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雅
摘 要:盡管人教版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把記敘文和議論文寫作都作為訓練重點,然而,在“新高考”背景下,高考作文回歸理性思維呼聲四起,議論文“橫行天下”,記敘文已然不受待見。事實上,記敘文寫作是感性思維與理性思維的綜合,它和議論文寫作有共通點,即在寫作中都要由事、物上升到理與情,或在一定的情理高度上關(guān)照事、物,只是表達方式上側(cè)重不同。高中基礎(chǔ)年段的記敘文寫作應該繼續(xù)得到重視。在高中生記敘文寫作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最大的問題是不想寫、沒內(nèi)容寫,寫出來的文章選材一般、立意平庸,缺乏記敘文的寫作思維。話題討論式的作文課能提高學生寫作記敘文的興趣,提升記敘文寫作的思維品質(zhì)。
關(guān)鍵詞:高中記敘文寫作;話題討論式作文課;記敘文寫作思維品質(zhì)
一、話題討論式作文課案例
我曾經(jīng)布置學生以“勞動”為話題寫一篇記敘文。收閱作文后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學生寫的是在校園里大掃除或者做家務過程的艱辛及勞動后的快樂;少數(shù)學生會隨意描寫勞作場景,而后大呼勞動最光榮;能把眼光放到社會生活的學生也只能寫環(huán)衛(wèi)工人的敬業(yè),表達對普通勞動者的敬意。諸如此類的寫作內(nèi)容,實在激不起閱讀的者興趣,更不用說引起共鳴了。課后和幾個學生聊天,他們普遍反映勞動這事太平凡,沒什么可寫的。這顯示出學生對生活的觀察局限在家庭與學校生活,并且對生活的感知與認知簡單淺薄。
以上的教學案例啟示著我:(1)記敘文寫作指導中,與其給學生一個個題目,讓學生去揣摩迎合命題的意思,應付式地寫作,倒不如給他們一個個實實在在有意義的話題,讓他們圍繞著某種現(xiàn)象、某個話題展開針對性的討論,講講故事,說說感悟,談談思考。在討論中,啟發(fā)學生觀察生活、感知生活,從生活中尋找寫作素材,獲得打開寫作思路的觸點。(2)師生針對某個富于思考價值的話題充分討論,有助于學生認識到寫作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有助于他們走向生活,真實而細膩地感悟和思考生活現(xiàn)象中的情與理,逐漸擺脫無事可寫、無情可抒、無理可說的寫作狀態(tài)。在此基礎(chǔ)上趁熱打鐵再寫一寫或“改一改”,就能切實優(yōu)化高中生的記敘文寫作。(3)討論式作文課重點在于討論,把課堂時間盡情地放在“討論”上,還學生應有的“話語權(quán)”,激發(fā)其寫作興趣,激活其寫作思維。
二、話題討論式作文課的幾點思考
1.話題討論式作文課的價值
話題討論為學生營造了較為民主、開放的學習氛圍,為學生搭建了一個自由、平等的交流平臺。
討論話題時,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生活體驗,就會產(chǎn)生不同的想法,討論的過程是一個啟發(fā)心智、點燃思想火花的過程。討論過程能照見學生的思維過程:如學生觀察生活的視野如何,能否捕捉細節(jié),他們能否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事物的內(nèi)在規(guī)律或者哲理,能否在人事物中感受到真善美、假惡丑,能否坦率而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情感……探討、啟發(fā)中能逐漸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獨立的判斷能力和較為深入的洞察力,學生的思想境界和思維品質(zhì)由此獲得提升。這比起讓學生花四五十分鐘應付式地寫一篇作文要來得有意義得多。
沈杰在《診斷式作文通》里說道:“如何選擇及運用材料絕非純粹的方法問題。所謂的閃光的材料,指的是材料中蘊含的有美好的積極意義的本質(zhì),然而這種本質(zhì)只有思想上具有相應水平的人才能感受,而思想上尚不具備這種境界的人,就無所謂閃光不閃光了。”在話題討論中,當學生的思想受到啟發(fā),情感受到觸動,思想境界得到提升,筆下的生活素材就有了不同尋常的閃光點。
2.話題討論式作文課應有“聚焦點”
討論式的作文課是一種教學形式,它的目的在于提升學生的寫作思維,必然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它不同于生活中的隨意閑聊,在整個討論過程中不能信馬由韁,要定點聚焦。
首先要精選話題。討論的話題應基于學生的生活,又高于學生的生活。這樣的話題學生有生活體驗,就有話可說,能確保學生可以暢所欲言,同時它又有一定的思考空間,具有討論的價值。如我曾經(jīng)在課堂上討論過的“勞動”“尋找”“臺風來了”都是學生有話可說又有思考空間的話題。
其次要精心設(shè)計問題(或流程),引導學生圍繞著學習目標討論。如前文“勞動”話題討論課上所設(shè)計的4個題目,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學習從更廣闊的生活中選取寫作素材,學習從生活現(xiàn)象中去感悟和思考情與理,由事及理及情構(gòu)思作文?!芭_風來了”設(shè)計了3個問題,引導學生學習觀察生活中對比反差的現(xiàn)象,從對比反差中感悟與思考情與理。
3.話題討論式作文課的幾個原則
一是教師主導性原則。教師必須要調(diào)控討論交流的過程,對學生的疑難問題要適當點撥,對于偏離學習目標的討論要及時收回。教師在調(diào)控過程中應該關(guān)注的是:如何指導學生深入觀察生活,坦率真誠又有深度地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如何引領(lǐng)學生舉一反三,養(yǎng)成冷靜觀察、深入思考的習慣;如何發(fā)揮教師的示范作用,和學生談論自己的所思所想,提升他們的寫作思維。
二是學生主體性原則。討論課的主體是學生,討論作文時只有真正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獨立性,才能增強他們的主體意識,提高他們討論的積極性,形成爭相討論的場面。
三是尊重學生差異原則。學生的認識必然存在差異,教師應該尊重學生豐富多彩的個性與見解,對學生的發(fā)言,既能不失時機地鼓勵肯定,又能一一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參考文獻:
[1]錢理群.語文教育門外談[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07: 66.
[2]沈杰.診斷式作文通[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06:215-216.