān)鍵是要找到一種值得弘揚的精神,或者凸顯取得的成績,頌揚報道的背后是對一種價值觀的認定。樹立了一種價值觀,對于符合價值觀的人和事就會予以肯定,對于新聞事件就有了做出頌揚報道的可能。
頌揚報道在體裁、題材、立意上各有不同,在報道特點上也各有不同。一般來說,新聞消息應(yīng)當客觀報道事件,通過對事件的客觀報道達到頌揚報道的目的。對于評論類的頌揚報道一般依靠典型事件進行引發(fā),做頌揚式評論。通訊類、專題類的頌揚式報道一般要求事件具有故事性和一定的思想認識深度,通過對事件進行完整全面深入的講述,對人和事做頌揚式的報道。下面看一篇頌揚式報道。
標題:《致敬!7.21暴雨考驗下的中國良心》
農(nóng)民工:暴雨中挺起“中國脊梁”
他們,是150名普普通通的中國農(nóng)民工。從農(nóng)村的土地出走,到城市中謀生的那一刻開始,他們就被貼上了“農(nóng)民工”的標簽。這個標簽在任何一個大都市,都意味著“底層”。
在7.21那場61年難遇的極雨狂瀾中,他們靠血肉之軀,擰起一根大繩,跨過6車道寬的京港澳高速公路,在空中搭起“生命救援線”,成功救出被困的182名普通群眾。332個生命從此交匯、和鳴。在聽到致謝、看到酬金時,他們卻輕輕搖頭:“這是我們的本分與良心”!
…………
四川新聞網(wǎng):你才23歲,有沒有想過可能因為救人自己也受傷或者失去生命?
李川南:人命關(guān)天,怎么可能不救?其實后來想也挺可怕,但這是我們每個人的本分,人要有良心的。
《致敬!7.21暴雨考驗下的中國良心》這部網(wǎng)絡(luò)專題共鏈接幾十篇文章,上面是其中的兩篇。這部網(wǎng)絡(luò)專題分作八大版塊:《網(wǎng)絡(luò)首頁》《組圖系列》《微言大愛》《媒體廣場》《各方評說》《影像留白》《心語心愿》《互動》。整部專題通過文字與圖片,從四川新聞網(wǎng)到其他媒體,以至網(wǎng)民互動,共同對四川農(nóng)民工在北京大雨當中的救人事跡做了頌揚報道。這樣的頌揚報道能夠觸動人心,被稱作正能量,其原因就是報道的核心事件是關(guān)于人命關(guān)天的大事,被頌揚者不顧個人安危,舍己救人,鮮活的生命因為他們的救助而得以存活。頌揚報道首先要又一個值得肯定的價值觀,然后立足于這一價值觀,對符合這一價值觀的人和事做出頌揚報道。
大部分頌揚報道具有一定的新聞時效性,有些頌揚報道則是經(jīng)過一段時間之后的頌揚式總結(jié),最典型的就是周年總結(jié)。周年總結(jié)式的頌揚報道,一般選擇重大的標志性事件以及具有說明意義的幾組數(shù)據(jù),通過集中展示來達到頌揚式報道的效果。比如光輝歷程式的報道、十年及十年整數(shù)倍的成績報道。人物頌揚報道往往集中在人物本身所體現(xiàn)、承載的時代價值觀或者主流價值觀,多是在主流價值觀的支撐下,對事件或人物進行頌揚式報道。
頌揚報道一定要適度,否則就會因夸張而失真,尤其要避免那種高大全式的頌揚報道。不當?shù)捻灀P式報道會破壞媒體的名聲,甚至會破壞被報道者的聲譽。過分頌揚式的報道會捧殺被報道者,因為過分頌揚會使被報道者變得虛假,似乎不食人間煙火,以至變得非人非神。采制頌揚式報道的時候一定要有具體事,有很好的新聞切入點,在新聞進展中能不斷有新聞亮點,不至于僅僅在新聞開頭有一個新聞由頭,然后就是政績介紹,或者是人物頌揚,結(jié)果遠離了新聞的本質(zhì)。缺少新聞點的頌揚報道會失去新聞性和可信性,其文本的吸引力也將因此大打折扣。頌揚式報道的底線是不能失真,尤其要避免將毛病很多的人或單位團體報道得金光閃爍,以致誤導(dǎo)了受眾。作為新聞工作者,誤導(dǎo)受眾是對新聞職業(yè)的最大褻瀆,做頌揚式報道尤其要堅守新聞?wù)鎸嵭缘牡拙€。虛假的好人好事對社會同樣是有害的,因為誤導(dǎo)了受眾,不能讓受眾正確認識現(xiàn)實中的人和事。
頌揚報道的文本特質(zhì)依然是新聞,這就要求采制出來的新聞文本要符合新聞基本特性和新聞本質(zhì),不能制造虛假的動人故事。即使認為編造的故事可以起到教育和引領(lǐng)受眾的作用,可以讓受眾向積極的方向前進,那也是違背新聞道德的,因為新聞重在真實,失去了新聞的真實就已經(jīng)背叛了新聞。虛假的頌揚報道很容易衍生出惡的因子,因為制造虛假新聞等于在虛構(gòu)歷史,在虛假的土地上不可能盛開出真實的善良之花。
[1]信險峰.新聞采制通論[M].吉林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4.
[2]葉阿萍.汶川地震新聞報道的傾向性比較——以《中國青年報》和《南方周末》為例[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